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網絡上曾經非常流行這樣一個口頭禪:“別跟我談理想,戒了!”很多人樂此不疲地複製、轉述這句話,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句話裡的辛酸、消極、頹廢和無奈呢?再說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理想”二字的真實含義呢?任何事情,不明白的時候就不要發言,更不要跟風。

今天是記者節,寫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就想起很多年前採訪一個剛剛考入清華大學少年才子。面對一個腳步已經踏上人生嶄新跳板的人,話題自然繞不開對未來的憧憬和設想。這不是採訪的俗套,而是對一個青春蓬勃的少年最起碼的尊重。

“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收入高、待遇好)”。

“然後呢?”

“爭取考研、讀博、出國留學”。

“這樣你就可以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本領,你會選擇回國嗎?或者還有可能做別的選擇?”在我的感覺裡,我需要或者讀者需要的東西已經話到嘴邊了,不過是順口說出來而已,我很是期待。

“找更好的工作”。讀書——找工作——讀書——找更好的工作……似乎進入了一個跳不出的死循環。

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對於這次失敗的採訪,我曾經簡單歸因為當今的教育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缺失。但也有人認為,這個少年是有理想的啊,不斷地讀書、然後尋求更好的工作,這不就是一個人正常的目標嗎?理想,難道僅僅是一個目標?

中國文字的偉大神奇之處就在於形聲意的完美統一。從字面上看,“理想”二字可以直白地解釋為“理性的想法或者嚮往”。也就是說,即使是作為一個目標,理想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礎上選擇,而不是一時衝動,不是異想天開。正因為有理性的束縛,所以不會忽視自身條件,也不會罔顧客觀現實。

如果從這個層面說,凡是人乃至是任何有思維能力的動物,都是可以有理想的。一頓美食、一個住所、一個心動並心愛的配偶;再晉升一層,一支心儀的口紅、一本書、一件漂亮衣服、幾位數的存款、豪車、旅行;最終極一層,無法就是富可傾國、君臨天下。

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這些的確是理性的想法,只要一個人的能力和地位達到某個程度,“富可敵國”、“君臨天下”的想法並不荒誕。但估計沒有人承認這些可以歸納到理想的範疇,第一個層面的想法,可以稱之為基於生物性的需求。第二個層面的想法,已經有了對美和精神享受的傾向,可以稱之為追求。而第三個層面的東西,是對佔有慾、權力慾終極滿足,只能稱作野心。

理想究竟是什麼呢?一個人的理想可以是對於某種職業的選擇,例如那些小學生作文裡,有的選擇做一名人民教師,因為教師可以給他人傳授知識;有的選擇做一名醫生,因為醫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給人健康;有的選擇做警察,因為警察可以抓壞人、保護好人;有的想做一名軍人,軍人可以保衛祖國……

看起來很直白,不過是一種職業選擇;有的看起來很幼稚,很單純,將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設定了一個特定的範圍之內。但事實上,只有這些看似直白、單純甚至幼稚的人生選擇,卻實實在在是真正的理想。

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同樣是人生目標的選擇,為什麼有的只能看做是需求、追求和野心,而有的就是理想呢?因為我們遍觀古今中外無數人可以稱之為理想的內容,就發現一個共性的特徵,理想都是希望為別人做什麼,是利他的,向外的;而需求、追求、慾望和野心,都是在積極地為自己謀取利益和享受,是利己的,向內的,這個可以歸結為慾望。

慾望和理想是一種內心的選擇,在很多時候很難在外部區分,一個人孜孜不倦乃至奮鬥終生追求的過程,你很難區別他是為了慾望還是理想。但慾望和理想差異最終會體現出來,一個為理想而奮鬥的人,他的人生會被人總結為貢獻;一個為慾望而奔波勞碌的人,他的人生會被歸結為獲得。獲得可以用直觀的體系測量出來,例如財富、地位;而貢獻很多情況下很難直接測量。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用“格局”來談人生,慾望驅使的人生因為總是在圍繞自己轉圈,必然是不斷向內的,圈子也是趨於縮小的。一個總是為自己謀利的人,很難說會有什麼格局。格局對他不過是一種諷刺。但被理想指引的人生,因為需要不斷地向外釋放能量,所以一定會形成一個逐步擴散的圈子。人生格局的差異就在於是向內求取的還是向外釋放的。

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唯獨理想指引的人生才有資格談格局。一個人的理想定位在哪裡,他的格局半徑就在哪裡,他的格局大小就在哪裡。哪怕他所追求的僅僅是為心愛的人購買一枝花、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讓自己的孩子更好成長,雖說定位在家庭之內,但也因為有了除他而外的對象的出現,他就已經有格局了。

格局決定生命狀態,格局決定視野與心胸,格局決定最終的成就。倘若一個人的定位能夠擴大到社會層面,為一群人、一個領域、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個民族謀利益,那他的格局必然更加廣闊而宏大。那些將理想定位在為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謀福祉、求利益的人,他們就是偉人。他們人格必然偉大,心胸必然宏闊,絕不會因為一己私利的得失而欣喜或者沮喪,一時的挫折苦難不會動搖堅卓的意志;他們的視野必然遠大,目光會更加透徹深遠,些許的浮光掠影不會矇蔽他們的智慧。

談理想,戒了?先別故作瀟灑,你可能根本就不懂什麼才是理想

理想不是虛幻的東西,理想影響著每個人的格局,更影響著文明的質量和人類前進的方向。前段時間,有學者曾經指出,當今最嚴重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理想缺失。他的這個論斷並不是危言聳聽。從利己或者利他的角度分析,真正意義上的理想在現今階段的確是匱乏的,似乎每個人都在“求田問舍”,為慾望而疲憊不堪。

人人為人,就是天堂;人人為己,就是地獄。天堂與地獄是一念之差,慾望與理想也是一念之差。人需要慾望,但從更高的層面說,人更需要理想,每個人都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