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家平台爆雷,血流成河,爲什麼依然有投資者前赴後繼?

交易規模突破750億的唐小僧爆雷了!

這是一家網貸平臺!

曾經聲稱自己有央企背景!

會員數超1000萬!

它不是個案,在之前的年頭裡,倒掉的平臺用一張紙都寫不完。

單說最近兩年裡,爆雷的P2P理財、虛擬貨幣、消費全返等各種平臺,可能有幾百家,牽涉的投資人少說也有幾百萬,砸進去的錢也不少了。

大概算下來,這個數量可能在幾千億規模。

e租寶的380億元、泛亞的430億元、錢寶的500億元和善林金融的600億元,一坑又一坑,一坑更比一坑深。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平臺倒掉,一撥又一撥的投資人陸續進場,前赴後繼。

01

來自網易財經的消息,唐小僧母公司“資邦金服”已被警方查封。

多個地區的投資者建立了維權群,涉及上海、江蘇、浙江、陝西、廣東、湖南、山東、重慶等。

如果倒下,其危害不亞於e租寶、泛亞等,畢竟投資人遍佈上海、江蘇、浙江、陝西、廣東、湖南、山東、重慶等數十個省市。

幾天內已有數千人組建起維權群,投資金額從數萬到百萬元不等。

NM知本產融服務區查詢到,這個平臺的成立時間並不長,2014年11月才運營,不到4年時間,但它吸引的借款人數量相當可觀。

根據唐小僧披露的運營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唐小僧累計借貸金額達9.32億元,累計借貸筆數為53994筆,借貸餘額亦為9.32億元。

而去年的時候,網上曾有公開報道聲稱,截止2017年8月2日,唐小僧累計註冊用戶數約1001.39萬人,累計成交額逾750億元。

事發後網友的一個質疑值得注意,一些投資者把板子打在了新浪身上,表示“是因為新浪才買的唐小僧”,引發的共鳴還不小。

新浪支付與唐小僧之間,確實有資金賬戶管理方面的合作,主要是支付渠道,可能並沒有上升到資金存管層面。

目前,新浪支付官方網站上,已經下架唐小僧的LOGO。

可見,當我們看到某些新興的平臺,聲稱與某些大公司合作時,一定不能只看合作表象,要深入瞭解到底是怎樣的合作。

如果僅僅是使用大公司提供的工具,根本就不能代表這家新平臺有實力,對我們的投資判斷並沒有用處。

這些年出問題的網貸平臺太多了,有統計顯示,從2016到2018上半年為止,網貸平臺爆雷處於持續高發期。

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最近三年,全國停業及問題平臺總數分別為1709家、640家、220家(數據截至2018年5月15日)。

背後涉及的投資人數量、虧損數額,其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NM知本產融服務區”分析認為,在監管收緊、規範化提速的大背景下,陸續會有問題平臺浮出水面,其逾期率和壞賬率難以掩蓋,投資人更需要擦亮眼睛,不能單純為高利率所吸引。

02

爆雷現象,不僅大規模出現在網貸平臺,像證券市場、數字貨幣、消費全返等領域,也沒能倖免。

今年的超級大雷應該要數退市,5月22日晚間,上交所連發四份公告,*ST昆機、*ST吉恩被終止上市,而*ST上普、*ST海潤被暫停上市。

兩家被終止上市的公司,股東戶數共有10.3萬,流通盤市值合計達130多億元。對這些股民,有人用了慘虧一詞。

就在“NM知本產融服務區”撰寫這篇文章時,看到券商中國的一則消息,說的是昆機、吉恩這兩隻退市股,6月21日有放量成交,僅半天時間,將近6000萬資金掃貨。

算起來,退市吉恩、退市昆機的A股時間僅剩15個交易日。之後將被摘牌,股份轉入股轉系統,股東可以在股轉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當滿足重新上市條件後,還可以向交易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請。

不過,這兩隻股票的股價連續跌停,對大多投資人來講,要想回本的可能性相當渺茫。

也是剛剛發生的事情,主角有三個:上市公司西藏發展、控股股東西藏天易隆興,另一個是國投泰康信託。

故事是這樣的,天易隆興將股權質押給國投泰康信託,借款4.5億。但是,這個天易隆興給另一家公司提供了3.2億的貸款擔保。

結果是,這兩筆借款都逾期了,本金和利息都沒還上。

國投泰康自然不幹了,訴諸法庭後,法院受理,西藏發展和天易隆興等名下一共4.5億銀行存款或財產被查封凍結。

受此訴訟案件影響,西藏發展自6月14日至今,短短4個交易日,股價跌掉了31.51%。

你說小股東們多冤。證券市場的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剛發生的千股下跌,上證綜指失守3000點,何嘗不是爆了一次雷。

