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黃堡文化研究 第475期

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劉平安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霸龍廟鎮


灞龍廟位於秦嶺腹地,現為藍田灞源鎮。八十五年前,紅二十六軍血沃終南,劉志丹為挽救危局,在這裡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3年6月17日,紅二十六軍政委杜衡,在照金北梁主持召開邊區黨政軍聯席會議,無視劉志丹等許多同志的正確意見,做出紅二團南下渭華的錯誤決定。6月21日,紅二團離開照金根據地,南下國民黨嚴密控制的白區。中途,杜衡借去省委彙報工作,指定汪鋒代理政委,便離開部隊。紅二團在劉志丹、汪鋒、王世泰等人領導下,按照會議決定繼續前進。

中共陝西省委得知紅二團南下的消息後,深感事態重大,非常著急,省委書記袁嶽棟立刻趕到三原,與杜衡相遇,遂召集三原中心縣委領導趙伯平、劉映勝一起,在三原縣民眾教育館召開緊急會議,嚴厲批評杜衡的錯誤主張,當即決定由三原中心縣委通知高陵縣支部,在渭河北岸攔截部隊,阻止南下。待命令傳達到高陵時,紅二團已渡過渭河。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箭峪嶺


紅軍部隊經灞橋東邊的洪慶山,進入藍田許家廟、流峪附近,因當地民團阻擋,又返回厚子鎮。汪鋒利用關係,與這裡的民團達成了互不侵犯協議。這時,渭南、華縣等地民團尾追,紅二團被迫進入深達60多里的箭峪溝。溝中道路崎嶇狹窄,山石縱橫遍地,騾馬行走困難,部隊前進緩慢,尾隨敵人又攻擊而來,槍彈、炮彈鋪天蓋地,汪鋒和劉志丹率主力前進,王世泰率一部掩護,戰鬥一直打到夜幕降臨。擺脫敵人之後,掩護部隊與主力又失去聯繫。三天後,劉志丹、汪鋒、王世泰才在灞龍廟北川的青崗坪會合。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青崗坪


紅二團離開根據地已有十天,整天在敵軍的圍追堵截中孤軍奮戰。秦嶺山區,地形複雜,懸崖陡峭,山路崎嶇,紅軍找不到地方黨組織,也與當地群眾無法聯繫。天天風餐露宿,有時一天連一頓飯也吃不上,士氣越來越低落,戰鬥力急劇下降。戰鬥中繳獲的200多支槍也成了負擔,不得不付之一炬。在這危急時刻,劉志丹、汪鋒不約而同想起一個人來,他叫李林榮,是灞龍廟民團團總。

李林榮出生在李家礆一個貧苦的農民家裡,曾經擔著擔兒遊鄉竄村替人釘鞋、補鞋。後來,因他為人仗義、主持公道當上了國民黨青崗鄉團頭,擁有團丁一百多人。青崗鄉時歸渭南縣管轄,與藍田管轄的灞龍廟毗鄰。當時,灞龍廟一帶土匪橫行,為了管理好當地治安,灞龍廟鄉鄉長遂請李部進駐灞龍廟,李林榮當上藍渭八保民團總團長。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張家坪


灞龍廟西接張家坪,東連洛南兩岔河、保安鎮,是藍田通往商州、洛南商道上的一個重鎮。早在1928年,劉志丹與李林榮就有過統戰關係。渭華起義失敗後,劉志丹率領西北工農革命軍東路軍在保安鎮失利,剩餘幾十個人慾經過灞龍廟開赴張家坪,與西路軍許權中部會合。擁有200多名武裝、1000多名紅槍會勢力的李林榮,對劉志丹不夠了解,試圖阻攔。許廟民團分團長尹耕莘和汪鋒、穆志賢等人得知情況後,通過中共藍田縣委,利用統戰關係,說服了李林榮。李提出條件,劉部只許過路,不準進入街道。遂將團丁埋伏在大路兩邊的山樑上,以防不測。為解除李林榮的戒心,劉志丹率部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從指定路徑經過。李林榮暗暗觀察,發現劉志丹信守承諾,部隊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與以往通過的國民黨軍隊形成鮮明的反差,便邀請劉志丹來民團總部歇息。劉志丹和善可親,彬彬有禮,消除了李林榮的戒心。李令手下熱情接待,又給工農革命軍送去幹糧。劉志丹送給李一把手槍和一匹東洋棗紅馬,以示感謝。李林榮吩咐團丁去街道麻鞋鋪挑了一擔麻鞋,予以回贈。劉志丹趁機將傷病員李志甘、何志傑、楊庭維等留下修養,並推薦第三中隊長薛增平擔任民團文書。李林榮十分爽快,著人請大夫醫好渭華起義戰士的槍傷,贈給路費,禮送出境。薛增平改名宋志靜,成為劉志丹安插在李林榮民團的內線。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青崗坪紅軍舊址


