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爲「它」當起「宣傳員」

習近平為“它”當起“宣傳員”

昨天,學習大軍給大家預告了一場“不一般”的盛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這場習近平主席親自策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動的“不一樣”的盛會終於盛大開幕了!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旨演講。細心的觀眾一定注意到了,在這場長達半個多小時、內容近5000字的演講中,習近平全程脫稿,談到中國經濟時如數家珍,談到改革開放的未來時激情澎湃,不遺餘力地為“進博會”當起了“重磅宣傳員”。習近平的博聞強記和自信從容的大國領導風範,簡直收穫了眾多觀眾的“膝蓋”。學習大軍這就為這次講話做個導讀,帶領大家近距離感受一下習近平的演講魅力吧。

不是獨佔,是共享。談到首屆進博會,習近平強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這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進博會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的成功舉辦,不僅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是一次創舉,對於世界貿易發展史來說,更具有里程碑意義。首屆進博會的主題是“新時代,共享未來”。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是改革開放40年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期,更是世界經濟在平等開放的貿易環境中逐步走向復甦的關鍵期。中國開創性地舉辦100%進口展品的國家級博覽會,既開啟了外國企業的“淘金時代”,又為國內企業“招財進寶”,真正體現了“共享未來”的主題。

不要封閉,要開放。談到世界經濟格局,習近平指出,“大道至簡,實幹為要。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為了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國都應該拿出更大勇氣,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貿易局勢,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破除重重迷霧,看清和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發出了“各國應該堅持開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間”“應該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應該堅持包容普惠,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的三條倡議,習近平強調,“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各國就應該堅持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衚衕,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還是互利共贏的合作之道?面對選擇,習近平為世界經濟的未來作出了理性判斷。

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談到中國未來的開放舉措,習近平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40年前,改革開放把中國從沉睡中喚醒,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進程,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曾說,“如果不改革開放,不改善民生,就只能是死路一條”。40年的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既是中國沒有退路的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最好選擇。中國沒有理由也絕對不會故步自封。除了用四個“始終是”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信念,習近平還言出必行,提出了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五個方面的具體舉措,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也為境內外廣大投資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不是小池塘,是大海。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習近平強調,“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儘管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也遇到了不少阻礙和困難,但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呈現出穩中有進的總體趨勢,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習近平充滿自信地說,“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大家完全可以抱著樂觀態度。”中國老百姓常常總結自己的過去,說“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作為一個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古老民族,分分合合、榮辱興衰,什麼大風大浪沒經歷過呢?大海依舊在那兒!中國依舊在這兒!這是何等從容與淡定,又是何等曠達與自信,恐怕只有真正的大國領袖才能展現出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吧。底氣在人民!

不是終點,是新起點。談到上海的對外開放

,習近平指出,“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上海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好,同其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緊密相連。我曾經在上海工作過,切身感受到開放之於上海、上海開放之於中國的重要性。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這種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上海的品格就是“水”的品格——奔放、自由、包容。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經歷過改革開放的偉大探索實踐,如今,作為“世界的會客廳”,更是見證過許多國際合作的重大歷史時刻。為了讓上海在國際舞臺站穩“C位”,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為上海打造新的起點:一是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二是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三是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三份厚禮簡直就讓上海成了最近網絡流行的“錦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羨煞旁人。

不是獨唱,是大合唱。談到對本屆進博會的期待,習近平強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中國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國家共同參與,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我希望各位嘉賓在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上深入探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新思路,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懈奮進,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大合唱講究的是分工合作,和諧共鳴,決不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還要講究基調統一,節奏一致。進博會的“大合唱”,共建、創新、包容開放便是總基調。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超過40萬名採購商,在11月5日到10日這短短的6天裡,這場進口展品的博覽盛會將不斷創造歷史,用事實和數據向那些惡意揣測中國改革開放目的的人們予以最有力的回應:中國的開放是“眾樂樂”,絕不是“獨樂樂”!

從高空俯瞰本屆進博會的舉辦地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四個展館猶如葉片由中央廣場向外綻放,這個上海新地標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四葉草”。據說在一萬株三葉草中只會有一株是四葉的,因此被認為是幸運的象徵。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真心祝福中國的開放和發展能為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帶來更多幸運!(文/學習大軍,2018年11月6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