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爲總裁說太正常

從2012年開始,智能手機市場便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風頭,不少手機品牌更是趁著這風口飛速發展起來,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小米了。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能混得如此風生水起,也有不少的老牌巨頭慢慢衰落下來,比如說曾經智能機初期的一哥摩托羅拉,再比如說深受商務人士喜愛的摩托羅拉,功能機時代的霸主諾基亞等等。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中國憑藉巨大的人口數量,佔據了全球智能機消費市場的絕大份額。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家手機廠商如果佔領了中國市場那就絕對能成為一大巨頭,反之哪怕你已經是巨頭,卻沒有好好珍惜中國市場,那麼你的未來也不好過。看看HTC這個血淋漓的例子就知道了,再看看這兩年的蘋果,也在不斷改善與中國市場的關係。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韓國曾經有三大手機巨頭,三星、LG、泛泰。三星不用說,現在也是全球頂尖的手機巨頭,LG在國內也擁有不少的用戶,泛泰估計已經很多人都不記得了。其實前幾年泛泰憑藉性價比極高的低價手機也是佔據了不少市場,但是主要是針對韓國市場,沒有向國外市場擴散,這也導致了2014年泛泰被收購的命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僅次於三星的另一巨頭,LG。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還是LG得屏幕,相比之下LG的手機應該只是稍微懂點手機的用戶才比較清楚,畢竟目前國內也存在一些消費者只認識OPPO、vivo和蘋果。其實LG的G系列產品一直都算比較優秀的,從LG G2到G5都能和其他品牌的旗艦產品比上一比。但是從2015年開始,LG的手機業務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於是從2016年往後LG便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因為出貨量過低,高通不願意優先供給芯片,無奈之下LG只能發佈隔代旗艦。什麼叫隔代旗艦?意思就是說別人發佈的旗艦級搭載驍龍821,LG只能用上驍龍820,而等大家都用上驍龍835了,LG的G6也才停留在驍龍821。從2015年開始LG的手機業務一直持續處於虧損狀態,只在G6上市的季度才有幾百萬美元的盈利,虧損最高的2016年第四季度甚至虧了4億美元。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對於LG而言,中國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可惜牙口不好咬不動,估計離退場不遠了。

縱觀當今的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一加、錘子、聯想、魅族、中興,好似正處於百花齊放的時候,然而其中卻危機四伏,想想昔日的巨頭就能感覺得到:中興、酷派、金立已經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魅族的產品已經越來越不受市場待見,樂視手機就不必多說,賈躍亭的故事大家都清楚。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最近,又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金立的資金狀況已經出現重大問題,並且遭到了各方供應商起訴,金立的董事長劉麗榮持有的 41.4% 公司股份已被法院凍結,據悉,金立也開始大規模裁員。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2017 年,金立手機的出貨量大概在 3000 萬臺左右,距離年初定下的 5000 萬的目標還差一大截,所以在 2017 年年底全面屏手機風靡行業的時候,金立一口氣推出了 8 款全面屏手機,令人瞠目結舌,這是任何一個手機廠商都不敢想象的,更像是金立的病急亂投醫,錯誤地以為只要抓住全面屏的風口就能起死回生,然而現實卻給了金立一記狠狠的耳光。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昔日的金立,也曾經輝煌過,想必大家都記得那句“金立語音王”的廣告,當年在電視廣告上出現過無數次。然而經過這幾年手機行業的洗牌,當年風華正茂的金立也開始出現了危機,這並不是個例,反倒是一些新興的手機品牌佔領了市場,比如小米、OV,比較老牌的只剩下華為,360 還在苟延殘喘地追求極致性價比。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另外,據數據顯示2017年金立出貨量僅3000萬臺,與目標5000萬臺相差甚遠,慘淡的銷量,積壓的存庫又是一拳重擊。

而新的一年手機行業更是風起雲湧,競爭只會更加殘酷,金立還是沒能頂住壓力,也在手機倒閉潮中黯然離場。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餘承東很早便對手機行業的大洗牌做了一個大膽的預測!

去年10月份,在華為Mate 10系列新品發佈會上,華為餘承東認為,“手機行業在洗牌,未來全球品牌也就3家,甚至更少都有可能,中國市場也會有很多廠家會消失掉。”

沒錯,在餘承東看來,未來全球的手機品牌最多不會超過3家。而從如今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來看,似乎已經進入淘汰戰。

又一手機巨頭將倒下!手機行業洗牌在即,華為總裁說太正常

近幾年來,國產手機的崛起,那個屬於蘋果和三星的年代早已不存在,更面臨著銷量和市場份額的不斷下降。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GFK數據顯示,在17年國內手機市場基本形成“T”型結構,以華為、OPPO、vivo、蘋果及小米為首的5家手機品牌佔據了國內78%的市場份額,而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未來將進一步蠶食剩餘的手機市場。

這意味著,外國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急劇下降,連蘋果都難以避免降至第五。

而2018年註定是手機品牌競爭激烈的一年,日前各大手機品牌已定下新年目標,懷著期待上路了,最終究竟“鹿死誰手”,手機行業新格局如何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