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能否拯救業績掉隊的華潤置地?|奇點銳見

當住宅房企開始衝擊千億小目標時,商業地產商也給自己立下了“投名狀”。但是夢想照進現實,仍有很大距離。因不懂商業地產的運營規律盲目進入導致失敗;缺乏長久商業戰略規劃而使項目擱淺;亦或後期運營能力不足而導致難以為繼的結局,比比皆是。

商業地產商的小目標,距離完成還有多遠?奇點商業地產獨家出品《奇點商業 •銳見》系列報道,深入分析。


商業地產能否拯救業績掉隊的華潤置地?|奇點銳見


華潤置地與第一梯隊房企的差距正不斷拉大。

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集團營收、利潤雙下降。而克而瑞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1-9月銷售榜單也顯示,華潤置地以1401億名列第10名,不僅與“碧萬恆”超4000億銷售規模的差不斷拉大,也被龍湖、新城這些後來者反超。

而住宅銷售增長乏力,讓華潤置地對商業地產板塊寄予更多的期望。

在今年年初的業績會上,華潤置地董事會副主席唐勇在談及未來的發展目標時表示, 2018年集團希望達成20%的增長率,實現人民幣1830億元的銷售目標,並計劃實現租金收入100億,新開業購物中心6個,不斷擴大商業地產規模。

此外,其商業板塊獨立拆分後,上市的意圖昭然若揭。但回到現實,無論是規模營收還是實現上市,對於華潤商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規模與利潤難題

相比起地產開發業務,華潤置地對商業地產傾注了更多心血。

隨著“開發物業+投資物業+X”商業模式的確立,商業地產正逐漸成為華潤置地尋找的新的增長點。華潤置地方面強調,商業地產是公司內部雙輪驅動的核心業務,同開發物業同樣重要。

2018年上半年,華潤商業地產業務的成績單要優於同期的大悅城。

2018年半年報顯示,期內集團投資物業營收43.7億元,同比增長22.1%。其中購物中心營收30.7億元,佔比達70%,同比增長23.8%,寫字樓營收6.2億元,同比增長21%,酒店營收6.8億元,同比增長

15.8%。自持的28個已開業萬象系購物中心(萬象城16個,五彩城/萬象匯12個)零售額214.1億元,同比增長30.1%。

但對於華潤商業既定目標的實現,則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華潤置地高管曾在2017年業績會上為華潤商業板塊立下明確目標——2018年計劃實現租金收入100億,計劃新開業購物中心6個,到2019年租金收入達到120-130億,不斷擴大商業地產規模。

在商業項目的數量上,也明確提出今年下半年計劃新開業4個購物中心,並於2018年和2019年分別新開業8個和9個項目,由此購物中心數量將從2017年的27個,進一步增長至2018年的35個,2019年的44個。

但業內人士分析稱,華潤想要實現租金收益目標難度不小。截至2018年6月底,華潤在營投資物業共28個,投資物業營業額為人民幣43.7億元。此外,按照此前計劃,下半年須達到56億的租金收益才可實現今年百億的目標,但半年報數據顯示,下半年僅有7個購物中心開業。

商業板塊拆分上市之路艱難

2017年6月,華潤置地對組織架構進行大調整,將旗下商業地產事業部從開發業務中剝離出來,調整為一級組織機構,形成總部大區-項目-商業地產三級管控,邁出了商業地產業務獨立拆分的第一步。

分拆僅是第一步,實現商業地產上市才是華潤置地的最終目標。但是何時能實現上市,卻前路迷茫。

唐勇也曾表示,目前華潤置地已經在研究將華潤商業拆分上市一事,試圖釋放華潤商業的價值,但目前還沒有時間表。

拆分商業板塊在地產圈並不新鮮,而且這一做法對於已擁有成熟商業產品線的房企而言似乎很有必要。一方面有利於擴大規模化佈局,進一步提升產品影響力;另一方面,當商業地產不再依附於地產開發的節奏與邏輯,不管是出於對項目的打造還是運營的考慮,更大的自主權便於帶來更多元的發展空間。

但在目前國內證監會對房企上市管控趨嚴的宏觀環境下,要想實現商業板塊單獨上市並非易事。

就拿萬達商業為例,其上市之路漫漫,至今遙遙無期。奇點商業地產查閱證監會的公告,萬達商業的A股審核排名,相較於前兩年,不僅沒上升,反而由2016年底的75名下降至85名。

萬達商業的排名在不斷地被推後,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A股IPO對房地產公司基本關閉了大門,近幾年並沒有房地產公司在A股上市成功的案例。對此,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 “華潤置地商業板塊能不能上市還不好說,從內部外部環境看來難度都非常大,但是現在拆分上市很流行。”

商業發展區域分化嚴重

華潤商業部分的城市分化也不得忽視,總體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不僅體現在租金收益上。

此前有分析師透露,華潤置地的租金收入主要是受惠於一線地區商鋪,但受制於整體大的商業環境,項目租金收入增長已經開始放緩,甚至有些項目出現了下跌的趨勢。

加之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型商業湧現,分流了區域內消費者一部分的日常消費需求,使得地區型購物中心物業處於較為尷尬的夾縫地帶,發展艱難,華潤商業在地方城市的擴張之路並不好走。

例如華潤商業在常州的商業地塊,原本計劃籌建常州萬象城,卻遭遇了拿地9年開不了工的局面,至今依然“紙上談兵”。在最新第七期項目的宣傳中,工作人員也表示“萬象城肯定建不出來了”

一邊是公司高管立下的“軍令狀”,為今後兩年勾畫出宏偉的藍圖;一邊是並不盡如人意的成績單,華潤商業夢想和現實的差距還很遙遠。


商業地產能否拯救業績掉隊的華潤置地?|奇點銳見


往期回顧

1、龍湖商業:距離行業前三還有多遠?

2、“左右互搏”的萬科商業 該如何面對鬱亮的焦慮?

3、綠地商業的“小尷尬”:重點購物中心半年總租金僅5千萬

4、合生商業“慢發展”隱憂


商業地產能否拯救業績掉隊的華潤置地?|奇點銳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