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11月7日,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召开市新闻界庆祝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中,我市共有9件作品和1名个人获奖,其中,华龙网报送的专栏《百姓故事》和网络专题《绝壁上的“天路”》两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韩咏秋荣获长江韬奋奖。

张鸣向全市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说,一年来,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新闻战线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紧扣全市中心工作,打了不少硬仗、漂亮仗,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他要求,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增强“四力”,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十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吴国红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52岁,中共党员,重庆日报文体卫教中心常务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30年。

吴国红主编的《寻找湮灭的名字》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参与主创的《抗击埃博拉》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采写的《一个乡村文学社30年的坚守》获第二十一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近年来,该同志带领团队每年完成一个“重走”主题系列报道,使之成为重庆日报文化报道品牌,其中《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重走古盐道 感受新变化》获第二十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刘春燕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42岁,重庆晚报深度报道部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9年。

2016年底重庆晚报创立慢新闻时,已任中干11年的刘春燕带头回到采访一线,两年来采写了近50篇深度报道,《40℃高温,绑在摩托车上的八旬老人 两个残疾孩子在等他》等多篇稿件全网阅读量过亿。

自从2017年从事深度报道采写工作以来,刘春燕的作品获第二十一届重庆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获2017年度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1个、二等奖2个;获2017年度重庆网信办精品工程二等奖1个。刘春燕本人被评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2017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集团2017年度先进个人。

聂晶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42岁,中共党员,重庆晨报文体新闻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从事新闻工作20年。

该同志踏实敬业,多年来在记者、夜班编辑等多个岗位上展现出对新闻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即使是家属身患绝症、多次病危时仍坚持奋战在夜班第一线。

聂晶擅长文化报道,是重庆唯一采访过柏林、戛纳、威尼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记者,她采写的通讯《莫怀戚,去天堂散步慢些走》获第十八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该同志目前既是重庆晨报文体部的负责人,又是上游新闻文体频道的负责人,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践行者。她多次获得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0月代表重庆新闻界参加全国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获得“优秀选手”称号。

刘颜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31岁,华龙网新闻中心副主管,从事新闻工作9年。

该同志选题工作能力强,策划了上百件有感染力、传播力的新闻专题。其中,作品《“只要用心调就有解”——重庆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的群众故事》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穿越直播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网页设计)一等奖,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这是重庆媒体第一次独立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她采写的作品多次获得重庆新闻奖。

张松涛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男,40岁,上游新闻综合新闻编辑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9年。

该同志牢记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把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获得重庆新闻奖十余次、中国新闻奖一次,曾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先进个人。

张松涛曾多次参与战役性大型新闻报道。2015年他成为上游新闻主创人员之一,为推动上游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上游新闻已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张松涛带领团队锐意创新,使上游新闻内容品质大幅提升,在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重庆两会、智博会等重大战役报道上,取得了报道速度、发稿数量、新闻质量俱佳的好成绩。

孙爽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39岁,中共党员,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广播都市频率记者、主持人,从事新闻工作19年。

该同志基本功扎实,曾担任新闻、娱乐、文化艺术、互动帮扶、谈话等多种类型节目的采编播工作。孙爽创作的作品及本人先后获得近60项专业奖励,如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金话筒作品提名奖、全国创新金牌主持人称号等,在北京和上海举办的全国创新大赛中分获银奖和创新奖,获第二届重庆市广播电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多次获得重庆新闻奖、重庆广播影视奖。

杨涛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男,41岁,中共党员,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时政新闻部时政组副组长,从事新闻工作18年。

该同志总结出“三段式”时政新闻采制流程,有效应对时政新闻常有的抢发状况,保证了播出安全。杨涛总结的“小力臂运动拍摄法”,改善了运动拍摄的平滑度问题,在市级、区县级电视台及部分省级电视台中得到推广运用,受到好评。

多年来,该同志带领协调团队圆满完成了全市重要政务活动和时政新闻报道,其作品获得第十七届、第二十一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及多项省部级新闻奖。

谭博治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男,33岁,中共党员,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0年。

该同志每年采制新闻作品300件左右,在整个采编团队中名列前茅。先后6次被评为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先进个人,被评为2015-2017年度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优秀共产党员。谭博治扎根基层,其作品《请问办证哪里去 工商指向代办点》《记者调查:致命的海洋宝宝》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另有多件新闻作品获得重庆新闻奖二、三等奖和重庆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

董莎莎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33岁,中共党员,当代党员杂志社编辑、记者,从事新闻工作7年。

该同志多次深入深度贫困乡镇蹲点采访,采编了大批“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优秀作品。对党忠诚、业绩突出,当选为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董莎莎先后获得重庆新闻奖、全国党刊奖等各类奖项35件次。其中,通讯《党建促脱贫的“大进”之道》获第二十一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参与采写的“特别策划”《重庆基层党建创新探索》《搬出大山路更宽》分别获第十六届、第十七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组合报道《指尖上的党建》获2015年度全国党刊好作品奖一等奖。

刘佳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女,38岁,中共党员,九龙报社专职编委,从事新闻工作15年。

该同志爱岗敬业,先后在《九龙60分》《九龙报》《九龙坡新闻》等媒体任新闻编辑。在一系列重大新闻的策划编辑中,刘佳运用自身艺术专业的特长,积极创新,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她参与制作的《英雄机长刘传健》独家追踪报道,在国内获得强烈反响;原创微视频《我是雷锋》综合采用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踏出了区县媒体融合的第一步。

刘佳采编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重庆新闻奖,连续3年获评九龙坡区先进个人。

今天

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

中国第19个记者节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记者是个什么样的职业?

你以为记者的采访

都是这样的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但很多时候

却是这样的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在圈外人眼中

他们风光、刺激、神秘

在家人眼中

他们日夜颠倒,奔波忙碌

在朋友眼中

他们总是很忙,实在难约

在记者自己心中

他们是百姓了解世界的“眼睛”

是政府与民众连接的“纽带”

是观察者,是记录者,是参与者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

逢年过节

他们坚守岗位

播报着别人家的团圆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暴风骤雨

他们习以为常

身体力行告诉大家

风多大、雨多猛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灾害来临

他们逆向而行

直奔一线带来现场报道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有记者的地方,就有真相

他们努力让文字公允,让镜头客观

爬梳线索,厘清事实

他们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他们用镜头

记录人间万象

他们用笔杆

报道民生民情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为了做好选题

他们不分白天黑夜

凌晨123456点

你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记者很普通加班加点,收入一般

常常顶着黑眼圈

奔波在大街小巷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颈椎痛,腱鞘炎

成了常伴病症

陪不了家人朋友

成了生活常态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记者又很不普通

记录时代,揭示真相

珍视理想,守望社会

是他们的责任与坚守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曾经

记者需要四能

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

耳能听、手能写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现如今媒介平台更加丰富多元

能拍摄、懂直播、可出镜

左手数据分析,右手智能设备

全能型记者越来越多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

记者的工作方式也在变

但与大众同在与社会共振的初心不变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

我们始终需要记者

了解自身,传播美好,眺望远方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在今天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记者们大多会和往常一样

或奔波采访,或奋笔疾书

或拍摄剪辑,或连线直播

把新闻做好

就是他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铁肩道义,妙手文章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让我们将祝福和敬意

送给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

记者节快乐!

大家都在看

记者节|今天记者节,为重庆优秀新闻人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