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闪耀 托梦想起航 锦江社工项目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

转自今日锦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17年度十佳社工项目中,有一批项目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具体的活动形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爱帮扶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维护青少年发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和锻炼自我的平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让青春闪耀 托梦想起航 锦江社工项目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

社工入校

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社会化

“青少年事务社工站”是社会服务机构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的重要尝试,也是区域统筹,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落地试验。 该项目主要落地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结合两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驻校社工服务,探索驻校社工在校的角色、工作机制及运行模式。

结合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特色心理校”的办学理念,项目组成员入驻学校资源教室,与心理老师充分配合,以资源教室为联结点,以个案为中心,通过个案观察、个案调整会、制定IEP计划、联结会议、家长工作、个案辅导对个案进行研究和帮扶。该项目为在校学生链接四川省儿基会捐赠的“六一”礼包及“春蕾计划”,给困境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助力。同时驻校社工在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教师减压讲座。通过家庭教育讲座优化家长家庭教育模式,宣导正向教养理念,协助家长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教师减压讲座,解决老师们的疑惑,向老师们提供“情绪管理及沟通技巧”,缓解老师们的压力,为老师们充电。

在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项目组驻校社工进行了广泛的需求调研,形成了《七中育才社工服务需求调查报告》,在调研基础上,开展厌学恐学、情绪问题、学业压力等个案服务。以学校生命教育短课为契机,驻校社工融入到生命课程教育教学中,链接社区资源,分享感动感人的社区公益行为,提升学生生命意识;以学校选修课为契机,驻校社工开展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助力学生成长规划;以学校社团建设为契机,驻校社工整合资源,联合某青少年拓展服务机构,针对心语社成员开展户外拓展培训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学校社工为纽带,促进小初有效衔接。

经过一学年项目探索和实践,针对小学和中学生的特点,学校社会工作逐渐形成以加强家校社连接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进行匹配为基础,融合教育式个案辅导和个别化教育为重心,面向未来进行预防、促进发展为核心的学校社会工作特色的1236模式,即 1所学校1名驻校社工,2类课程(预防与面向未来),3项服务(个案工作、、课程嵌入、助力活动),6种手法(个案管理、心理辅导、家庭治疗、家校沟通、资源链接、小组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让青春闪耀 托梦想起航 锦江社工项目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

搭建法治服务平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心雨梦工厂”由锦江区检察院牵头成立,该项目通过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打造法治教育阵地、开展家庭亲职教育等方式,加强亲子教育,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搭建平台。项目整合了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及教育、民政等13家单位和16个街道,在40个社区和43所学校设立“心雨梦工厂”未成年人工作点,将法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学校,与200余家公益机构共建未成年人保护合作平台,组建由优秀检察官和律师代表的法治宣讲团,开展包括巡回法庭、模拟法庭、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在内的多种未成年人犯罪公益预防活动。

16岁的小天(化名),初中毕业后无业在家,父母下岗后以打工为生,对他的管教基本都是以打骂和强迫式教育为主,从未主动了解过他的个人想法。久而久之,小天心中就产生了“爸爸是酒鬼,妈妈是怨妇”的偏见和错误认知,后又因交友不慎,与社会不良分子接触,他开始放纵自己,长期不回家,并在引诱和教唆之下,伙同他人多次盗窃超市物品2万余元,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作出后,“心雨梦工厂”的志愿者主动为小天提供帮教服务,开始小天并不接纳,但是,在经过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长达1年的帮助后,小天,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尝试着去理解父母,之后不仅回到学校继续大专学业,还见义勇为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一名。通过与志愿者们越来越多的接触,他对公益事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主动与公益组织联系,作为寒假志愿者参与了不少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针对小天的特殊情况,“心雨梦工厂”也致力于对小天父母的亲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父母存在的诸多“失职”之处,并学会了非暴力沟通的基本方法,与小天紧张的关系也慢慢变得融洽。

针对预防主体——未成年人,“心雨梦工厂”多次走访法院、公安、律师,开展多方座谈,讨论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并结合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活动节点,在成都市IFS广场、阳光新业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开展未成年人社会关爱倡导等活动,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宣誓保护未成年人。并在重大活动节点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活动,实现对未成年人差别化具体化法治宣传。截至目前,“心雨梦工厂”已累计吸纳各领域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活动6万人次,直接组织或协调其他组织机构开展未成年人公益关爱活动2000余场。

让青春闪耀 托梦想起航 锦江社工项目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

助力大学生社会实践

发掘公益先锋

“从营员到营长助理再到营长,我一路成长,在实践中学习,目前独立思考和组织活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杜思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她在三期锦江区大学生社工团队成长营中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像杜思一样的大学生在成长营还有很多。据了解,锦江区大学生社工团队成长营以“金拇指大赛“为依托,进一步整合高校优质资源,为高校社会工作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及专业交流的平台,旨在培养专业大学生社会工作人才以及优秀大学生社会工作团队,助推大学生实现公益梦想。

锦江区大学生社工团队成长营以年度为周期,2013年启动第一期,截至目前吸纳了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工商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百余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参与。成长营项目遵循营员自主管理的原则,设置管理部对成长营的运营进行统一管理。管理部设置营长1名、副营长1名、助理2名,营员通过自荐和申请的形式,承担相应的岗位。营员团队可以在锦江区选取社区进行服务,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踩点,开展需求评估,组织活动开展,由营员团队执行整个过程的资源对接、沟通交流、服务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和活动结束后的宣传及评估。同时,营员团队可以设计并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通过成长营提供的平台,来自各个高校的学生团队开展了丰富的社会活动。四川工商学院大手小手团队在眉山市松林苑居民区实施了公寓农夫项目,帮助失地农民融入现有社区生活模式,团队成员利用社区内破水管和废弃瓶罐,提供给居民种植蔬菜,举办水管种植交流会,营造社区美好氛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小米辣团队在锦江区国槐路社区实施了舌尖上的社区项目,以美食为载体,搭建社区居民的沟通桥梁,通过美食小组进行美食交流和学习,建立起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互动网络。西南民族大学CNC团队在锦江区得胜社区实施了新窝计划,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百家宴、社区微改造等活动,丰富居民社区生活,促进居民交流与沟通……项目组在成长营中,挖掘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社工人才,并通过资源链接,帮助这批有志在公益领域就业的大学生成功就业。挖掘了一批优秀的社工积极分子,整合基金会资源和平台输送的功能,定向给社会组织进行推送。

文:陈玉婷

图:陈玉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