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唐山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際(組圖)

英雄城市的逐夢之旅

——寫在我市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一週年之際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南湖片區綠化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森林病蟲害飛機防治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撲火隊撲救山火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荒山魚鱗坑綠化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籬壁型高標準蘋果園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歡樂的海灘

写在唐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一周年之际(组图)

遷西縣400年華蓋慄神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鄭義祥 通訊員 馬樹華)唐山是座英雄的城市!

2010年7月17日至18日和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唐山視察,希望唐山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努力把唐山“建成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窗口城市、環渤海地區的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的重要支點”。

唐山的幹部群眾更是永遠銘記、始終感恩總書記對唐山的深切關懷,著力實施四項戰略、打好五場硬仗、抓好十項重點工作,確保到2020年“三個努力建成”各項工作取得全面突破,率先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到2025年基本實現“三個努力建成”,打造開放創新包容、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而紮實推進唐山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正是其中的應有之義。

2016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決策,8月得到國家林業局的批覆備案。2017年8月,《唐山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在北京通過以中國工程院尹偉倫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9月獲得國家林業局備案建設。2017年10月,召開了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啟動儀式,標誌著我市創森工作正式進入對標攻堅階段。

一場關鍵之戰、榮譽之戰、考驗之戰,由此拉開帷幕,這是一個發展所需、形勢所趨、民心所向的逐夢之旅。一年過去了,唐山林業人緊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心工作,以造林綠化、林業產業發展、森林資源管護為重點,紮實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林業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邁向國家森林城市

我們腳步鏗鏘有力

2019年創森一定要圓滿成功!

這是唐山市委、市政府對市情科學研判、對發展科學辨析後,深入思考、通盤研究,在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基礎上,形成的全市共同意志,承載著一座城市和全市人民的熱切夢想。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唐山創森的詩篇,下筆之初,就註定是濃墨重彩。

高站位組織推動。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為組長,有關市領導為副組長,林業、城管、交通、國土、財政等15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創森林領導小組。市長丁繡峰同志親自進行動員部署、親自出席全市創森啟動儀式,並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創森總體規劃;常務副市長鬍國輝同志主持召開創森推進會議,進一步落實各縣區和各成員單位創森責任,推進創森工作開展。主管市領導盧宏秋同志多次組織召開現場會議、調度會議、觀摩會議推進創森工作開展,並帶頭研究創森指標,分析評估短板,謀劃創森“四個幹”運行圖,策劃創森宣傳工作,為創森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科學編制規劃。按照高標準、有特色、出亮點的理念,聘請全國最具權威的國家林業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為我市編制創森總體規劃。2017年8月27日,在北京通過了以中國工程院尹偉倫院士為評審組長的專家組評審,9月1日,經市政府15屆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9月12日正式印發實施,9月13日,向省林業廳、國家林業局報備。

對標先進經驗。組織到山東省青島市、煙臺市、濰坊市等創森先進地區進行了專題學習考察,認真學習了三市高擺位、高標準、高投入、全覆蓋、強基礎、濃氛圍等先進經驗,重點對標“創森”40項指標,聚焦我市創森短板,分析問題導向,重點謀劃了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系12項重點工作,編制了推動創森工作落實的“四個幹”運行圖,起草了1+12+3創森系列工作方案。

截至目前,在創森40項指標體系中,23項已經達標、12項有待加強、5項正在建設,預計年底前40項指標將基本達標,2019年9月將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扛起生態文明大旗

國土綠化紮實推進

唐山市委、市政府把國土綠化工作作為生態唐山建設重要內容,列入2018年“十項重點工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一環四線”通道綠化指揮部。如此的重視程度,為近年來最高,即使在唐山的林業發展史上也是罕有的。

於是壓力被有效傳導,幹勁被最大限度激發,工作順利高效開展。以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國家重大林業工程為依託,組織開展了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實施了以“一環四線”通道綠化(環城高速、唐曹高速、京沈高速、沿海高速、津秦高鐵)為重點的10大造林綠化工程,國土綠化實現了數個突破。

