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村民家中自建車間製作二胡


二胡是民族樂器弓弦類樂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是最具有中國民樂氣質和特點的樂器,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興鎮封壁村40歲的張勝華酷愛二胡,從演奏二胡到製作二胡,從音樂人到匠人,成立文博樂器製作室,身份在轉變,對二胡的痴迷從未改變,真可謂山西翼城綿山根,板胡二胡皆出名,用之諸君心滿意,件件樂器好聲音。|主編:劉昱|責編:張春穎|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胡波

張勝華打小喜歡音樂,16歲接觸學習二胡,到劇團演奏二胡、板胡,後因生活家庭原因不得不放下深愛的二胡,但是心中從未放棄自己的二胡夢。懷揣著這樣的夢想,2016年2月開始,張勝華外出考察學習,自己改裝機器,走上了製作二胡之路。張勝華說:“咱這小車間小,一共只有9臺機器,每臺機器有每臺的用處,這機器是咱自己造的。經過20多個廠家去考察、去學習,然後回來改裝,改裝以後必須做的精確,效果還要好。”

24年對二胡的喜愛,如今純手工製作二胡,張勝華可以說是得心應手。鋸木、刨形、畫線、鑽孔、拼裝,每一步都是一項精細的手工活。


二胡的構造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製作工藝卻十分繁複,從選料、備料、加工到裝配合成,要經過100多道工序。

張勝華說:“這個二胡全部是咱車間裡自己加工出來的,加工出來以後琴軸、琴桿、琴筒、蟒皮這些部位,絕對不能有0.01毫米的差錯,如果有0.01毫米的差錯,都會影響音質。”

琴筒、琴皮、琴絃、琴桿、琴弓等每一個部件都要精細無誤,而一把好的二胡就像一個好的戲劇演員,演繹出來的曲子會充滿韻味。要製作一把好的二胡,需要一雙巧手,要修復好一把樂器,同樣需要一雙巧手。

這一款板胡,換一個板胡瓢,這是個蒲劇板胡瓢,要換一個高音板胡瓢,這個板胡瓢就是咱這兒製作出來的,二胡製作起來有100多道工序,板胡也有幾十道工序,有多少道工序,維修起來就有多少道工藝,所有的部位都可以修復。

張勝華說:“以後想把咱這二胡再改進一下,把這杆做成摺疊的方便攜帶,把這杆在縮短一點兒,筒在縮小一點兒,兒童初學者方便拉。中國有十二生肖,想把這二胡頭,全部做成十二生肖,玩樂器的人可以關注咱這二胡,喜歡收藏的人也可以關注咱這二胡。


嫻熟的製作修復工藝,背後是辛苦的付出。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靜下心來慢慢製作。對於張勝華來說,制琴的過程也是修心的過程。對於二胡的製作,張勝華說,制琴不僅需要考慮美觀工藝,更多的時候還要考慮演奏者演奏起來的感覺。

張勝華閒時躺在床上,看著牆上掛滿了琳琅滿目的二胡,心裡美滋滋的。

綿山腳下有佳音,婉轉悠揚飄出門,借問二胡哪裡有,文博遞交君手中。張勝華一個人、一把琴,一份深深的摯愛之情,在悠揚的二胡曲中,堅守一份匠心,訴說一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