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最低調世界遺產 埋葬玄奘大師遺骨 被譽佛教祖庭卻少有人知!


被譽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陝西西安,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境內擁有眾多舉世聞名的歷史古蹟。位於長安縣杜曲鎮少陵原畔的興教寺,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大師的遺骨即安葬於此。

公元664年,玄奘大師圓寂後葬於白鹿原,後於公元669年遷至少陵原,唐肅宗為玄奘的舍利塔題寫了“興教”二字塔額,寓意大興佛教。興教寺作為佛教唯識宗的祖庭,在佛教界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

興教寺坐北朝南,氣象莊嚴,自古以來就是佛教人士瞻仰玄奘遺蹟的勝地。歷朝歷代的政界要人幾乎無一不至興教寺禮佛或捐款修葺。1922年寺廟重修時,康有為還親自為大雄寶殿題寫了匾額。

寺廟的西跨院就是玄奘大師及其弟子園測和窺基的遺骨安葬地。院內建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墓塔,中間最高的就是玄奘大師的靈骨舍利塔,塔內供奉著玄奘大師的塑像以及火化後的遺骨,距今已有1349年曆史。

塔身通體以青磚砌成,共五級,總高21米。千百年來,興教寺曾數次因戰亂被毀,僅墓塔倖存,現已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形狀磚塔。1978年,興教寺進行維修時在塔基中發現唐代佛教文物600餘件,其中一尊重1135克的純金觀音像極為珍貴。

塔內供奉一尊玄奘大師塑像,歷史上真實的玄奘雖不及《西遊記》描繪的那般傳奇,但其個人的光芒與魅力卻比唐僧有過之而無不及。玄奘一生共譯佛教經論74部,合計1335萬字,此外,由其創立的佛教唯識宗深具睿智和先鋒性,對中國和日本哲學史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玄奘舍利塔的兩側各有磚塔一座,西側為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恭之侄、玄奘大弟子窺基的靈骨塔。東側為玄奘二弟子圓測的靈骨塔,圓測是高麗國王的孫子,因精通六種語言而深受武則天的器重,後拜玄奘為師,一生未能回國而留居大唐。


寺廟東跨院的藏經樓內陳列著多達萬卷的佛教五藏大藏經,以及宋代《玄奘負笈圖》、《玄奘行程圖》和《譯經圖》等珍貴畫卷。2014年,興教寺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中的一處遺址,成功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