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的整型與矮化 1

植於盆中的植物,由於盆土有限,本身雖有抑制生長的作用,但對成品樹而言,為使能長久保持盆樹矮小及便於觀賞漂亮的姿態,則必須施行摘芽抑制生長的「生理矮化」法,和抑制葉量與整姿作業的「物理矮化」法。為使生理矮小,必須把盆樹種在淺盆內,以抑制根的生長;並把它放在陽光充分照射的盆景架上,少施肥,控制澆水,使根部得不到充分的水和養分而致矮化。

倘若是長期抑制,也會使盆樹變得衰弱。所以一旦整型整姿到理想的成品境界後,為防止過分徒長而超過盆景所需的高度,抑制芽之過度伸展,改變方向以縮短節間,使樹枝分叉細密,就必須再作整姿。為免樹蕊強勢頂尖生長,摘芽疏葉的工作要從靠近頭緒開始的枝做起,數天後,再逐漸往上或由弱枝或希望長大的枝先進行,使全樹的營養先輸給下部枝或弱枝或希望長大的枝,以免頂尖生長及強勢生長而發生枯枝或弱枝現象。

整型的目的是使盆景矮化

整型是在盆景造型時利用剪定、整姿的技巧使盆景樹矮化,達到整姿的目的。

植物枝幹尖端的頂芽,具有持續生長和抑制腋芽發育的特性。如果頂芽遇到障礙,生長停止,便會長出腋芽。整型就是要利用植物的這種自我復原生理性質,剪定使腋芽長出來,讓枝分得更細更多。剪定後除了會產生縮短的「物理矮化」現象之外,還會分叉使得營養分散而抑制生長。同時,陽光照射均勻、通風良好和發育平均也會抑制徒長,達到「生理矮化」的現象,大幅提高精密度,表現出形大相大的盆景樹相。

剪定與整姿

盆栽的整型與矮化 1

「剪定」包括摘芽、剔芽、疏葉、摘花、切根和切枝等,「整姿」則是利用金屬線誘引和矯正。剪定是觀察自然界樹木折斷後,新枝芽萌發的原理而創出;整姿則是模仿大自然樹彎曲的枝椏而發展出來的。

摘芽

新芽剛長出時進行摘芽,第二次長出的葉片會比一般的成葉更小。因此,可利用植物此一性質來縮小葉片。

摘芽後,盆景的枝數會增加。因此,如不摘芽,則集中在頂芽的養分會分散到各枝,生長量就會減少。所以需要伸長、肥粗者少摘,需要多分歧或需防止徒長則多摘。

換盆後或樹勢弱的樹,注意不要摘芽,樹勢弱的樹如摘芽,大部分的側芽,腋芽都不易長出,反而破壞了樹型,使樹變得更弱。

強勢枝需較弱勢枝提早摘芽(通常提前二星期~一個月),好讓第二次芽提早長出,這樣才能使盆樹整體的樹勢平均化。

芽的種類、性質及名稱

長於枝頭先端者,稱為「頂芽」;

長於枝基部者,叫做「腋芽」或「側芽」。

生長位置固定的芽稱為「定芽」,

長於其他部位的芽則稱之為「不定芽」。

一般松柏類易長定芽,而榕、榆、櫸等闊葉樹易生不定芽。喬木類的松、楓、櫸,有頂部強勢生長的特性,樹冠及枝梢附近的枝,萌芽力和伸長性都很旺盛。杜鵑、皋月、狀元紅、木瓜等灌木類,愈下方的枝愈強。

盆栽的整型與矮化 1

正確的摘芽方法

長於頂芽、側芽或腋芽尖端的葉,可製造出含「生長激素」的植物賀爾蒙。由於此賀爾蒙往芽基或葉的基部方向移動,逐漸成為促進莖生長的賀爾蒙;另一方面,又變成抑制側芽或腋芽生長的賀爾蒙。因此初春新芽冒出時就需摘除頂芽,由於葉片尚未展開,所以如果沒有葉所製造的生長激素,也就沒有抑制腋芽發芽的物質。

幾乎所有的生物在喪常軀幹的一部分時,本身都有再生的癒傷能力。盆景的樹型創作,就是利用這種癒傷能力的最大限度。所以摘除頂芽促進側芽發芽的效果,視為生物體自我復原的能力,是十分符合植物生理學的。

剪除過高樹蕊,改立枝蕊的方法

盆景為了控制樹形,防止強勢頂尖生長,有時為求縮短節間以提高精密度,常用蕊的改立施予強度矮化,把枝梢或樹蕊剪短,再用枝芽替代。

將新發的芽「摘蕊」或「摘綠芽」,稱之為「摘芽」。將過長的新芽切除,再讓它重新萌芽叫「切芽」。抹掉同一生長點長出的多數芽,僅留一芽叫「抹芽」。

榆、櫸、楓、槭等雜木類在春天到夏天的生長期時,肥料不可過施,並時時刻刻將新芽芽蕊用鑷子摘下,就會有纖細的枝密生出來。花果盆景,只要摘一兩次春芽後,就可任其生長,待花芽分化之後依照所需樹型再行切去徒長的枝椏。

盆栽的整型與矮化 1

疏葉

把枝尖梢的葉剪除叫「疏葉」。

疏葉除了要防止枝徒長及促進腋芽萌發之外,並可使整棵樹受到陽光平均的照射,使靠近根部的樣變粗,樹冠的枝變細,樹勢才會強健。倘若陽光不易射透,造成空氣流通差,會使盆樹下部枝葉變弱,芽也變得細小,導致樹勢逐漸衰弱、枯枝變形。在疏葉時,弱芽的葉要留下三分之一,而對生芽的樹種,為了要改變生長的方向,可留下單葉。所以平時得多留心,不能使葉子過密,經常除去葉子使新芽長出來,加速其新陳代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