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網絡綜藝先播後禁:廣電對網絡媒體監管仍需加力

最近pgone火了。我作為一箇中老年婦女(雖然比嘻哈少女李小璐還小那麼好幾歲)對那些個念念叨叨的藝術不是很感興趣。有這個功夫我還不如聽一下我們中國的傳統戲曲。其中最喜歡聽的就是“鎖麟囊”,教人向善,莫欺一時窮。還有“王寶釧”,喜歡王寶釧的執著堅定,威武不屈,貧賤不移。諸此等等,很多傳統戲曲,如崑曲、京劇,唱詞優美,糅合了很多古典詩詞,雖然不強求別人聽取,但是至少比“撅著屁股的小麋鹿”什麼的好多了。

最近幾年,新興的網絡媒體,已經逐漸的擺脫原來播放平臺的老路,開始探索創新,開始自己製作綜藝節目和電視劇。這並不是什麼壞事,正好說明當今社會的文化繁榮和文化自信。而且傳統媒體的節目可能一定程度上沒有滿足很多八零九零後的娛樂需求。

就比如說電影吧,新興的導演輸出不夠多,一時又一時沒有。穩定的幾位所演內容,作為一個八零後的中老年婦女,說實在的,就軍隊大院的東西,我從初中開始就看過王朔,當時圖一新鮮,也覺著蠻有意思,畢竟我85後的人,跟那個時代也沒直接關係。但是到了現在,去年大火的“芳華”,好像仍講那個年代的故事。雖然看的人評價都挺好,你擋不住很多人(比如我)不願意看,因為那是六零後、七零後的故事啊。

正是由於目前我們八零後、九零後有這種需求,但是老一輩的藝術家,雖然有水準,但是跟我們多少有點代溝。新興的導演徐錚,距離感不是很強。現在王寶強也進軍導演圈了。許鞍華喜歡從女性視角講故事,也可以一看。至於郭敬明,說實在話我感覺代溝比老一輩藝術家還大。韓寒現在跨領域發展,搞賽車搞遊戲的,也沒得功夫。去年“人民的名義”挺火,“歡樂頌”水準有所下降。但是我們總不能一年就回味這一部劇吧。所以說為了豐富不同年齡層次的文化生活,這些網劇、網絡綜藝遍應運而生。

網劇、網絡綜藝先播後禁:廣電對網絡媒體監管仍需加力

但是這裡出現一個問題,很多劇集也好,綜藝也好,經常出現先播後禁的尷尬局面。2016年在愛奇藝播出的《餘罪》、《滅罪師》,在騰訊視頻播出的《暗黑者2》均下線。因離奇的故事情節和另類臺詞爆紅的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因內容“有傷風化”被要求下架,刪減後才再次上線。而《心理罪》、《無心法師》、《盜墓筆記》、《暗黑者》也都經過“優化處理”。懸疑、靈異、探秘題材劇都是下架的“重災區”,下架原因“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等。2017年由騰訊視頻和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美式喜劇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在播出後,尺度太大的幾期被下架。

網劇、網絡綜藝先播後禁:廣電對網絡媒體監管仍需加力

而今年因為李小璐夜宿事件被刮出的pgone歌曲“聖誕夜”,更是遭各大官媒批評後,雖然甩鍋黑人音樂後,pgone自己主動下架,這也是因突發事件才得以禁播。整個事件引起民憤,很多網友更直指愛奇藝《中國有嘻哈》節目是捧紅pgone的幕後元兇,更指責假如不在嘻哈內涵上有所改良,願“中國沒有嘻哈”。事發之後,很多演藝節目封殺了pgone,而“中國有嘻哈”是否會有改良版第二期,目前還是未知數。

網劇、網絡綜藝先播後禁:廣電對網絡媒體監管仍需加力

早在2016年2月27日的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就表示:“加強網劇全流程管理,加強對視頻審查員的培訓,提高審看人員水平,嚴肅確認網站主管人員責任;加強對優秀網絡劇的引導;加強對重大項目的瞭解,提前介入;及時發現 苗頭 不對的劇,不要等成片了再下架;線上線下標準統一,電視不能播什麼,網絡也不行。”

時隔兩年,網劇市場2017年比2016年有所好轉,但是綜藝節目又開始按起葫蘆起了瓢。怪不得紫光閣、共青團、婦女報、央視網紛紛吐槽,廣電總局還應該再接再厲,嚴肅監管網絡傳播內容的的健康性。對那些將個人的惡意摻雜到節目中的,無中生有,挑撥男女關係,歧視婦女,妄想幫派、吸毒,上不得檯面的東西,就應該禁止到底,不應該讓其荼毒中國的青少年。現在社會開放,文藝市場百花齊放,但是對於低俗、暴力、色情內容,仍然是廣電總局必須整治的題中之義,也是廣大百姓自發的監督要求(這不是網絡暴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