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稜縣「四三」工作法 強化縣域人才支撐

四川新聞網眉山11月6日訊(李夢敏)近年來,丹稜縣積極探索“四三”工作法,不斷創新舉措,築巢引鳳,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為全面建設大雅家園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強化“三保障”,確保緊缺人才引得進。一是強化組織保障。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人才工作領導機構,不斷充實人才工作力量,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任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親自部署親自過問全縣人才工作。配備了3名專兼職人員具體從事人才工作。針對人才需求情況,定期召開成員單位專題會議,聽取意見,研究措施。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攬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強化財力保障。縣財政每年預算200萬元,作為縣委政府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專項用於人才引進、激勵、培養、管理等方面,並根據工作實際適度增加專項經費,為全縣人才工作有力有序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今年來,已在專項經費中列支2018年引進的5名高層次引進人才安家補助費用。三是強化編制保障。創新事業編制動態管理辦法,在全縣事業編制中單列30名高層次引進人才專項事業編制,實行單列管理,專編專用,有效解決個別部門(單位)急需引進人才而無空缺編制引不進的問題。2018年縣農技站、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站使用單列編製成功引進2名全日制研究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

注重“三激勵”,確保創業人才留得住。一直以來,堅持以最優惠的政策引留優秀緊缺人才,嚴格執行《“丹稜縣優才工程”實施方案》。一是實行帶編引進政策。用人單位編制滿員,確因工作需要引進具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或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高層次人才,可申請使用引進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二是給予安家補助政策。對引進符合條件的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省首席技師及相當層次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給予15萬元的安家補助;對引進符合條件的急需緊缺專業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及相當層次的其他菁英人才,按照三年內每年3萬元的標準給予安家補助。三是切實解決後顧之憂。引進高層次人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遷落戶登記為城鎮居民,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隨到隨讀、優先安排到公辦優質學校,配偶符合調動規定的由用人單位積極協調進行妥善安置。

搭建“三平臺”,確保引進人才用得活。一是搭建鍛鍊平臺,實行多崗歷練。按照引進人才所學專業對口安排工作崗位,充分發揮緊缺人才的專業特長。適時交流到單位內部不同科(股)室不同崗位進行兼職鍛鍊,努力培養一批“一專多能”型優秀人才。目前,引進高層次人才中有3人兼職辦公室工作,2人兼職文秘工作。二是搭建服務平臺,發揮個人專長。結合實施“產業園區智力服務計劃”,有機對接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和基層需要,每年從發改、經信、農業、畜牧、林業、水務等部門至少選派15名優秀專業人才到工業集中區、規模以上企業、優勢特色產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規模化養殖場等開展幫扶服務,進一步發揮專業人才智力優勢和專長優勢,攻克園區企業難題,帶動地方產業和經濟發展。三是搭建學習平臺,增長知識才幹。以縣委黨校為龍頭、紅色文化、警示教育等現場教學培訓點為基地,每年分批組織各類人才培訓學習,參與實踐,接受再教育,不斷提升綜合能力。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在貴州大學、浙江大學舉辦2期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培訓班,學習“塘約經驗”“兩山理論”,培訓各鄉鎮、農口部門專業技術人才、試點村支部書記共92人。

健全“三機制”,確保人才資源管得好。一是健全日常管理機制。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主管、誰考核”原則,由用人單位負責各類引進人才的日常監管工作,縣委組織部、縣委人才辦負責年度考核。根據動態掌握各類人才的表現情況,發現對丹稜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實績突出的引進人才,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條例》有關規定,可優先使用或破格提拔,暢通了優秀人才流動渠道,確保引進的各類人才有奔頭、有想頭、有出路。二是健全談心談話機制。本著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既激勵鞭策、又及時提醒的原則,實行引進人才談心談話制度。通過建立引進人才QQ群、手機微信、召開座談會、電話訪談等多種方式,加強與他們的溝通與交流,及時瞭解掌握引進人才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狀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進取意識和責任意識。三是健全關懷幫帶機制。建立領導幹部聯繫幫帶引進人才制度,實行單位領導班子成員“1+1”結對幫帶,引導聯繫對象學習方針政策、聽取意見建議、激勵幹事創業、幫助解決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對各類引進優秀人才給予親情關懷,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聯誼會、相親會等交友活動,讓他們以姻結緣,紮根丹稜,奉獻丹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