這一鏟,斷的不只是球員的腿,更斷了中國足球的根

中國足球有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但凡國足表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時候,其他各種正面新聞都跟著撲面而來;可表現令人失望時,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負面新聞。昨天中國隊與捷克隊比賽之前,微博網友“勁博在哪裡”透露,珠海市萬山區一場業餘足球比賽中出現了暴力剷斷球員小腿的事件。為避免引發不適,本文就不上傳斷腿時的圖片了。不過這場比賽的暴力場面可不止斷腿,微博網友“勁博在哪裡”還上傳了本場比賽另外一張照片,該比賽是個什麼場面,大家應該能想象得到。

這一鏟,斷的不只是球員的腿,更斷了中國足球的根

從足球所在的位置可以看出,這肯定不只是爭搶球權時的抬腳過高

可能很多朋友對本文的題目有些疑惑:“一場業餘聯賽而已,球員沒受過職業訓練,動作過大、控制不住脾氣也正常,怎麼就斷了中國足球的根了?”帶著這個問題,咱們慢慢地捋一捋。

中國足球青訓基礎不行這是眾人皆知的問題,從95年齡段開始,中國的足球人口就開始出現大幅縮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大體上有兩大措施,一是治標措施。足協出臺了中超U23政策,讓95一代抓緊時間上位,為19年亞洲盃和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做好準備。二是治本措施,由國家出面,大力推廣校園足球。

這一鏟,斷的不只是球員的腿,更斷了中國足球的根

可是,校園足球的的推廣並不算順利,反而還出來一些么蛾子,比如足球操之類的。而且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直到今日還未落實這一政策。本人工作地點的對面即是縣裡最好的初級中學,但不要說校園足球,連足球操咱都沒見過。由此可見,儘管國家提高足球水平的決心很大,但校園足球推行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阻力。

這一鏟,斷的不只是球員的腿,更斷了中國足球的根

其實日本和韓國也在搞校園足球,但這二者的借鑑意義不大,韓國效仿美國的大學培養運動員機制,但走的卻是特長生道路,球員功利心極強(有機會再詳細說說韓國青訓)。日本球員則是真正熱愛足球運動,這一點就連韓國的教練也承認,但日本的青訓模式其實也不適合我們借鑑。因為日本的校園足球+青訓中心模式,在日本已經有了非常紮實的基礎,咱們國家想要推行校園足球,恐怕首先就得有一堆學校要面臨場地不夠的問題,學校操場就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的學校在國內非常多。還有教練員的水平問題,很多學校的體育老師水平未必達到專業要求,可能有的體育老師連足球迷都不是,讓這些老師來教學生,恐怕有好苗子也得帶到溝裡去。

這一鏟,斷的不只是球員的腿,更斷了中國足球的根

學韓國也不行,學日本也不行,那麼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有,可以從健全業餘聯賽下手,業餘球隊除了打比賽,也可以對中小學生進行足球培訓,培訓費用由教育部門支付,這樣就解決了訓練場地、教練水平以及比賽數量的問題,業餘球隊也可以獲得一筆非常穩定的收入。如果業餘聯賽更加正規,或許還能派生出一批專門考察小球員水平的職業球探,所以,要發展校園足球,夯實青訓基礎,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業餘聯賽入手。別忘了,意大利足球的基礎可是由5.5萬家業餘足球俱樂部共同支撐起來的。

這一鏟,斷的不只是球員的腿,更斷了中國足球的根

但是業餘聯賽的現狀咱們也都看見了,2016年武漢宏興在足協盃賽場鬥毆,今年年初廣州U9比賽學生家長和教練群毆,在珠海的業餘賽場上又出現這麼一幕,恐怕家長們連孩子參加班級足球隊都不會允許了,中國的青訓前景依然堪憂。所以說,這一鏟,斷的不僅是球員的腿,還是中國足球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