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很多人都知道南京總統府是有名的景點,但其實與它相接的煦園美景也甚是不錯,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就是煦園的美景。

煦園簡概

煦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總統府內,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復園)相對稱,現與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南京總統府連為一體,煦園是晚清江南園林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作,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歷史沿革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招撫勁敵陳友諒舊部,在此為陳友諒之子陳理建造了漢王府。其後,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為漢王,闢原漢王府東半部為“新漢王府”。此園為府第西園,並以朱高煦名中的“煦”字取其名謂“煦園”。

清於此設兩江總督衙門,東側為江寧織造署,煦園成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684~1702),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江寧織造署。太平天國建天朝宮殿時予以擴建,成為天王府御花園。因花園位於宮殿西側,故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清軍破城時被戰火所毀,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1年),曾國藩予以重建。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於煦園暖閣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園內。以後,又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都督府、督軍署等機構的辦公處。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委會,以及總統府軍務局等機構,都曾在園內設有辦公處。因此,煦園被譽為“四朝勝蹟”。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孫中山起居室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於煦園暖閣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園內。以後,又先後作為南京留守府、江蘇都督府、督軍署等機構的辦公處。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委會,以及總統府軍務局等機構,都曾在園內設有辦公處。因此,煦園被譽為“四朝勝蹟”。

煦園佈局

煦園內花木修竹參差,亭臺樓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園林。全園以太平湖為中心,佔地面積4.13公頃,其中水面0.174公頃。煦園以小見大,以水景取勝,水體南北走向,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佔全園面積的一半多,池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在水域四周有東閣西樓隔岸相望,南舫北閣遙相呼應,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景緻自然和諧,堪稱園林中的經典之作。水池平面似一個長頸花瓶,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不繫舟)、漪瀾閣、忘飛閣、鴛鴦亭、花廳、桐音館、夕佳樓、東水榭、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中山臥室、暖閣遺址、印心石屋、詩碑等。各勝跡處花木扶疏,秀麗雅靜。

主要景點

煦園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長14.5米的仿木石舫,現已成為煦園的標誌,清乾隆曾題為“不繫舟”,一語雙關,石舫分為前後兩艙,捲棚屋頂,覆以黃色琉璃瓦,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舫身兩側鑲嵌有雕刻著許多彩色圖案的青磚雕花欄板,十分精細。據說,洪秀全死後,為了屍體不被人發現,就埋在不繫舟下面,但曾國荃攻下南京後,還是把屍體挖出示眾,上演了一幕人間慘劇。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煦園有一座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假山,為南假山,山中有一“六角亭”形似兩亭重疊而成,遠看好似雙亭並立,近看卻是方勝連環,渾然一體,形影相隨,須臾不可分離,因此又名“鴛鴦亭”。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桐音館是院中最大的建築,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國藩的花廳,門前屋後有大梧桐數株,雨打梧桐,聲趣雅然,桐音館後有北假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宛若迷宮,出洞後,旁有道光皇帝御筆所書的“印心石室”石碑。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園林風格

煦園的園林構築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向,在建園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畫舫、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

「金陵名勝」孫中山曾經的起居室——煦園

西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說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曲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後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樾在這裡無非只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並非強調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樾的嚴謹治學態度。

小結

煦園的風景是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好景色,挑個晴朗天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