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本分奉獻三尺講台60年!這位滿腹詩詞的蘭大教授這樣詮釋堅守的意義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簡介

林家英教授

唸書的時候,她是滿腹詩詞的才女;教書的時候,她是脫稿講課的嚴師。從福建惠安到上海復旦,再到甘肅蘭州,這是她成長、學習、工作過的時間最長的三個地方。即使是21歲大學畢業那年,初到蘭州時迎接她的漫天沙土都沒有讓這個在沿海溫潤環境下長大的少女回心轉意,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大西北的蘭州大學工作生活。這期間雖有沿海地區多所高校開出高薪要將她挖走,但她不為名利所動,受訪時一句“我把青春都獻給了甘肅,我捨不得這裡,我現在退休了,還要吃甘肅老百姓種的糧食!”的玩笑話把自己也逗樂了。她就是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家英,一位才思敏捷極有風範,在全國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大家。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堅守·奮鬥”為主題的蘭州大學110週年校慶年活動已於9月17日啟動,今年83歲高齡的蘭州大學教授林家英——一位自我評價“倔強的老太太”——作為“校慶年”啟動儀式現場“堅守篇”代表,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01

三歲起吟誦古典詩詞

談起與詩詞的淵源,林教授講述了她的故鄉——福建惠安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地窮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即使是貧寒人家,也很注重人文的培養。在她三四歲的時候,父親帶著她吟誦古典詩詞。那時候吟誦的都是一些短詩,到了四五歲就開始練習長詩了。從小受詩詞陶冶,再加之閩南話保留著入聲韻,所以吟誦起來節奏感特別分明。上中學的時候,老師知道她自小偏愛詩詞,就專門指導。1952年高中畢業時,林家英報考了復旦大學中文系。

“上大學以前我沒有去過北方,想象中北方的冬天很冷。所以,填寫高考志願時就選擇了離家更近、環境和家鄉差不多的上海。在當時每個考生可填報20個志願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復旦大學中文系作為第一志願。上大學後,我依然喜愛古典文學,尤其喜愛古典詩詞。大學期間教學第一線的都是名教授,這些老師的教導,對我後來的古詩詞研究有很大的幫助。”林家英如是說。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02

為愛奔赴蘭州大學

忙碌充實的大學學習之餘,林家英也收穫了愛情。她說:“1954年我大三那年,經同宿舍一位山東同學介紹,我認識了比我高兩級的生物系寄生蟲學專業的於繼崗,後來他就成了我的丈夫。當時,大學期間,他的家境很困難,但他的忠厚老實,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科研特別能吃苦的優點打動了我。即使是他畢業後分配到當時的蘭州醫學院工作以後,我們也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1954年,他畢業那年,當時班上沒有人願意來到大西北工作,他是班長,於是就主動申請來到蘭州醫學院。1956年我畢業時,復旦大學打算讓我留校,可他怕我不來,通過當時的蘭州醫學院出公函跟復旦大學聯繫要人,我來的時候,關係還在甘肅省教育廳,後來去辦手續時教育廳的人主動問我願意到哪個大學去,因為蘭州大學和當時的蘭州醫學院只隔著一條馬路,所以,我就選擇了蘭州大學。1956年9月,我到蘭州的第一天,下火車後先生到火車站接的我,我記得很清楚還開玩笑地說:‘我來的那天,歡迎我的是漫天風沙!’1956年冬天,我們就結婚了。”

就這樣,林家英開始了她在蘭州大學60多年的教學生涯。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03

人生中的三個“第一”

林家英說,到蘭大後她是一名助教,並沒有馬上上講臺。當時的中文系有一個規定:新來的助教要進修,要求她把文學史“打通關”,所謂“打通關”就是從先秦文學一直進修下來。先秦兩漢文學史是當時中文系主任舒連景先生指導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她又從頭到尾把代表作作了註解,做了很多閱讀筆記,定期地給舒先生看。

