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越濤:腹有詩書美盡人間悲與歡

導讀:

蔡越濤,筆名越濤,江蘇蘇州人,被文壇譽為“當代李清照”。1989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新聞系。1990 年到鄭州電視臺工作。歷任記者、編導、主持人。1993年至今擔任省會電視臺高層領導職務。1987 年開始發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日出日落》、《家裡家外》、《獨來獨往》,短篇小說集《瓷狗》,電視連續劇劇本《江南風雨》、《豪門春秋》,並有近50 部電視專題片在中央臺播出。其中七部參加國際電視節目交流。多次獲國家級及省市級獎勵,最新出版詩集《越濤詞》(第一部)已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蔡越濤:腹有詩書美盡人間悲與歡

當代著名作家蔡越濤近影

對於“文藝女神”蔡越濤女士來說可謂是喜事連連——

筆者近日從中國作家出版社獲悉,蔡越濤的古詩詞《越濤詞》第二部即將發行,詩集仍是由張玉太先生執筆。鮮為人知的是:《越濤詞》第一部已成功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並且值得關注的焦點是第二次印刷已經上架,在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和噹噹網、京東等均有售。熟悉蔡越濤的朋友都知道,她曾多年手持金話筒穿梭於電視熒屏,長期擔任省會臺高層領導,卻偏偏鍾愛漢字的靈動,尤其喜歡在長短句裡痴迷、沉浮。曾經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命運三部曲一一《日出日落》《家裡家外》《獨來獨往》,倍受海內外讀者青睞。2017年,蔡越濤更是以一部堪稱中國當代《紅樓夢》的鴻篇鉅著《香玲瓏》和詞集《越濤詞》大放異彩,二者可謂是珠聯璧合,一度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著作。

蔡越濤筆耕不輟,在2001年—2007年,短短六年間裡就相繼出版了《日出日落》《家裡家外》《獨來獨往》三部長篇小說。這三部小說,並稱蔡越濤“命運三部曲”。當年,蔡越濤“命運三部曲”曾一度登上國內多家書店暢銷書排行榜,並受到海內外讀者追捧。

十年後,2017年她的第四部小說《香玲瓏》橫空出世。這部堪稱“中國當代《紅樓夢》”的情感佳作,圍繞姑蘇閶門大街宋、陳、嶽三大家族的人物和命運次第展開,故事情節起伏跌宕。當代知識分子的曠世絕戀,三大家族的命運興衰,讀來令人跟隨劇情的發展,心潮澎湃,蕩氣迴腸。

現實中,蔡越濤為人低調,心地善良,虔誠地在詩書海洋默默漂泊。她端莊大方,恬淡從容,是一名典型的江南女子。

筆者注意到,蔡越濤的長篇著作《香玲瓏》《越濤詞》(一)和《越濤詞》(二)均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出版社資深編輯,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委員張玉太老師作序,張老師馳騁文壇數十年,聞名遐邇已久,他曾為臧克家、賀敬之、李瑛等大家的作品擔任責編; 為200多名中青年詩人、作家擔任責編。通讀全書,筆者認為序言中生動的比喻,靈動的想象, 神奇的構思,深遠的意境,常常出人意料,讓讀者為之震撼。藝術的最高境界源自心靈內層的光芒,藝術像盞跳動的燈火,永遠照亮人心和這個世界。為饗廣大讀者朋友,現將蔡越濤女士的長篇著作《香玲瓏》《越濤詞》(一)和《越濤詞》(二)序跋選登:

蔡越濤:腹有詩書美盡人間悲與歡

作家出版社出版堪稱當代“紅樓夢”長篇小說《香玲瓏》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在我的閱讀視野裡,蔡越濤是第一個撞入我眼簾的氣質和才氣俱佳的作家。從為她的長篇小說《日出日落》《家裡家外》《獨來獨往》命運三部曲擔任責編開始,很欣賞她為人處事的真誠善良,也很欣賞她作品中始終散放的貴族氣質和激情四射的光芒。