首先是標準定位實現突破。比如環城高速兩側綠化寬度各500米,為省通道綠化標準要求的5倍,為我市原通道綠化標準的10倍;唐曹、沿海、京哈高速和津秦高鐵兩側綠化寬度各100米,比我市原通道綠化都提高了1倍,而且栽植的楊樹苗木規格胸徑普遍達到5公分以上,為我市大面積造林苗木規格歷年之最,基本達到了一年成林、成景的效果。這是我市今春對“一環四線”通道綠化確定的標準。

為對標先進地區,市領導數次帶隊,奔赴煙臺、淄博、天津、廊坊等地,實地參觀學習通道綠化、河湖綠化、鎮村綠化、城區綠化等先進經驗,查找在思想認識、工作力度、建設標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確定各項高標準國土綠化工程任務和措施。

首次聘請國家林業局調查設計規劃院編制了環城高速造林綠化規劃,突出了造林綠化的生態、景觀、經濟、民生四大效益,並與“一區三邊”整治、“散亂汙”企業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實施造林綠化系統工程。

以兩辦名義出臺了《唐山市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唐山市2018年綠化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出臺了《“一環四線”通道綠化實施方案》,將之正式確定下來。

其次是規模品質實現了新突破。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創新投融資模式、造林主體模式、造林實施模式、造林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資金、土地等瓶頸制約。創新實踐了大戶造林、股份造林、集體造林、企業造林、農戶造林等5種造林綠化模式,市縣兩級財政補貼6.1億元,引入社會資本8.5億元。社會資本投資造林在百畝以上的315家,其中千畝以上的48家,新型經營主體造林面積超過了全市造林總面積的55%,為歷年之最。

造林綠化更是精彩紛呈。以“一環四線”為重點的通道綠化造林9.85萬畝,佔省達全年任務的164%;陡河水庫水源地綠化造林4.5萬畝,大黑汀、潘家口水源地綠化提升4950畝;21個森林小鎮、300個森林村莊加緊建設;沿海區域造林綠化2.26萬畝,溼地植被保護與生態進一步恢復;新建提升公園7個、遊園9個、綠道綠廊57公里。企業綠化可圈可點,今春共完成環企造林2萬畝,其中僅天柱鋼鐵就建設了3000畝的規模片林。另外,6個果樹主題文化園、4個生態文化科普基地同步建設提升。同時,以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為目標,積極推行了林糧、林油、林苗等造林模式,既保證了耕地性質和用途不變,提高了土地綜合效益,又提高了造林主體積極性。

正是各級領導高位推動、高標準規劃設計、重點項目工程造林、市縣財政加大投入、創新造林體制機制、嚴格督導檢查等有效措施,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合力攻堅,全市造林綠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僅全市今年春季、雨季共完成人工造林27.2萬畝,佔全年人工造林目標任務的109%,佔省達全年人工造林任務的181%,實現了城鄉綠量迅速增加,綠化效果顯著增強,綠化檔次明顯提升。

推動林業產業發展

實現生態美農民富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林果產業結構,按照“擴基地、強龍頭、創名牌、扶主體、促新興”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培植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是不斷擴大基地面積。以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為重點,大力發展名優經濟林生產,建設了京東板栗、綠色鮮桃、優質蘋果、名優雜果、鮮食葡萄和沙地梨、設施果樹六大果品經濟帶,全市果樹總面積達到248萬畝,產量169.5萬噸。樂亭縣被命名為“中國優質果品基地”十強縣、“全國經濟林產業示範縣”;遵化市、遷西縣、遷安市被評為“全國經濟林產業先進縣”;遷西縣和遵化市分別被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

二是積極調整果品結構。板栗、核桃等乾果和設施果品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板栗種植面積達到了110萬畝,產量8.2萬噸,核桃種植面積達到了31.3萬畝,產量2.1萬噸,設施果樹面積達到6萬畝,產量約9萬噸,改良了不同成熟期品種比例,實現了週年供應。

三是持續推進產業化經營。全市林果類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了7家,省級龍頭企業24家,國家級示範合作社6個,省級示範合作社19個,“慄源”、“藍貓”“燕灤”等8個品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遷西板栗、遷西慄蘑、京東板栗等3個產品被認定為地理標誌產品。

