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預算的“雙軟約束”

清明後的一次會議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博士曾說及預算的兩個軟約束。一個是預算本身的軟約束,一個是績效評價結果對預算的軟約束,我們可以說稱之為“雙軟約束”。

先說第一個,預算本身的軟約束,學界、政府、民間對此知之已久。事實上,預算的約束這些年已經越來越硬,隨著2014版預算法的執行,即便預算調整也不再如以前那麼輕易可以達成。

「微評」預算的“雙軟約束”

預算這個年度性法律文件,在我們這個社會遠不如其他法律那麼具有很硬的法律性,原因大約可以歸納:

1、因政治或政策的需要,而在預計之外增加某些項目支出。但現在至少已經不再有領導一個條子、一個電話就可以增加財政支出的現象。這是我們這個社會逐步走向規範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財政財政,政不可能也不應該為財服務,而財則應該也必須隨政而改變。所以因政治或政策的需要而增加預計之外的財政支出理論上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已經立法機構通過的預算根據要求進行調整的現象成為常態的話,規則可以經常改變,那麼它就將不再是規則。規則將不規則,想必這後果會很不美妙。

「微評」預算的“雙軟約束”

2、嚴謹精確預算的外部條件不完全具備。如果要一個預算按規則完全執行,需要在編制時對下一年度的行動有相當精確的計劃,這又需要有所有活動的充分信息,包括歷年情況。這其實是個龐大的“數目字”管理系統。對“數目字”的系統保存、分析、管理。似乎是中國人的短板,恐怕很難有一個部門能夠拿出自建國以來的有關這個部門的保存完好的完全信息。

3、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變化似乎總是出人意料。我們這四十年經歷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的經歷。眾多的出乎意料使得規劃者的計劃與現實的變化總有很大的差距。

這種情況下,很“剛”的預算約束可能反而會使預算失去它的嚴肅性?估計我這個問號一出來馬上會挨磚頭。

以上觀點來源於我院副院長李金珊教授,感謝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