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導語:談起日本純愛電影,巖井俊二是無法繞過的存在,被稱為日本新電影運動旗手,影壇地位可見一斑。如今卻要拉起一箇中國班子翻拍自己13年前的代表作,此舉令影迷甚是不解,這究竟是江郎才盡後的妥協,還是創作生涯的二度開花?

茶色不語

一些中國影迷習慣將巖井俊二比作“日本王家衛”,因為他們都擅長用富有個人特色的鏡頭語言講述情感糾葛,不過王家衛通常聚焦在“時間與男女感情之間的關係”,而巖井俊二則是表現情竇初開的少年們對成人世界的迷惘。

侯孝賢曾說“很多導演一輩子只在拍一部電影”,他們會有自己固有的風格和格局,巖井俊二就是這樣的導演。

他也曾野心勃勃地想要嘗試各種類型的電影,比如哥斯拉、吸血鬼那樣的怪物商業片,但是種種阻力限制了他,於是他樂觀地認為“所以,能創作這麼多以青春故事為主題的作品,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吧”。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觀眾因此有幸看到了雜亂與唯美兼具的《燕尾蝶》、有如散文般優美的《四月物語》、荒涼冷靜且殘酷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純淨柔軟的《花與愛麗絲》......以及當下更加理性和溫暖的《你好,之華》。

觀眾和影迷雖然早已習慣這種一以貫之的創作形態,《你好,之華》還是引起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大家不能理解,巖井俊二為什麼要用一箇中國班子翻拍自己13年前的代表作?任何一個大師級的導演都應該不斷創新而不是“啃老本”,這是否是一種對資本的認輸?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巖井俊二有著自己的考量。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巖井俊二在中國比日本更有市場


很多大師級導演都大器晚成,比如《紙牌屋》的導演艾倫·索金55歲才執導筒,李安當了六年家庭煮夫才在37歲時拍了處女作《推手》,而巖井俊二卻成名較早,32歲便憑藉《情書》名聲鶴起。

也就是因為成名早,他的身上沒有“大師”的謹慎,向來隨性而動,他曾用“網野酸”的筆名寫過劇本,用“坪井信八”的代號編曲填詞,以樂隊Hec&Pascal發佈音樂專輯《既視感未視感》,甚至給楊德昌的電影《一一》剪過預告片……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他從來不在乎自己已有的成就,也不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他追求的永遠只有有趣的靈魂和自由的表達,就像他在《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中所說:人生,來點異想天開才更有趣。

在電影創作上,他的冒險創新精神只會更甚,巖井俊二說過“一直在東京創作是無聊的生活”,於是他開始走出日本,擁抱更大的舞臺。

2009年便和姜文、娜塔莉·波特曼合作拍攝了《紐約,我愛你》、2015年監製國產愛情片《戀愛中的城市》、兩年後再次監製國產片《我與世界》。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紐約,我愛你》


在用一個完全的中國班子親自執導前,他便用一個完全的韓國班子執導了每集15分鐘,共四集的迷你劇《昌玉的信》,由裴鬥娜、金柱赫等人主演。

但最終他選擇中國作為電影作品的歸屬地,除了創作上的嘗試外,也是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他曾毫不猶豫地說“我希望我的作品有更多的人欣賞,中國還是要比日本有更多關注我電影、音樂和小說的粉絲,現階段我想讓大家去看我的作品,如果排一個順序的話,我會把中國排在首位。”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他不在意自己“非大師”的舉動是否會使他降格,只希望電影本身能被更多人關注和喜愛。於是在《你好,之華》的劇情大綱出來後,立馬發給多年老友陳可辛,在他的輔助下組建團隊完成拍攝。

而對於日本導演無法拍出中國本土化愛情電影的質疑,巖井俊二並不擔心,因為在他看來,不同國家的不同創作者在拍攝青春主題的電影時,本質上都是在反映故事發生的某個時代背景,影片最大的差異不過是時代發展和城市格局,青春或者愛情的內核是相同的。