四是大力發展林業新興產業。年均完成育苗8.5萬畝,產苗5.4億株,保障了造林綠化建設需要。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全市花卉總面積達到6.1萬畝。全市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林下經濟面積73萬畝,產值達到12億元。生態旅遊發展迅速,全市有各類觀光采摘園200多個,擁有遷安亞灤灣、遵化亞太等省級觀光采摘園84個,遷西國家板栗公園、遷西花鄉果巷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正在建設。

堅守生態保護底線

弘揚森林生態文化

今年10月13日,“唐山十大古樹”授牌儀式在唐山國際旅遊島舉行。備受社會各界持續關注的唐山“創森林城市、評十大古樹”活動塵埃落定。唐山國際旅遊島古菩提樹群(小葉樸)、遷西梨花坡古安梨群、樂亭大黑坨國槐等十棵(組)古樹等“唐山十大古樹”實至名歸。

在半年多的時間裡,該活動通過“憶鄉愁聽古樹故事”“醉鄉音聽古樹心聲”“濃鄉情評十大古樹”等三部曲,從普通百姓、本土作者、專家學者等多個視角,講述古樹故事、闡釋古樹文化內涵、揭開古樹厚重歷史,將入圍的25棵(組)古樹名木一一展現在大眾面前,全方位展示了唐山古樹名木的風雨變遷、歷史意義以及科學價值。今年4月份,在遷西縣“花鄉果巷”舉辦的唐山“創森林城市評十大古樹”之森林音樂會更是將此次活動向全市人民做了一個有聲音、有圖形的展示,將唐山古樹名木的厚重歷史與人文情懷相融為一體,柔美了這個春季,暖化了人們的心靈。因此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9月11日,唐山“創森林城市、評十大古樹”線上互動評選活動一經上線,短短5天時間,總瀏覽量達到350146人次,有效投票達62574票。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也是普及生態文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斷強化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行動自覺,堅守森林資源保護底線,鞏固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

一是狠抓森林防火工作。我市是全省重點火險市之一,全市共有八個森林防火重點單位,其中國家一級火險單位2個(遷西縣、遵化市)、二級火險單位1個(遷安市)、三級火險單位3個(灤州市、玉田縣、豐潤區),另外還有市級火險單位2個(開平區、古冶區)。全市森林防火的重點是北部山區,重點部位在國有林場和風景旅遊區。各級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防火預案,全面落實了森林防火責任制。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森林火災撲救隊伍,其中市縣專業森林消防隊伍454人;重點鄉鎮半專業撲火隊2211人。2017年秋冬季以來,在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做到了佈置到位,監督有力,措施有效,全市實現零森林火災發生。

二是紮實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我市最主要的森林病蟲害為美國白蛾和楊扇舟蛾,美國白蛾每年發生面積約35萬畝、楊扇舟蛾約15萬畝。全市森林病蟲害監測面積392.5萬畝,監測點500多個,每年防治面積70萬畝左右,其中飛機防治30萬畝左右。各級都建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防治預案,簽訂了責任狀,把防治經費列入了財政預算,購置了專用設備和農藥,認真開展森林病蟲害蟲情監測、聯防聯治、群防群治,沒有出現嚴重蟲災。

三是積極做好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於建立健全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溼地及野生動物保護責任書,每年召開全市會議對溼地和野生動物保護進行安排部署,並強力督導檢查。啟動了灤南嘴東溼地和鳥類保護區建設,與有關基金會、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在組織科考和規劃制定工作,省林業廳已經將灤南嘴東溼地列入全省重點溼地名錄。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市貫徹實施《河北省溼地保護條例》情況進行了專題審議,對我市溼地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四是不斷加強林業綜合執法。先後成立了森林公安局、林業綜合執法大隊,不斷提高林業執法能力,每年都集中開展打擊違法野外用火、濫捕濫獵野生動物、亂砍亂伐破壞林地等專項打擊行動,涉林案件查處率達到95%以上,偵破查處了一批有影響的涉林大案要案,有效保護了全市森林資源安全。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提升過程,這是一場沒有間歇的全程接力,這是一次將城市轉型、區域發展、生態建設融入“三個努力建成”的生動實踐。我們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記載了這座城市生態文明的進步;我們獲得的每一項榮譽,都彰顯了這座城市整體素質的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座城市,深懷理想,綱舉目張;一個夢想,協力同心,事必竟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