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1

近日有一條好消息,讓年輕人沸騰,也讓中年人迷茫:

IG奪冠了!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什麼是IG?

許多人以為是埃及(IG的諧音)奪冠了。

其實這是一支來自中國大陸賽區的電競隊伍。

IG(Invictus Gaming)電子競技俱樂部是王思聰於2011年在北京成立的,旗下擁有英雄聯盟分部、DOTA2分部、CS:GO分部、守望先鋒分部等。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在韓國仁川舉行的2018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中,IG戰隊3-0零封FNC戰隊,捧得了S8總決賽的冠軍獎盃,奪得了LPL賽區的首個全球總決賽冠軍。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冠軍之夜,宿舍樓的高聲呼喊,朋友圈裡的IG刷屏,夜空中綻放的禮花,IG奪冠能讓大家如此激動,

不僅因為這是一場寄託了多年青春的電競賽事,更因為這是我們的驕傲!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這隻隊伍的boss王思聰也在比賽當天親臨現場,為IG加油助威。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IG奪冠,王思聰又怒刷了熱搜榜,“王思聰高價購買暖寶寶”、“王思聰吃熱狗”、“王思聰表情包”連續上了幾天熱搜。

BOSS王還搞了個冠軍之月的慶祝活動,雙十一開獎。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2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體育項目。

1998年,足協盃半決賽後,王健林激動地宣佈萬達集團退出足壇,以示對中國足壇的抗議。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2018年,電競場上IG奪冠,王思聰與隊員激動的擁抱慶祝勝利。

電子競技自從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體育項目以來,就一直飽受著社會各界的質疑。即便是今日萬人慶賀,質疑的聲音也仍舊不減。

電競選手被認為是網癮少年,國家不支持,資本避之不及,電競戰隊隨著當時時髦的名詞“富二代”一同出現在公眾的視野,成為二代們的玩物。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王思聰在接受港媒採訪時如是說道:“我當初進入電競圈,只是因為看到選手和俱樂部都活得不怎麼樣,想幫助把這個圈子變得良性一點。”簡簡單單的初衷,卻讓電競行業逐漸發展壯大。

2016年初,央視《朝聞天下》新聞欄目對電競行業給出了“戰績好,發展快,電競行業東風吹”的總結標題。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2018年11月4日晚,CCTV中文國際頻道下方屏幕滾動重複報道:“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8)3日結束了決賽爭奪,來自中國LPL賽區的IG(Invictus Gaming)戰隊以3∶0完勝來自歐洲的Fnatic戰隊獲得冠軍,這也是LPL賽區歷史上獲得的首個全球總決賽冠軍!”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一支沒人看好的戰隊,一場總決賽的冠軍。一座山,山後是你們的故事。

電子競技能夠真正得到大眾文化的接納,或許還需要時間,但必須承認,它已經成為影響一代人的新興文化符號。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還有一件值得關注的事:2020年將在中國舉辦S1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

3

“IG奪冠”,孩子多了沉迷遊戲的藉口?

還記得楊永信嗎?多少網癮少年被送到他們這樣的醫生手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化”。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這些少年,有的曾想做淘寶,有的曾想當職業電競手,但他們都不被家長理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概念:“愛玩遊戲就是深度癮君子,沒救了,長大了都是社會垃圾。”家長們只知道把孩子送到戒網癮的學院,把孩子交給暴力,孩子的“聽話”不過是向暴力的屈服。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當IG證明在電子競技領域,中國人也能拿世界冠軍,也能為國爭光的時候,許多玩家們哭了,

他們哭的或許不是冠軍,而是久久不被承認的自己。

要說IG代表什麼?一位玩家在《人物》專欄中寫到:

那代表一個相當龐大的年輕人群曾不被理解和擁有遺憾的青春,所最終獲得的釋放和和解吧。

其實直到現在,很多家長也搞不清電競和打遊戲到底有什麼區別,只是覺得這兩者都是不對的。當孩子提出打遊戲或是要以電競為職業理想時,家長只能束手無策,不能給孩子一些理性的建議。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家長要做的是要搞清孩子是一時痴迷遊戲,還是真的對電競產生了興趣,並且有一定的天賦進入這個行業。

當電競職業選手,不僅僅是興趣,像所有競技比賽一樣,也是需要專業的訓練。他們每天都要反覆的訓練來鍛鍊操作技巧、判斷能力以及實踐戰術等等,有的時候即使感到疲倦,也必須繼續堅持。要想成功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走遍大江南北的徐霞客著成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清華大學畢業的李健當了音樂人,中戲導演系畢業的papi醬做了最火網紅……

曾經別人眼裡的“怪胎”、“不務正業”,其實也能闖出一片天地,只是過程會更曲折,很多人中途就會受不了壓力而懷疑自己的道路,最後只能放棄。

“IG奪冠”狂歡過後,該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了

如果說這些玩電競的年輕人們是“玩物喪志”,那曾經執筆武俠小說的金庸也是“玩物喪志”嗎?

希望他們的故事能讓我們明白:堅定自己的目標,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年輕一代。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撰文 | Susie 編輯 | 付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