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曹全,何許人也?

名曰全,字景完

是個土生土長的敦煌人

先祖是周朝姬氏

有個親戚滅商建周叫周武王姬發

所以曹全本人大概也能算是個“皇親國戚”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且不說曹全本人的血脈關係

他從小就是個“別人家的小孩”

別的小孩愛玩,曹全呢,就愛學習

身為學霸,博覽群書且能融會貫通

對於晦澀難懂的讖諱經學“啃”起來也是不在話下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為人孝順且恪守禮儀

到什麼程度呢

收養叔祖母

孝敬繼母

一個眼神就能懂得父母的心思

還能預測他們的心情

繼承父母的遺志

親情和孝順這兩件事情加在一起就讓他倍感快樂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從政以後的曹全兩袖清風

清廉、耿直還不會得罪人

以德行和聲名威懾四方

對自己的士兵親如手足,能為其吮毒

更能稱兄道弟當個“酒肉朋友”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對於百姓而言

處處承蒙曹全的照顧

自然為這樣的好官歌功頌德

可這曹全碑上刻的

可並不止曹全這檔子生平事蹟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張角畫像

比如曹全所處的年代是東漢

東漢末年曹全鎮壓了著名的“黃巾起義”

而這個領導黃巾起義的人就是張角

就算你不知道黃巾起義

但你一定聽聞過它的後續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曹全碑

再說到碑刻本身

《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

所謂漢隸

有別於秦代時所創的隸書

在形態上已有很大的差別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秦隸

秦隸和小篆長得差不多

到西漢時筆畫已經有所簡省

而到曹全所在的東漢

隸書才開始有了波浪形狀的捺筆

並在結構上為楷書奠定了基礎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提到《曹全碑》

也就不得不說《乙瑛》和《禮器》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乙瑛碑》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禮器碑》

雖然同屬於秀逸類的字體

但曹全碑中的筆畫更為秀美靈動

因此有人評價其有

“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態

稱其是朵奇葩


從此碑的書藝上看,其用筆特徵逆入平出,以圓筆為主,運筆如順勢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筆,不激不勵,筆勢穩健.婉麗綽約.明媚多方。磔波往往寫得比較長,姿態也各種各樣,或如小溪潺湲,或輕輕下按,然後順勢挑出,緩逸流暢,得翩翩欲飛之姿。結體精密,平和圓潤,雖向背並用,然向法用得最多最妙。

轉折法變化也十分豐富,或圓轉而下,意如外拓法,如“景”、“焉”等字;或向右輕按後翻折而下,如“秉”、“商”等字;或在折處提筆歸中,然後翻折而下,如“胄”字的下折;或另起一筆,凌空向右上圓勢按下,然後重心反下,折筆而下,如“叔”字;或在折處,提筆向上,然後圓勢按折而下,如“湧”、“賁”等字,然輕重緩急的不同,其情性也各有所異。這些轉折法,在漢隸中雖大體相同,但因各人的用筆方式的不同,個性的不同,故即使是相同的。但給人的情趣是不同的,此所謂同構異質,與我們當今所作的隸書使轉一類,有天壤之別。

連康有為都說:至於隸法,體氣益多:秀韻則有《曹全》、《元孫》。(《廣藝舟雙楫》)

其實,楷法中的使轉正隸書中均可找到它的對應處,只是方圓、趨勢不同而已。再從其書風上看,此碑的陰柔之美為其特色。婀娜多姿,體態窕窈,豔而不俗,秀而尤清,中宮緊收,精氣內藏,舒展如群鶴翔翅,雅靜端莊,得華貴於古厚之中,寓清秀於風月之間,筆精墨妙,豐腴蘊藉,情馳神縱,超逸優遊,意氣靈和,開明麗清雅一路。

不知者以為軟媚,深知者以為骨峻。

總之就是

寫得好,刻得妙

適合作為隸書入門的範本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曹全碑》

六品書院特約合作書法教師—張立冬

張立冬

河南省永城市人

別號:戲墨堂主

六品書院特約合作書法教師

天津大學蘭亭書畫協會特聘導師

紀念岳飛誕辰909週年全國書畫大賽金獎

2015首屆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中被中國團中央評為

“優秀指導教師”

中華好書法首屆全國中小學師生大賽

教師毛筆組園丁獎

第九屆羲之杯書法一等獎(2018.3 北京)

作品在《青少年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報》、《少兒書法導報》、《鄭州日報》、《鄭州龍藝苑報》等專業報刊刊登, 並被多家收藏館收藏

1800年前“別人家的小孩”是這樣寫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