因為對她頗有了解,所以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果真,她沉寂了近十年之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部《香玲瓏》著實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展讀《香玲瓏》全卷,作品不僅延續了她一貫的貴族氣質、華美文風,單就融入故事情節的200多首詩詞,即美不勝收,讀起來口齒噙香,回味無窮。彷彿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等偉大的詞人從遠古走來,古韻古風翩然而至,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暢快,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品讀其故事情節,更是波瀾壯闊,縱跨半個多世紀,筆涉大江南北,國內國外,均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親近感。

姑蘇閶門大街有著“金三角”美譽的宋、陳、嶽三家是世交,關係密切。老宋家“撿拾的棄嬰”外甥女香兒成人之後,三家晚輩的關係盤根錯節,恩怨糾葛剪不斷,理還亂,抓心撓肺,牽腸掛肚。

宋冠群身為蒼生大醫、名商大賈,為實現百年滄桑、百年奮鬥、百年圓夢的宏願,一生都在掙錢、育人、救人、行善。他年輕時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問君妻妾知多少?天下粉黛儂在堪終了”。他與趙紫薇“眼波相纏,幾分痴癲”的愛情故事,感染著讀者。同時,也演繹了宋家三代女人的風華絕代。

宋書雅是英倫皇家醫院外科權威,情感歷程一波三折,充滿浪漫色彩。但她一直在為香兒能喚她一聲“媽媽”苦苦期待,“怎奈何,風吹秀髮憑欄,心堤無處決”。

“金三角”的孫子輩個個出類拔萃,事業有成。但感情天地充滿了戲劇性,苦辣酸甜,五味雜陳。每個人都是這臺大戲的主角,缺一不可。

當愛情的大幕徐徐拉開,沒有幾個人能抵擋住她的誘惑。一旦套上了愛情的魔咒,人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生命感悟。只是有的“心中只容得下一個男人”,有的卻因為愛之深、情之切,愛得扭曲,不得不承受“如果有來生,我還愛你”的泣血悲愴。既使是“骨傲三分,擲一塊痴狂”,也經不住對愛情的好奇,“投石問蛙,水濺花,倒驚一樹鳥飛”;可以是“想你心頭花樣美,俏麗裙邊為你媚”,“待良辰美景啟幕,衣袂飄飄驚鴻舞”的美好期盼;可以是“凝霜疏隔,相思聲聲顫”,“望嘆悲歡,誰與共塵緣”的哀怨惆悵;可以是“春風有意,莫等朱顏瘦”,“紅塵中等待,傾一世花開”的激情滿懷;可以是“回眸已是菱花遲,片片成痴”的悽苦離愁;可以是“一處獨歡,飲恨塵緣斷”,“心已葬,再無同路承歡”的恩斷義絕。最終擋不住“彈指風華謝鬢間,驚魂夢斷珠淚殘”,“莫道苦情纏,不曾如初,何愁悲畫扇”的紅塵哀嘆。

宋香兒從小受良好教育,勤奮好學,知書達禮,懂得正派做人,一心向善,為人真誠,並寫得一手好詩詞。她立志成為外公那樣受人尊重的醫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桃李滿天下;一心實現外公的百年滄桑、百年奮鬥、百年圓夢的宏願。她成功了,成為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學者。事業上,一片大好春光。她的氣質高貴與優雅,永遠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但她性格中有任性固執的一面。比如與母親的關係;再比如少女時期,由於被流氓襲擊,心裡留下陰影,所以總是緊緊地包裹自己,戒備森嚴,給人以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冷豔,拒人於千里之外。她固執地認為,陳亮看過她的身體(準確說是看到過乳房),就應該是她今生的男人,而且是唯一的男人,從而拒絕了她內心深愛的嶽紅軍。嶽紅軍對她的呵護對她的愛,是非同尋常的,可以說她是長在他軀體裡的親人,他的境界高尚而純粹,“與君無話不從容”。結果卻誤會迭出,導致陳亮心靈扭曲,最終釀成大禍。她的前半生一直在與這兩個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中苦度。她崇尚擇一人終老,守一人白頭。

