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發布新規定,家長可要愁了啊

江蘇省發佈最嚴“減負令”,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作業;

浙江省“減負令”除延遲到校時間外,部分地區還試行“中學生做功課至晚上10點可以選擇不做”“小學生晚上9點可以不做”。

教育局發佈新規定,家長可要愁了啊

至於具體的規則我們不去考究,我們今天主要來看,這個減負究竟是不是好事?

學校角度:

近年來,很多媒體、新聞都有報道,誰誰誰家的孩子做作業做到10點,還沒做完。

究竟是作業量太多,還是作業的難度太大?無論是哪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正處於發育的孩子,經常熬夜做作業,不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且還可能因為害怕受到處罰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作為教育方,為孩子減負是很有必要的,讓孩子在童年學會勞逸結合,身體和智力得到充分的發育才是最重要的。

學生角度:

作為一個曾經的學生,我也試過做作業做到12點。

但是有好有不好,由於減負,所以相對應的作業基本大量減少,空閒時間增多。

好處在於空閒的時間可以接觸更多課外的知識,見識更多的人文風景。

壞處在於家長可以會認為作業少了,怕學習跟不上,輸在起跑線,於是大量報課外輔導班,表面上是減負,但是實際上,負擔更加大了。

教育局發佈新規定,家長可要愁了啊

家長角度:

學校減負,其實相當於把負擔往家長身上丟,讓家長背鍋。

現在家長不僅要會批改作業,輔導功課,還要上班賺錢,根本沒有私人空間。

校內不讓做的事情,校外做,基本已經形成沒有硝煙的戰爭。

然而,在小編眼裡看到的不是減負帶來的壓力,而是家長和學校的互相推鍋。

仔細想想,為什麼學校要減負。因為有人投訴。

北京海淀區某小學四年級的某班,就因一名老教師讓孩子寫作業被家長告到教委,事後即便全班其他所有家長挽留,該名“負責任”的老教師仍被迫離開原有的教育崗位……

好了,你投訴完,學校給你減負,又有人不樂意了。

本來上班就很忙,下班了,還要做作業!沒錯,我說的是家長做作業。現在的作業都是留給家長做的。

然而,家長的教育能力可能只在育人,而不是教書,因此,家長不懂的知識或者沒時間教怎麼辦?

輔導班可能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了,不僅包車接送,還能補習,把學校學到的學不到的統統補回來,而且作業也不用家長做了,唯一不好的地方在於成本很高。

想要得到好的結果要麼花時間,要麼花錢,還有可能兩樣都要花,無論做什麼都這樣。

四五年前,湖北武漢的徐女士因為給5歲半的兒子報了17個輔導班、花費12萬元而成為全國知名的“著急媽媽”。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給孩子報輔導班難道就一定有用嗎?還是隻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而已。

就好像你買了一本書,看了好幾頁,然後沒去看過了,就感覺買了就會了。

更形象的就是你辦了一張健身卡,不去健身,難道身材就會好嗎?而且,沒有教練帶,你一個人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就像你給孩子報N多輔導班、興趣班,你覺得他有天分要培養,但可能孩子心裡還抗拒,但又不敢說,如此一來,你會發現,錢花出去了,但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孩子小時候家長要教的其實更多的是為人處世,應該是素質教育而不是書本上的知識,一個人的素質教養,是不會在學校學到的,更多的是家長的引導和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