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社區一品牌」管住「微權力」治理「微腐敗」

掌上春城訊治理“微腐敗”,管住“微權力”是關鍵。今年4月,昆明市官渡區緊盯基層違紀違法問題,拍“蠅”出新招,探索了一套管好“微權力”的好辦法,在8個街道各選2個試點社區,採取“一社區一品牌”的思路治理“微權力”。經過7個多月的探索和實踐,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官渡區吳井街道董南社區,有居民正在“社區e站”的電子顯示屏上查看社區近期的經費收支情況。小到更換社區外的4塊布標花費224元,大到今年2月擴建董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廚房改造花費30463元,所有開銷都一清二楚。官渡區吳井街道董南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紅萍介紹,董南社區屬於城市社區,社區沒有集體資產。社區充分挖掘社區歷史資源,從轄區內的米軌歷史底蘊,延伸出了社區“微權力”要健康運行,不能出現“脫軌事故”,創設出了“讓權力在軌道內運行”的品牌理念。

這一理念被運用到了社區工作中。比如,社區多功能會議室,有一根橫樑不小心就會碰到頭,橫樑做了軟包裝,並寫上一句話:碰碰頭,議議事,讓權力在軌道內運行。“這是一語雙關,在社區平時開會議事的地方,提醒社區幹部用好手中的權力。”

而金馬街道牛街社區屬於典型的翻牌社區,社區及下屬各居民小組都有集體資產。牛街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偉介紹,社區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完善“微權力”運行流程,深度公開、優化權力運行。“如今,牛街社區依託‘滇戲窩子’的資源,傳承滇戲廉潔文化,規範運行小微權力,已形成了‘戲有生旦淨未醜,權有規矩方圓界’的品牌理念。”官渡區金馬街道紀工委書記江偉說。

經過這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16個試點社區將“微權力”治理與民生、服務等工作結合,依託各社區自身資源和人文底蘊進行分類探索,形成了“一社區一品牌”,有效提升了黨員、群眾的滿意度。

官渡區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若珊介紹,接下來,“一社區一品牌”治理微權力將在全區8個街道87個社區全面推廣實施。

文字|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唐麗

視頻|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豔輝 郭興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