得知劉志丹率部來到灞龍廟,薛增平找到劉志丹。劉志丹交給他一些錢,囑他為部隊採購軍需品,並讓他給灞龍廟團總李林榮送去一封信,言明紅軍路過,絕無危害地方之意,希望他保持中立,幫助紅軍購買糧食和物資。還給李一頭騾子。李林榮收到劉志丹的信後,無心與紅軍結怨,回贈了一些糧食和其他物品。紅二團來到灞龍廟一帶,稍作短暫休整,乘機採購了一批糧秣,解決了吃飯問題。隨後,靠著騾馬馱的一點糧秣,轉戰於秦嶺山中。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張家坪老店鋪


6月15日,紅二團進抵張家坪。張家坪位於西安至商縣的交通要道口,四面環山,梢林密佈,東西有一條小河,公路兩旁地勢平坦,該地住有群眾10餘戶。16日早晨,正當團黨委在一家客店召開擴大會議,討論行動方向時,尾追之敵從三面突襲張家坪,團長王世泰立即帶領第二連搶佔西北高地,集中火力,抗擊敵人。劉志丹率一部沿公路向西突圍,汪鋒率一部向南突圍。最終,汪鋒一部從界牌溝突圍至葛牌鎮。途中打退民團數次襲擊,傷亡較大,進入甘家坪時,僅剩隨營學校隊長趙啟民等六七人。汪鋒負傷,留在群眾家中養傷,其餘化裝成農夫,分散出山。劉志丹一部突圍後轉入深山,為保存力量,即令部隊分散出山,自己率騎兵連指導員惠澤仁、一連二排長賀彥龍等七八人,繼續收攏部隊。王世泰率二連突圍後,進入兩岔河北山,對部隊重新進行了整編,利用當地民團企圖收編談判的機會休整。為尋找劉、汪兩部,他們在山區堅持鬥爭一個多月,最後決定留下吳岱峰、高錦純、楊文謨、曹士榮、馬宜超等18名同志,其餘大部分散出山。五天後,終於在石頭峪後山上找到劉志丹。分散的分散,犧牲的犧牲,劉志丹身邊只剩下在山中相遇的少年先鋒隊副隊長蒲永勝一人。

幾天後,劉志丹、王世泰向灞龍廟轉移,一路上又分期分批送走了大部分戰友,並讓人給灞龍廟的薛增平捎了封信,想託他儘快和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繫。當劉志丹來到灞龍廟北山時,薛增平前來迎接。此時,劉志丹身邊只有王世泰、曹士榮、楊文謨三人。劉志丹把他的想法告訴薛增平,薛增平表示找關係好辦,提出先到他家休息一陣,還拍胸脯保證不會出問題。傍晚,薛增平帶他們來到溝底的一個院落,劉志丹、王世泰發現這裡不像是薛增平的家,招待他們的是民團分總,十分警覺,甚至懷疑薛增平叛變革命,擔心被他出賣。這時,灞龍廟團總派人來叫薛增平,並與薛增平耳語。這更加重了大家的疑慮和危機感。薛增平走後,他們伺機動手,武力脅迫民團分總將大家送出七八里地。其實,薛增平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剛剛經歷了戰爭挫折和失敗打擊、現在又身處虎穴的紅軍對民團不得不防!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張家坪老街


在突圍紅軍扮做楊虎城散兵遊勇分散出山時,李林榮心照不宣,給予幫助。戰鬥中膝蓋、腹部嚴重受傷的紅二團經理處長劉約三與修械工王定超,以修槍為名,在居於李家礆的李團總家裡停留了四十多天,傷愈後離開,臨行時,李還送給他們每人六兩大煙土作為路費。吳岱峰和高錦純分散時也在這裡修過槍。

劉志丹灞龍廟統戰,為疲憊不堪的紅二團補充了軍需,爭取了喘息的機會,保存了一定的實力,許多同志最終走出秦嶺,歷經艱難,輾轉返回照金,成為陝甘邊根據地發展的重要骨幹和西北革命的中流砥柱。

薛增平在灞龍廟為黨工作,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中犧牲。1938年12月,為了將灞龍廟牢牢控制在由我黨掌握的民團勢力範圍內,地下黨策劃了一場國民黨民團“內鬨”,李林榮民團被擊潰,李從此隱姓埋名,在商洛山中躲藏十多年,解放後墜金而亡。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張家坪尋訪紅軍墓


無疑,在紅二十六軍的歷史上,兵敗南山,是“左”傾路線造成的一次慘痛教訓,償若沒有劉志丹統戰工作發揮作用,紅軍將士會更加雪上加霜,薪火難存。

2018年6月24日


劉平安/灞龍廟統戰留薪火

劉平安


劉平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現在陝西省文聯工作。出版詩集《緘默的黃土地》《山那邊人家》,散文集《煙雲長路》《途中》,合編詩集《山鄉情》、評論集《專家學者縱橫談》《帶著春天的花香——黃衛平紀念文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