她與陳亮的婚變,給她致命地打擊,“舉杯邀風影纏綿,獨斟一盞,與誰話思念?”在離婚、流產、失語失聰、抑鬱症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怎堪紅塵,哀斷兩茫茫。”但她相信愛情,為尋找那個能與其靈魂對話的愛人,苦苦掙扎……直到申達的出現,似乎改換了天地,使得她鳳凰涅槃,脫胎換骨,終於把日子過成了詩,“兩情相悅,欲把心承兌。”他倆的相遇,彷彿等待了千年萬年,終於迎來了噴薄欲出的旭日東昇。然而,“怎料世間事,兩情最難猜。”使得她終將沒能逃脫“花落飄零雨,空負前世緣”的殘酷現實。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跨越半個世紀;個性鮮明的人物性格,恩怨交織的情感脈絡,始終撥動著人們的心絃,令人屏氣凝神,欲罷不能……可以說,《香玲瓏》的藝術個性、風格,都極具魅力,其文學價值不可估量。

小說中的清辭麗句,叫人養眼又怡神,讀她的作品,彷彿是在欣賞早春的梅樹,那滿枝的花朵,那淡淡的芬芳,恰似古人詩句中的意境,“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暗香”,不正是作者所釀就的書香麼?〈摘自蔡越濤長篇小說《香玲瓏》序言〉

蔡越濤:腹有詩書美盡人間悲與歡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詞集《越濤詞》第一部

情入骨髓迴環美盡人間悲歡

詩詞是一種語言凝鍊、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載體。自唐詩宋詞達到登峰造極,超越者甚寡。但《越濤詞》300首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既有對稱美、重疊美、迴環美,更有錯落美,活潑多致,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作者多年的積澱,駕輕就熟,張馳有度。她用富有樂感、朗朗上口的語言表達,寫盡人世間悲歡離愁,更把極度隱忍的心緒,化作抑揚頓挫的文字符號,最終實現情濃意滿、又氣度豁達的創作初衷。

首先,從《越濤詞》可以捋出作者創作的情感脈絡,把一個“情”字深入到了骨髓,細膩婉約,曲徑通幽。讓人在綿綿詩意的享受中體會“昨日一滴相思淚,今朝方知唇邊苦。”“人間四月,濃情未許,一夢無尋處。”“紅塵攜手,莫問歸途,哪管斜陽暮”的滋味;感知“夜闌忽聽雨敲窗,披衣起,掠憂傷,思念洶湧,獨自話淒涼。”“強歡顏,拋紅豆,寄情明月黃昏後,磨人閒愁”的離愁別緒;奈何“朱顏臨鏡鬢霜姿,誰人識,殘燈捲簾無他事。”“醉幾重,落殘紅,輕舟邀月,嘆人生匆匆”的宛惜遺憾;卻落得“繁華褪盡萬事空,春光縈舊夢,何日與君共”的尷尬境地;不禁要說“莫道苦情纏,不曾如初,何愁悲畫扇”啊;卻又婉轉到“濃睡重,玉枕輕叩,醒時春已瘦。”實可謂耐人尋味。

其二,她善於營造誇張浪漫的氛圍,天上人間,馳程漫遊,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當讀到“佛光搖曳,峰巔鷹天闕,蹄如滾雷山口裂,天駒成群湧洩”時,彷彿立刻置身於喜馬拉雅懷抱,眼前是鷹旋馬奔,虔誠的信徒匍匐前行;再看“甩紙潑墨一壁秋,畫中深意君知否?北枕南臥掠碧逑。奈何我,天塹飛狐鶩悠悠”帶來的衝擊,似乎有了些許的醉意,飄逸若仙,有一種騰雲駕霧的暢快美感。

其三,她更擅長情景交融、如詩如畫,在感人致深的同時,享受醉心的美。她描述的“一方庭院滿窗花。青藤搖椅,書香盈茗茶。攬一輪山月安家,隨心遇城裡鄉下。清風繞肩鬧狗娃。院裡書聲,院外話桑麻。對酒當歌杯落霞,眼波里相纏情話。”形神兼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亦有情,聲色懼佳地展現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美圖美景。在《越濤詞》中,美景美圖,美不勝收。