他的任務是通過表現故事中蘊藏的“普遍性”,來傳遞情感和人性。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很多人在看過《你好,之華》的劇情梗概後,便簡單粗暴的將它視作中國翻拍版《情書》,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情書》講述的是渡邊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樹去世後,因為無法抑制的思念,找到了他在小樽讀書時的地址,藉此寫了一封發往天國的情書,未曾想卻收到了回信,回信人是藤井樹少年時與他同名同姓的同班女同學“藤井樹”,而這個“藤井樹”因為不斷的書信往來,發現了那個藤井樹曾對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情書》的基調是一個哀而不傷、溫暖動人的故事,雖然有遺憾,卻真實,將所有的情感和事件都掩藏在暗戀中,憂愁湧動卻格外美麗動人。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你好,之華》雖然借用了“書信”這一媒介,繼續講述錯過的初戀,但愛情之外更多的是探討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家庭代際關係以及與自我和解等更加深層次的話題。

影片講述妹妹之華在姐姐之南去世後,拿著姐姐的邀請函參與了她的同學會,在會上偶遇了姐姐讀書時的男朋友,也是自己少年時的暗戀對象尹川。她隱瞞了姐姐去世的消息,繼續以姐姐的名義與尹川進行書信來往,一連串錯位的傾訴與追憶就此揭開。

比起《情書》回憶裡純粹的兩人情感,《你好,之華》更偏向《花與愛麗絲》的三角戀,兩個少女因為愛情變得尷尬、侷促。而有關家庭的探討以及三代人情感表達間的誤差則更像是《昌玉的信》。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到最後,青春不過是《你好,之華》的引子,它與年齡歲月無關,與思想狀態有關,老中青三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青春,而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是結尾那個希冀“願你活成更好的樣子”。

《你好,之華》同樣有愛而不得,卻少了不得之後的哀傷最多是惋惜,因為成年人懂得成全最好的自己,他們從邂逅到分離,從誤解到和解,兜兜轉轉,最後迴歸到角色內心的成長。

影片中周迅的指甲顏色是鮮豔的藍色,使得人物更為鮮活,充滿信念,也令影片的整體基調與《情書》形成差異,少了壓抑、苦悶,多了溫暖。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不過,從劇本、剪輯、導演到配樂、攝影、佈景都由他親自把關,也使得《你好,之華》雖然做了本土化處理,比如入鄉隨俗的葬禮儀式,砍掉寵物狗設定等,整體上還是“相當巖井俊二”,浪漫含蓄,唯美動人。

再見如懿,你好之華


既然,影片片名是《你好,之華》,那麼除了巖井俊二,另一個靈魂人物必然是之華的扮演者周迅,並且,因為她是周迅,所以也勢必會引發大眾的關注。

事實上,即使沒有陳可辛的引薦,巖井俊二原本對之華的扮演者,也屬意周迅,對於周公子的演技,俊二更是讚不絕口:“周迅是個很值得讓人依靠的演員。她很安靜,演戲也不會很用力,但所有的情緒和氛圍她都能營造出來,帶動周圍一切人和事進入之華的世界。她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內心很善良、很溫暖的人。”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你好,之華》之前,周迅的上一個角色是如懿,不過,卻因為聲音粗獷、臉蛋垮了、各方面盡顯疲態等備受嘲諷,甚至超過了對她演技的讚賞聲。

對於變老,30歲的周迅曾說過:“我三十歲了,那又怎麼樣?一直天真很可怕。我好高興我開始變老了,我希望能得到相應的智慧,我希望能擁有相應的力量。”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但真正到了44歲,被刻薄的觀眾嘲諷,有了年齡危機時,周迅好像顯得並沒那麼堅強,她坦言:“我真的早上起來坐在沙發上就開始哭,陽光再好也會哭……那時候是真的真的不開心,每天愁眉苦臉的,去想老這件事……”

但哭過之後,周迅沒有向世俗妥協,她接下《你好,之華》演繹一個母親的角色,如果她固守著年齡這一關,她應當是不會接的,但她把之華當作了一個出口,期待塑造好角色的同時,也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用“書信”串聯起錯過、再會和相逢


2018年金馬獎周迅宣傳照


正如巖井俊二所說,“周迅的之華是出彩的,整個表演過程沒有竭斯底裡、大喜大悲,不矯情也不聖母,卻靈氣十足,令人親近。”

近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在討論演員的“演技”,方法派、體驗派,什麼都有,但大家的共識都是“最難演的就是普通人”,你不能使用太多技巧,也不能有情感上的一絲含糊。

而周迅的之華,做到了這一點。很多人都說,今年的金馬獎影后是“死亡之組”,但目前看來,周公子的之華最沒有稜角,卻也最能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