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每到小學開學季,朋友圈總要出現幾篇關於家長輔導作業的吐槽文,吐槽娃兒作業過程中的各種痴傻呆萌、以及父母如何的哭笑不得、暴跳如雷。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活脫脫上演著“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戲碼。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粥悅悅畫得太形象了有木有?

甚至有研究表明:輔導作業,竟是影響家庭關係的第一殺手。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一說起陪娃寫作業的各種體驗,各QQ群,微信群也是相當活躍。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先來看看這些熊孩子的表現,相信陪寫過作業的爸媽都會感同身受:

表現一、一到寫作業就各種事多、磨蹭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表現二、好不容易寫出來的作業,各種錯誤,讓人哭笑不得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表現三、教來教去教不會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還記得那個被乘法表“三五十五”難住的小姑娘嗎?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是不是笑瘋過後又覺得特別的心痛?(視頻俺還不會傳,各位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或者我稍後研究下再發一個視頻)

可憐的爸媽,也是被這些熊孩子氣出各種毛病: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甚至前幾天還有一個媽媽被氣到腦梗塞住院,真事!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這麼下去可不行,畢竟薑還是老的辣,保命要緊,總不能被自家娃給收拾了,還是要想點辦法,於是,聰明的爸媽就想到了: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有想得開,敬業型的爸媽,為了讓未來的兒子/女兒少奮鬥十年,也是拼了。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當然,你所看到的上面那些都不是陪寫作業的正確姿勢。

那麼,問題來了,何為陪娃寫作業的正確姿勢呢?

如下一些方法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一、作業前:做好準備工作

1、爸媽的心理準備:對於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來說,家長要以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掌握時間管理的能力為主要目標,而並非所有的細節都嚴加要求。學習是場馬拉松、是長距離游泳,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的是良好的學習節奏,教會孩子合理的分配時間和精力,而不是一味求快、求準、求高分。所以在家長心裡,要有一顆定心丸,我們不妨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想一想你究竟希望孩子在未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2、具體準備:要求孩子將書桌清理乾淨,只留文具和書本,避免一切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喝水、吃東西、上廁所這些事情最好在寫作業前就解決,不要讓他給自己找休息的藉口;

二、作業中:減少干擾

1、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家長最好不要玩手機、看電視,儘量避免一切能製造聲音的活動,不僅能讓孩子更專注的寫作業,也能提高效率。

2、不要打斷孩子的思路,很多話留到孩子寫完作業之後再說吧,或許到那時你會發現,有很多當時想說的話都已經迎刃而解了,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探索、自我成就的潛力,凡是孩子在這方面能力有所下降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是否給了他們一個可以自主觀察、思考、行動、成長的空間,我們是否隨意踐踏了孩子修正自己的邊界線。讓嘴巴慢下來,用筆記錄你看到並值得提出的問題,暫時放一放,讓他們在學習的時間有一個放鬆愉悅的心情,效果會更好。

三、作業後:正確引導孩子檢查

1、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如果出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他哪裡錯了,而是告訴她,這裡面錯了幾道題,自己找,讓他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2、到發現了錯題後,接著和他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是粗心大意,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原因?讓他自己獨立去思考,應該怎麼改正,將每個知識點容易錯的地方進行分類規整。

3、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或需要改進的學習方法,家長並不是不能提出,而是建議在孩子做完作業後,利用5-1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做反饋、談一談。先鼓勵好的行為,可以跟之前的行為作比較,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改變和進步,家長都要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達在口中;對於不足,切忌直接批評,而是描述具體行為,然後說出自己的感受,詢問孩子當時的想法,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同時對於問題的改善,可以和孩子共同討論對策,並制定相應的獎懲規則。

四,共性問題的小TIPS:

1、關於娃寫作業慢的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娃寫作業慢的原因,是不會?還是確實拖拉?

1)如果是不會,是不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

一定要及時跟老師溝通一下娃上課的情況,如果是上課不專心導致不會做,進而導致作業慢,就要解決小孩上課不專心的問題。是因為聽不懂導致的專注力不夠?還是本身專注力不太好?

如果是聽不懂導致,建議家長幫助小孩提前做好功課的預習;

如果確實是專注力不夠,就要想辦法協助小孩提升專注力了,提升專注力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體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

如果小孩上課認真聽課了,還是不會,可能是課程內容確實比較難,家長在作業開始前也可以幫助小孩先及時複習一下。

2)如果孩子確實是有寫作業拖拉的習慣,家長可以試下如下辦法來改善這種情況:

鼓勵法:家長和孩子預測並約定好時間限制,若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獲得獎勵,最好是關於孩子興趣愛好方面的獎勵,比如週末去遊樂園,或參加孩子喜歡的興趣班。儘量不要採用物質獎勵,且不管作業質量如何,家長都要表揚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

安撫法:如果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不專心,家長可以適當的提醒,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說:“今天的作業有點難嗎?沒關係,媽媽相信你能夠戰勝它,對嗎?”,孩子一般會重新將注意力放到作業上。家長要鼓勵孩子:“認真寫作業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馬上晚飯就熟了,寫完作業就可以吃好吃的咯。”

強制法:如果孩子一直東張西望,不認真寫作業。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超過了規定的時間,則不能再繼續寫作業,必須收好作業放進書包。如果老師發現作業沒有寫完,後果得孩子自己承擔。當然,事前,媽媽需要和老師及時溝通。這樣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作業沒寫好他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媽媽並沒有和他開玩笑。這個方法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只能在關鍵時候使用。

2、關於作業過程中的提問:

1)要求他把會做的全部做完再提問

2)孩子提問的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讀題審題,很多孩子認為這道題不會做,只是因為看到字多,沒耐性讀題,或者不願意去思考,當孩子充分了解了題意之後基本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3)如果確實不會,家長還可以用例題輔助,和孩子一起交流討論如何做例題,當孩子會做例題之後,那麼原題基本就沒什麼問題了。這樣能夠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以弄懂例題為基礎,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

家長在和孩子解答作業難題的過程中,應該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即幫助孩子去發現難題中的關鍵點,讓孩子根據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列算式,這樣孩子的思維才能打開。

3、不同年齡段孩子檢查作業側重點不同

一二年紀的孩子主要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應著重檢查孩子的字跡是否工整,若發現孩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做得很棒,但是這裡好像有點小問題哦”,讓孩子找錯誤並通過查閱書籍等方法改正錯誤,當孩子改好之後,要加以表揚。

三年級以後的孩子以發展思路為主,家長檢查作業時,更多的是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至於計算結果。則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錯誤,如果孩子沒有改正計算錯誤,將作業上交給老師,老師會打X,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犯了粗心大意的錯,明明可以做對的題卻做錯了,會感覺到失落,這時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同情和鼓勵,告訴孩子“真可惜,差一點點就對了呢,沒關係,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好啦”,這樣既能讓孩子印象深刻,爭取下次不再犯,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不輔導小朋友做作業,看看這些家長都想了些啥好辦法?


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也是一次家長自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孩子成長是不可逆的過程,讓我們且行且珍惜: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