其四,她常常把動詞用得落地有聲,惟妙惟肖,令人歎為觀止。在“雪域明豔,聖途開天眼。不到西藏終生憾,神秘籠紗暮旦”的描述時,緊接著用“藏羚羊跪拜求”來渲染氣氛,一個“跪”字,不僅“格桑花顫心肝”,人人都會為之一顫;在“夢裡君郎會鵲橋。褐刺薔薇,東籬滿牆鬧。吹面酥風眸底焦”的陳述中,隨即用了“喜泣不覺喚聲撂”的描寫,突然跳出來的一個“撂”字,高坡陡起,令人仰止,大大增加了動感的美。其五,品讀《越濤詞》五卷,給人以這樣的啟迪:人,終歸是活態度的。

文由心生,詩由情起。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洞察力,詮釋人生繁雜歷程中的苦辣酸甜,尤其難免被苦情糾纏,深陷世俗冷暖。當“奈何橋頭等君同,三生三世與君共。”“此生同路,付盡痴情一腔”的海誓山盟付之東流,又看不透“星河暗淡凌波冷,殘月倚樓影幾重”時,只能苦苦掙扎。但“寂寞滄桑誰堪憐,風捲簾、人離散。花落飄零雨,空負前世緣。”“邀影成雙,影已成荒”的“離散終幕曲”已經響起,雖說是“心已葬,再無同路承歡。”“怎奈是,冰清玉潔,傲一世冷霜。”性格使然,命運使然。最終做出氣宇軒昂、且深厚磅礴的“大江東望,愛如潮,捲起萬波風流。千年情怨,一笑付之洪宙。”“抬望眼,踏平酸與痛,任西東”的豁達人生抉擇,箇中滋味,回味悠長。正是“春去疏疏影,春留朗朗懷。”人生境界,不過如此。

如果要給《越濤詞》界定藝術風格,從詞的藝術角度來說,偏重於婉約。統纜詞章,既有婉約派的語言清麗含蓄,抒情婉轉纏綿;又有豪放派的氣勢迴盪,意境雄渾。這種詞的詩性獨立意識和詞的詩思探索,或者叫張力,佐證了《越濤詞》的語境學養和魅力所在。〈摘自《越濤詞》(第一部)序言〉

蔡越濤:腹有詩書美盡人間悲與歡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詞集《越濤詞》第二部

錦心繡口吹蘭氣煙津玉露三月花

春去春又還,萬物已涅槃。

我還沉浸在上部《越濤詞》所營造的溫婉纏綿、且又迴腸蕩氣的詩情畫意中,冥想著綿綿詩意帶來的酣暢呢,而如今,大才女蔡越濤的同名作品第二部又擺上了我的案頭。翻閱之際不禁感嘆:第一部已是出手不凡,這第二部,又怎是一個“美”字了得!字裡行間不只是“菊繞枕邊月,閒雲撩詩行。看淡聚散事,任歲月暖涼”的灑脫美,更是“一樹梨花春帶雨,柳浣東風銜舊夢”“痴情如我種紅豆,縷縷相思待秋收”的紅塵大幕已經徐徐拉開,“亂紅飛度搖燭影,夢醒方知春睡重”的“那一岸曉風”牽動我的視線,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絢麗秀柔的文字裡蘊藏著恬淡的嚮往和美麗的哀愁。

品讀《越濤詞》第二部猶如錦心繡口吹蘭氣,煙津玉露三月花,如沐春風,如飲甘霖,美不勝收。蔡越濤把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情感美、意境美、人格美做到了完美統一,美到令人拍案叫絕,不忍釋卷,從中享受當代中國好詞的精神大餐。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悠悠五千年,詩詞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在中國文學創作中處於重要地位。蔡越濤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學習詞作,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縱觀中國歷史,一些有成就的人,名門望族,各界精英,往往是熱愛詩詞、飽讀詩詞、善寫詩詞,從詩詞中陶冶情操、汲取力量的人。例如古代的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現代的毛澤東等,詩詞成就光耀千古。