數字貨幣挖的坑更大,爆雷是連招呼都不會打。

據《北京商報》的消息,數字貨幣陰跌不斷,6月18日,比特幣現貨價格已跌破6500美元,要知道,去年這個幣的價格曾逼近2萬美元。

其他主流數字貨幣同樣沒有抬頭跡象,從周跌幅來看,比特幣現金(BCH)、以太坊(ETH)、瑞波幣(XRP)、柚子(EOS)等都將近10%。

INVESTING有一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的市值最高點在1月7日,當時的總市值8139億美元。5個月後,情況大變,截至6月18日,總市值縮水到2769億美元,相當於蒸發了5370億美元。

“NM知本產融服務區”注意到,每日經濟新聞曾有過這樣一篇報道:在裁判文書網上以“虛擬貨幣”“傳銷”為關鍵字搜索發現,自2016年以來,打著數字貨幣旗號進行的詐騙案件有180餘起。

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一些傳銷式數字貨幣興起,本身沒有算法支撐,它們的發行方式、數量與交易平臺等,都由組織者指定,還能任意篡改。這種幣往往宣傳兩種收益模式:靜態獎與動態獎。

比如湖南常德警方破獲的美國未來城“萬福幣”,就有靜態獎,要求繳1萬元註冊成為會員,不用發展新的會員,坐等萬福幣價格上漲,躺著賺錢。

動態獎要求發展會員,其實就是拉人頭,每個級別有不同的回報,拉了下線就能拿提成,層層提,比如“五行幣”,就是這種做法。

根據中國反傳銷志願者聯盟掌握的資料,珍寶幣、百川幣、SMI、MBI、馬克幣、暗黑幣、MMM、美國富達複利理財、克拉幣、石油幣、華強幣、CB亞投行香港集團、幣盛、世通元、U幣、聚寶、21世紀福克斯、萬喜理財等等,都是披著數字貨幣的外衣進行非法傳銷的項目。

前段時間曝光的“普銀幣”,受害者超3000人,涉案金額約3.07億元,最高單個損失約300萬元。而上面提到的“萬福幣”,曾吸納會員13萬人,吸取資金將近20億元。

這些年陷進消費全返大坑的人不在少數,雲聯惠、黃金一號冰川水、萬家購物、麥點商城等等,浮出水面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按雲聯惠公佈的信息,到2018年5月8日,雲聯惠的累計交易金額約為3300億元。甚至網上傳出的消息顯示,雲聯惠在銀行的存款多達幾千億,曾經號稱上萬加盟商、百萬級會員。

黃金一號冰川水所依託的平臺,註冊會員超過18萬人,實際投資人數大概有16.5萬餘人,充值總金額超過45億元。

這類消費全返或高返平臺,除了拉人頭,都有一個共同的陷阱:

會員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逐漸飽和,資金流速變慢,返還就會受阻,不少會員拿到的錢會越來越少,各種質疑與舉報紛起,進而導致新會員更不會進來,結局就是資金鍊斷裂。

03

投資平臺一撥一撥地爆雷,看得多了,大家或多或少應該有一些經驗,為什麼依然往裡面擠?

一旦出事後,各種批判,各種維權。

這裡面有幾種可能性,一種是收割者,覺得自己很厲害,想進去割點韭菜,結果一山還比一山高,有可能把自己玩砸了。

問題恰恰就出在了過於自信這件事情上,即便是江湖上特別資深的玩家,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找準那個撤出的點。

不能即時把投入的資金撤走,就可能被牢牢套住。

還有一種投機者,自己缺乏清晰的投資邏輯,總想著嘗試一些新事物,總被潮流帶著走,哪怕是身上長刺、肉裡有毒的東西,也想著跟風撈一把。

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認為不會碰雷,或者在碰雷之前會撤出來,結果跟的風向不對,被炸了。

更有非常多的普通老百姓,手頭上有點錢,想著找個收益高的理財渠道。

存銀行的利息又低,創業沒把握,基金買了一些,自然無法實現理財致富的願望,總得再找點門路。

虛擬貨幣、消費全返、網貸平臺等等,看著利息很高,確實也聽說有人賺到了錢,於是義無反顧地入圈了。

不排除前期有些人確實淘到了金,但跟那些虧損的人數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前者是小概率事件,後者是大概率現象。

有種說法總結得比較到位,投資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的遊戲,也不是“天上掉餡餅”的白日夢幻想。

要想投資和理財,就要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建立投資邏輯,對投資項目多研究,而不是做“躺著賺錢”的夢,最後輸得一無所有。

如今有些投資,其實背後隱藏著騙局,可能拙劣,也可能帶有較強的迷惑性,總能割到一茬茬的韭菜。

NM知本產融服務區,愛和華旗下,商業財富深度分析,產融發展謀略,賦能所有在奮鬥路上的企業家與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