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安徽九華山,華嚴道場女尼生活


中國佛教主要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有上座部佛教流傳。中國的學術界和佛教界一般沿襲舊說,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中原。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

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

比丘尼,又譯為苾芻尼、比呼尼、除饉女、乞士女、沙門女,中文俗稱尼師、女尼、尼姑。

受沙彌尼十戒的稱為沙彌尼。之後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稱為式叉摩那,又名學法女。至部派佛教時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比丘尼僧團遠渡斯里蘭卡,在錫蘭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團。後在公元435年,錫蘭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團前往當時的晉朝,為漢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

一些戒律是專為比丘尼而設定,其中最受爭議的是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重法、八尊法、八尊重法、八尊師法、八敬戒、八尊敬法、八不可越法。其規定比丘尼眾應須恭敬比丘眾,尊重比丘的八件要事。

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八敬法是釋尊慈悲、智慧與大雄大力的體現,是佛教平等精神的象徵,是對當時社會主流意識的挑戰,是提高女性宗教地位的起點,是女性得以出家修行的根本戒法,是女眾成為比丘尼的前提條件。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現存文物2000多件,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500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其中唐代貝葉經、明代大藏經、血經,明萬曆皇帝聖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跡等堪稱稀世珍寶。

明代翠峰庵已荒廢。清末住持僧普照重建殿宇,有兩個大殿和數十間寮房。易名為翠峰寺。1898年僧普照會同月霞、印魁、通曉、可安等法師在此開辦“翠峰華嚴道場”,亦稱“華嚴大學”。其後普照法師仍住持多年,使翠峰寺復興為一大叢林。


1943年住持僧瑞亮。1962~1984年住持僧雲林。1993年至今住持寂德。寺現存正殿5間,建築面積380平方米。寺廊面壁嵌有清光緒二十八年所立的《開建翠峰華嚴道場碑誌》。【安徽九華山翠峰寺,1930年代。攝影:海達·莫理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