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中国社交媒体正进入更多元化时代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高杉 袁全)坐拥4400多万粉丝的抖音账号“会说话的刘二豆”刚刚在抖音APP发布了一条新的短视频,两只“会说话”的猫瞬间获得点赞超过200万次;而她的同一条短视频在抖音的“同门师兄”——创建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平台上,仅获赞5万多次。

抖音短视频创建于2016年,2018年是其增长爆发期。数据显示,从3月至8月,抖音的月度活跃覆盖率从25%跃升至38%。

抖音与“会说话的刘二豆”在2018年的表现或许一时无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作为这个时代社交媒体的代名词而一枝独秀。

社交的多元化时代

WPP旗下的凯度集团于11月7日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这是该机构第5年发布这项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社交媒体行业最显著的变化趋势是用户、平台和消费者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新闻分析:中国社交媒体正进入更多元化时代

微信和微博作为相对成熟的社交媒体,渗透率已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甚至接近饱和。以微信为例,2018年月覆盖率达到97%,与2017年的数据持平。

除了“老牌”社交媒体的稳定表现,电子商务、音乐等平台的社交属性正在迅速崛起。

购物类平台拼多多尽管在用户群中所获褒贬不一,但其社交功能的全国平均渗透率正不断攀升,在3月至8月期间从27%上涨至31%,增幅达15%。

音乐类平台社交功能的发展同样引人关注。2017和2018年,网易云音乐都曾经以真实用户评论为主题发布了线下广告,甚至有网友评价:“使用网易云音乐时,翻看听众的乐评是最大乐趣。”

此外,即时通讯类、视频或直播类、新闻类、论坛类、O2O类及生活服务等平台的社交属性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和增长,中国社交媒体网络的多元化新格局正在形成。

社交媒体的是与非

凯度的此次报告通过网上调查、大数据挖掘、移动行为数据分析以及社交行为与购买行为交叉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来自于24.2万实名注册的用户的行为数据、调查回答和4万个家庭的购买数据。通过用户的打分,报告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中国网民生活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新闻分析:中国社交媒体正进入更多元化时代

在“以下类型的社交媒体APP或APP的社交功能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坏了”的统计中,覆盖率最高的微信成为唯一一个积极影响得分下降的社交媒体,音乐类APP的社交功能则是评分最高的选项。

人们普遍认为,社交媒体“让我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更便捷”(73%)、能够“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69%)。认为社交媒体“帮助我更好地购物”的用户占到61%,比去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只有1%的用户认为,社交媒体毫无积极之处可言。

新闻分析:中国社交媒体正进入更多元化时代

消极方面,被“投诉”最多的则是令视力变差(49%)、睡眠减少(47%)等健康方面的担忧,其次是减少阅读纸质图书、分散注意力等负面影响。而抱怨“别人晒幸福,影响我的心态”的用户,在今年大幅增至18%。

有趣的是,有57%的用户认为社交媒体能“缓解我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比2017年高出了12个百分点。

社交媒体究竟让生活变好还是变糟?调查中,用户共同打出了80.6的分数,小幅超过去年的79.8分。总体而言,用户认为社交媒体正使生活变得更好。

“大V”战场的迭代

“大V”、“网红”、KOL(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的重要一环。社交媒体的普及曾使传播变得“去中心化”,每个个体都能发声并传播信息。

现在,这种趋势正在被“再中心化”所取代,从普通网民到“大V”的准入门槛逐渐升高。当网民对内容的偏好从泛娱乐转向垂直领域的深度内容,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获得越来越多的跟随者。

而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的多元化,不同平台上的“大V”也出现了分化。凯度分析了微信、微博两大平台上9个行业的“大V”,没有一个账号同时登上今年微信和微博前十榜单。

对于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而言,许多昔日辉煌无比的流量“大V”都已一一让出宝座,而后还将不断有新的代表人物站上社交媒体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