中華詩詞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嚴格的格律韻腳、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灃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是中華詩詞美之所在,是中華數千年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在當代中國,詩詞已經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蔡越濤作為電視媒體人,長期與鏡頭打交道,體察生活更加直觀,也更加深入淺出。她將自己的審美體驗、內心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後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形成一種藝術境界。她的《越濤詞》第二部在文字美的同時,畫面感豐富靈動,彷彿每首詞都可以聞到一幅幅畫面的呼吸。諸如:“天山白雲漫渡,牧笛橫吹絕倫。駿馬踏花四蹄香,牛羊八方成群。苜蓿碧翠錦毯,長調悠揚黃昏。君郎把酒逞英豪,雄鷹舞透祥雲”的描寫,把帶有濃郁草原氣息的美景美圖立刻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似乎觸手可及。

世間萬千事,誰人不困情?

蔡越濤最擅長對人間真情的描寫與刻畫,即可感知其熱情如火、對美好愛情憧憬的一面,亦可觸摸其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情動眉彎,深入骨髓,直逼心靈。當被“僅憑一回眸,入情萬丈,哪管白露降。“心事成潮,香襟溼,好夢難圓。怎奈何,一簾春色,空卷半簾薄寒”的複雜心情席捲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萬般無奈,感慨盈懷,“臨窗獨坐夜闌珊,天幕橫,月半彎,秋去冬來,垂柳枝已殘。”“十里情歌起,隔岸飛花黃,夢還斷橋西廂,恨夜長。”“痴情債,空哀嘆,滿城孤寂,一襟煙水寒。”即便是這樣,卻還能體會到“莫道離愁驚恨鳥,今宵一醉,任他桃花劫”的任性與孤傲,其人生況味,暖涼自知。

昨夜西風過,今朝葉見黃。

縱覽《越濤詞》第二部,總感覺被作者牽著魂魄似的,不由地從內心深處與詞章息息相通共波瀾,領悟人生是一個漸悟漸進的成熟過程。初心鬢雲度,今宵嘆香塵。深深地感知到詞章融入了作者對人生、對愛情、對事業的思想感情,出神入畫,刻骨銘心。詩詞的語言是最凝練的,最精彩的字詞或句子,好像人的眼睛一樣傳神。當讀到“紅顏色易衰,花開彈落弦。”“看千古風流人物,惜華年。”頓時生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同時哀嘆人生的乖殊,“三千情絲抽盡,獨自話淒涼。”“長風送秋雁,歸期寄月鉤。”一次次將離殤撕出一道道口子,一次次舔著傷口悟道自省,“踏破紅塵三千丈,不過一簾夢。”與其是被紅塵凡事折磨得遍體鱗傷,“倒不如,眉低一笑,任爾花開西東。”這裡可以看出,詞與作者憂喜相伴,一同成長。

離愁孤舟渡,恨別萬里空。

“自古痴情多離恨,紅塵多少事,都付戲言中。”人要想活的有尊嚴,得有棲身立命的活法,“若懷詩心吹蘭氣,何懼苟且偷平生。”“一朝紅顏浣秋雨,尚有傲骨撐寒冬。”蔡越濤最終將“詩言志”的詩性特質錘鍊得爐火純青,“人格美”也上升到了更高層次,讀起來酣暢淋漓。

蔡越濤曾經多年手持金話筒穿梭於電視熒屏,口才了得,文筆更是了得。在《越濤詞》第二部中突出地感覺到,她詞的詩性獨立意識和詩思探索更加主動,詞作的技術運用也更加嚴謹。讀她的作品,總能給人以字字珠璣的暢快,語境學養老道深厚,文學功底可見一斑,真可謂蘭章華韻,無論是思想表達,還是藝術表現,都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堪稱難得佳作。尤其是金句燦若星辰,朗朗上口,必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及煙波浩淼的文學寶庫中的煙津甘露,滋養後人。〈摘自《越濤詞》(第二部)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