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老外鏡頭下的廣州騎樓,老廣都未必見過!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如果你去過廣州的老城區,

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

不管是烈日當空,

或是連綿的雨季,

街坊們總是能舒適自如地穿梭其中,

就算半路上下起了暴雨也不擔心沒有帶傘。

這都要得益於廣州的騎樓建築

騎樓矗立在老廣州的大街小巷裡並不罕見,

但當你在瓦下躲雨遮陽時,

可曾真正地瞭解過它們呢?

▼▼▼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49年8月 攝影:傑克·恩伯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74年 攝影:康斯特布爾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一德路上的騎樓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你知道“騎樓”名字的由來嗎?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騎樓”的第一層由支撐柱組成,沒有設牆。看上去造型就好比“馬腳”,“騎樓”的樓上便是“馬背”。處身在這樣的樓中,便有如騎在馬背上,所以這樣的樓稱為“騎樓”。

你知道嗎?

原來騎樓最早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

為了改善廣州的交通住宿的擁擠情況,

短短十年間,廣州建起了40公里長的騎樓街,

成為了一道十分有意義的美麗風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0年 攝影:motohak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為改善居民擁擠的住宿情況,頒佈了《騎樓規則》,並開始建造騎樓。兩廣總督張之洞從香港得知騎樓的功用,也想在廣州興建類似騎樓的“鋪廊”。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0年 攝影:motohak

民國元年,陳炯明當上了廣東都督。在下令拆牆建路的同時,將廣州城的騎樓正式列入城市管理條例之中。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0年 攝影:motohak

1923年,加快了廣州騎樓建築的興建速度。短短10年間,廣州市建成了近40公里長的騎樓街。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0年 攝影:motohak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0年 攝影:motohak

當時羊城街道兩旁,一幢幢“長了腳”的房子架在半空,特別是騎樓的商業空間,被房地產商充分利用,下鋪上居,前鋪後居,騎樓建築,好睇好用,風行一時,成了廣州城市街景的顯著特色。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3年 攝影:Leroy

廣州騎樓一般分為三部分:廊部、樓部、樓頂。其中,廊部以梁桂式為多,也有少數為券柱式。樑柱式由橫樑和柱式組成,帶著明顯的中西合壁的痕跡,其淨高一般為四至六米,也有高達八米。

廣州騎樓 1974年 攝影:康斯特布爾

廣州騎樓的顏色更是具有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廣州騎樓的色彩是以當地盛產的貝灰的白色和牙黃澀為主,淡雅的色彩,看上去清新和睦,更為突出了廣州騎樓的典雅樸素。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一德路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牆面的浮雕圖案、窗洞形式、線角、陽臺,都融合了西方的建築風格;再加上多道腰線與線腳的融合貫通,使牆面的層次清晰。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廣州騎樓 1983年 攝影:Leroy

騎樓作用為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合嶺南地區潮溼多雨的天氣,以及南方樓宇密集的情況。

說到騎樓,

便不得不提一德路。

以發達的玩具精品和海鮮乾果商鋪而被熟知,

不少老廣州到了年尾都要來為下一年備些“囤貨”。

一德路年銷售達到25億,

是廣州赫赫有名的商業街。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一德路騎樓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1920年廣州拆除城牆,開闢一德路、靖海路,在新闢的道路邊建有騎樓作為商鋪。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一德路騎樓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一德路騎樓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民國初年,一德路東起石室路口,西至海珠路口的鹹魚、海味、涼果、副食貿易經營已很發達。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一德路騎樓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一德路騎樓 1985年 攝影:阿德·範德爾

行棧、貨倉毗鄰,有大小市場10多個,再加上沿街擺賣的小販,不寬的一德路擁擠異常。

上下九步行街

是西關騎樓的標誌。

步行街全路段騎樓店鋪林立,十分熱鬧。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逐步形成了當今商業步行街中西合璧的

西關風情特色。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上下九步行街地處廣州市荔灣區(俗稱西關)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間,是廣州市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上下九步行街的標誌性建築是連綿千米的騎樓街,騎樓適應南方炎熱多雨氣候,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 1949年3月 攝影:卡爾·邁當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說到了騎樓步行街,

怎麼能少了北京路呢?

如今的新興商業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北京路卻仍然熱鬧非凡,

這樣有著特別的韻味的老騎樓步行街,

永遠是一代人的回憶。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北京路騎樓老照片。

舊時的北京路,是廣州大南門(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內外的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1244年,建雙門樓,從此北京路中段被稱作雙門底,漸成為商業區。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北京路騎樓老照片。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北京路騎樓老照片。

現在的一德路、上下九、北京路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北京路步行街街口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北京路大型牆繪

更多塗鴉牆照片,可點擊下方文字查看~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上下九商圈,正在掛燈籠的人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一德路石室聖心大教堂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建築是一座城市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

廣州百年曆史便靜靜地淌在騎樓的一磚一瓦中。

搜尋兒時生活在老城區騎樓裡的記憶,

你是否也有過一些有趣的經歷呢?

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几十年前老外镜头下的广州骑楼,老广都未必见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