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大城市各種累還要堅持待在這?

很多人都說大城市競爭殘酷,但也恰恰說明那裡真實,不靠人情。大家都很忙,沒時間拯救你,你唯一需要對抗的就是你自己。你只需要付出真實的努力,換取等價的回報。你想贏,你就有機會贏。

北京,上海,廣州...這幾個發展猛烈的城市,有多少人在這裡哭泣?又有多少人不願意離去...

很多人就會問這麼辛苦,你為什麼還要留在北上廣?

為什麼在大城市各種累還要堅持待在這?

來北京混,是我人生前28年做過的最正確的決策之一。

雖然,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自卑。

年輕時選擇的城市會影響自己一生。20歲到28歲這八年,我在北京重塑了自己,也必將影響我後面的人生。

每次看到「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我都想說:

留下來吧,不管現在有多苦,多年後你會感謝自己那個選擇。

我也建議,那些還沒來但渴望來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試試吧。

成本只是一張高鐵票。

如果不行,你再回去,又能損失什麼。

當然,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人生再失敗也沒什麼奇怪的。

一線城市到底有什麼好?

1.更公平,更多機會

儘管大城市貧貴兩級分化更嚴重,並存在各種深不見底的套路,但就公平、機會而言,是慷慨的。

與小城鎮的熟人社會相比,大城市少了熟絡的關係網,辦事時反而更講規則,減少人的情感因素後,事情也順暢許多。

同時,大城市給人更多未知的想象空間,你永遠不會過上一眼望得到頭的日子,而是不知道明天會碰到什麼人,碰到什麼機會,這些人和機會可能碰巧就讓你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為什麼在大城市各種累還要堅持待在這?

也許更好也許更壞,但誰在乎?因為大城市有更多的可能,只要你肯付出,就一直可以獲得翻盤機會,你的努力,也更容易得到認可。

斜槓青年、跨界玩法,在這裡都有可能,就像一盒多口味的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滋味,也不知道你將會擁有怎樣的人生體驗。

2.更完備的設施,更豐富的生活

勿庸置疑,醫療、教育、娛樂上,大城市的設施都處於領先平。

日常閒暇,大城市的博物館、音樂廳、電影院數量和配置規格都遠超中小城市,足夠讓你的生活過得活色生香,同時還兼具增長見識之力。

醫療的保障,也許平時不覺得,但關鍵時刻卻往往能救你或你親人一命,這也是為什麼大城市高級別醫院總是人滿為患。

更好、更多選擇的教育,也會讓你的孩子擁有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增加生命厚度。

為什麼大城市的孩子,後期的見識與風度都遠超其他,跟城市完備的設施及豐富的生活不無關係。

3.更包容

北京是個極具包容性的城市,允許你人前顯赫,也允許你窮到只買得起半根玉米。

這裡是高技術型人才的集中地,卻也給那些普通院校畢業生野蠻生長、實現逆風翻盤的機會。

異類、創業者、文學青年、文藝青年在這裡更容易成活。

你可以體驗各種不一樣的工作、生活甚至人生,擁有各種夢想。

不必擔心他人奇奇怪怪的目光及話語。

做自己,在這裡並不是一句空話。

無論你如何與眾不同,總能在人群中找到一個適合你的群體,不必有成為異類的擔心。

只要你不影響他人生活,甚至不必太在乎世俗規則,活出真正的自我。

海明威曾說,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待過,那麼以後不管你到哪裡,它都會跟你一生一世。

選擇北京,就是潛意識選擇擁抱風險與變化,選擇和你一樣擁有信念同頻率的人在這座城市拼搏。

這是無法用語言書本帶給你的真實體驗,只有你選擇了這裡,才更有機會留在這裡。

為什麼在大城市各種累還要堅持待在這?

當然,城市大,居不易。最終選擇在大城市或小城市安居置業沒有對與錯。我們尊重不同人群的不同想法與觀念。

這裡我想說的,是對於那些家境非常普通甚至貧困的人群,如果能夠通過知識與能力在大城市紮根,這將賦予另一種含義。

我們總說家長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視野,寒門獲取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再難出人才。正因如此,能夠在大城市留下來顯得彌足珍貴。

誰都想過得舒服一點,自己少辛苦一點,我們都是這樣的人。

但如果,你還年輕,還不太想過一眼看得到頭的日子。

我還是真心建議你,儘量留在一個大的城市,在這裡,你更能體會到什麼是絕望,什麼是機會,也才更有可能逼一逼自己,活出原先根本想象不出來的自我。不然,也許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原來自己還能如此牛B閃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