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身心柔軟是慈心禪

帶來身心柔軟是慈心禪

不想看,那麼請點擊這裡,聽AI智能朗讀

1

慈心禪有什麼好

很多時候人們說要修行,或者說修真,卻總覺得無從下手。有從下手了,又覺得堅持不易。等堅持下來了,卻發現進展不佳。等發現有進展了,但心緒混亂,情緒難以自控。 這個時候,先試試修慈心禪是有必要的。

慈心禪修持有利於讓身心柔軟下來,身心保持柔軟就感受到了放鬆的好處,對深度禪定和更深的修行幫助很大。即使不是為了修行,也讓人能時時刻刻生髮出快樂情緒,有如碧藍如洗的天空下與新綠蔥蘢的林間輕盈漫步的你,看見一群萌得趣致無比的小鹿們,在你面前蹣跚而過時生出的那種慈愛之情。

慈心禪先修的是對自己的慈心。在慈濟瓦禪師(也有翻譯為「捨棄我」禪師)寫的慈心禪著作中特別寫了一章來強調,《GIVING METTA TO ONESELF 對自己修慈》,「真誥」上期也有轉發:

有時人們認為對自己修慈是自私的,這是因為他們誤解了這樣修行是在作什麼以及相關的心理狀態。

實際上這是一種希望在修行的道路上取得進步真誠無私的心願。希望更快樂、更健康以便修得更好,這樣一個人可以祛除嗔恨心和其他不良的心理狀態。當修行人一個接一個地發出這些良好的願望並讓它們深入心靈深處,會產生深遠的效果。一個人應當不但默唸下面的句子,而且要完全瞭解其意義,並很真誠地發出這些願望:

願我無敵意

願我無精神痛苦

願我無身體痛苦

願我能過得稱心如意

帶來身心柔軟是慈心禪

2

什麼是慈心

以往慈心禪修法多在南傳佛教中盛行,現在佛教界裡,很多漢傳佛教的年輕法師也開始傳播。作者以前在揚州文峰寺時就有來自西園寺的宗淨法師來傳授禪修,並把慈心禪當成首要修行的法門。他說:

慈心禪,是四念處禪法的一個基礎和前行。在南傳裡面,慈心禪屬於四護衛禪,它能讓你的心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什麼叫「慈心」呢?最接近的意思就是友善之心。比如我們對朋友,總是希望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快樂,這樣的一種心態是一種慈心。為什麼把母親比喻成慈母,因為相對來講母親對於子女的這種愛是無條件的,所以會叫慈母。大家先體驗一下,什麼是慈心。

佛陀說,修慈心,首先要對自己來修。

第一,就是願我們自己快樂,遠離痛苦,究竟安樂。一個不能真正愛自己的人,沒辦法真正做到愛別人。這點是佛陀所非常強調的,所以佛陀說修慈心,首先就要對自己修。我們先要希望自己快樂。

第二,在這個基礎上,找一個我們最敬重,最敬愛的人作為對象。這裡有一個條件,對象要找一個同性的,不要找異性的,因為凡夫對於異性容易有貪愛。還有就是找的這個敬愛的人現在還在世,如果修慈心針對的是已經去世的人,慈心往往修不出來。

第三,可以找家人,你的父母親,你的兄弟姐妹,或者你的子女,都可以。

第四,我們可以把禪友作為對象,這樣我們這種氛圍磁場就會出來了。

第五,我們的親朋好友。

第六,周圍所有的人。

我們這裡省略了對仇人的慈心,因為我們的心如果不穩定,是修不出慈心來的。所以省略這樣一個步驟。

第七,願前方,後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十方的一切有情快樂,遠離痛苦,究竟安樂。大家眼睛閉上,我們先感受一下這種慈心。

具體方法,參見文末鏈接的慈濟瓦禪師的相關著作。因慈濟瓦禪師的願望是讓更多人接觸此法,故此不做版權規定,所以「真誥」公眾號也有轉載。

3

慈心禪的來歷

以下來自道成法師開示內容:

慈心禪在《阿含經》、在《小部·小誦9》和《小部·經集1.8》中都有記載。《阿含經》有四部,即《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和《增一阿含》,來自於梵文,是漢傳佛教的經典。還有《五部》,或者叫《五尼柯耶》,尼柯耶就是部的意思,即《相應部》、《中部》、《長部》、《增支部》和《小部》,來自於巴利文,是南傳佛教的經典。其實《小部》不小,包括十五本作品。

《應作慈愛經》,就來自於《小部》。它的緣起就是在雨安居期間,佛陀讓五百位比丘到森林裡去安居,結果去了以後,樹神不高興,發出很恐怖的聲音,放出毒氣,他們就呆不下去了。回去跟佛陀講了經過,佛陀觀察後告訴他們,那個地方是最適合安居的,你們應該回到那個地方。於是,就教比丘修《應作慈愛經》。後來樹神受到慈心,不但不阻礙他們,反而成為護法神。他們很快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