1958年,新成立的蘭州藝術學院,蘭大中文系也要並過去,稱文學系,她給音樂、戲劇、美術三個繫上文學課,這是她第一次登上講臺授課。後來,蘭州藝術學院撤銷,她又回到了蘭州大學。而在

蘭大上的第一節課則到了1959年秋天,上講臺她給蘭大中文系的學生上了《唐詩宋詞選講》這門課。

“我來蘭大時,江隆基是校長,只在校園裡見過,沒有打過招呼。記得那是1963年的第二學期,有次第三、四兩節課,我上課有個習慣,一上講臺一定先要環顧同學,那天我看到江校長就坐在最後一排。那時候我才24歲,看到校長來聽課,心裡有一點點慌。但那時候我已經有教學經驗了,很快就平復了緊張情緒,比較自如地講完了一堂課。”

林家英的第一本詩集是1993年5月印刷的《雪泥鴻跡小集》,共收錄各種題材、形式的作品335首,印了1000冊,除自留的兩本外,其餘的都被她送給親朋或是學生。之所以給詩集起這個名字,林家英頗有感觸地說:“蘇東坡有詩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因為這本詩集收錄的都是我的一些小作,我寫詩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只因有感而發,絕不無病呻吟’,所以這本詩集取了這個名字。”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04

很厲害的老太太

林家英回憶說,“我帶研究生的時候,很多蘭大本校的學生說:‘這個老太太很厲害,不敢考!”蘭州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考研究生時,很少有人選擇林家英作為研究生導師。這並不是因為她的學識、水平不夠高,而是因為她對學生的要求太嚴。

林家英不僅是蘭大中文系教授,同時還擔任甘肅詩詞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會長、甘肅省政協常委兼科教文體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文史館館員等職。因時間精力有限,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她挑選研究生非常嚴格,聰明和勤奮二者不可缺一,同時還要具備搞文學研究的素質和人文修養;她帶的研究生只有10多個,最少的一年只有一個,最多一年有四個,報考她的研究生反而是外地考生比較多。

2003年退休後,她依然沒有閒下來,蘭大好幾個學院邀請她去做學術講座,她一般不會謝絕。她說:“我還是很願意和年輕學生在一起,我覺得只要他們願意學就很好。而且,詩詞中的人文底蘊對學生的整個發展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05

“我在甘肅奉獻了青春”

林家英說,改革開放初期,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好幾所著名大學都向她拋來橄欖枝,希望通過高薪將她挖走。但她並沒有心動,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繼續留在蘭州,留在蘭大。她說:“改革開放之前,我也遇到過一些坎坷,但在甘肅在蘭州,我得到了很多農民朋友的幫助,這裡的老百姓厚道、淳樸,從1956年到2018年,這麼多年了,我感覺自己已經變成一個甘肅人了。記得有一次省上開會時,有人問我‘聽說你要調到南方了?我當時開玩笑地說:‘沒有這回事,我在甘肅奉獻了我的青春,退休之後我還要吃甘肅老百姓種的糧食呢!’”

在這個跳槽是常事、堅守是奇蹟的時代,很難想象有人一份工作可以做60多年。林家英淡淡地說:“既然來了蘭大,有了自己的教學崗位,我覺得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堅守好教學崗位,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教學工作做好就可以了。”這看似很平常的話語,卻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最缺少的一種東西,那就是不浮躁,不忘初心,堅守本分。

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恪守本分奉献三尺讲台60年!这位满腹诗词的兰大教授这样诠释坚守的意义

堅守自己的本分,

堅守自己的內心,

也是堅守自己內心最純潔的那一方天地。

林家英教授,

一個來自南方的女子,

一個名校畢業的高材生,

一個隴原大地上一所名校的教授,

恪守本分奉獻三尺講臺一甲子,

已經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堅守!

內容來源 | 《蘭州晨報》

記者武永明 實習生張志桃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