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兵站部5次調整改革 平均2.5公里奉獻1名軍人


青藏兵站部5次調整改革 平均2.5公里奉獻1名軍人


兵站部重裝備運輸車在青藏線上執行任務。鄒小慶攝

雪域高原,強軍號角破天穹

——青藏兵站部深挖“三個特別”精神強化主題教育實效管窺

■本報記者 武元晉 特約記者 何勇民 通訊員 樊厚東

政治工作的生命活力,在於紮根傳統的沃土、汲取時代的營養。我軍的優良傳統,是不可斷裂的根脈,是生命線的生命。

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證明,用優良傳統啟迪人、教育人、薰陶人、塑造人,是保持我軍性質、本色、作風和提高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如何從厚重的傳統中汲取“養分”,滋養改革強軍火熱實踐的土壤;如何在健全傳統譜系中傳承紅色基因,讓好傳統在新體制的新枝幹上開出新芽——這是一個常做常新的課題,一個必須直面的考題。

面對改革大考,青藏兵站部、第27集團軍某旅創造性地將部隊發展建設中凝聚形成的“三個特別”精神、“三爭”精神,灌注到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中,增強了官兵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發出官兵以大局為重、絕對服從、勇於擔當的高昂熱情。他們的探索與實踐值得借鑑。

4月的青藏高原,依舊是雪裹冰封、冷風如刀。走進駐守在崑崙山腳下的青藏兵站部,記者看到:官兵們正在貼近實戰的惡劣環境中進行連(排)、班組戰術集訓,學理論、練指揮、訓戰法,到處呈現一派如火如荼的練兵景象。

這支曾被中央軍委授予“青藏高原模範兵站部”榮譽稱號的英雄部隊,60多年來歷經5次調整改革,凝聚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高原精神。在主題教育活動中,他們深挖“三個特別”的精神血脈,在風雪青藏線上,吹響了改革強軍的嘹亮號角。


青藏兵站部5次調整改革 平均2.5公里奉獻1名軍人


資料圖:解放軍運輸車隊

汽車兵心中的“詩與遠方”

前不久,某汽車團連長楊安洋發現,大學生士兵小朱整天無精打采,訓練時常“開小差”。細一打聽才得知,小朱本以為當上汽車兵是“詩與遠方”的浪漫生活,沒想到現實卻讓他傻了眼:“到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登上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艱苦的環境讓他打起了退堂鼓。

這一現象引起了兵站部黨委一班人的深思,隨著時代發展和兵員結構的改變,青藏線官兵精神世界、感情生活等方面的實際需求與現實環境的矛盾更加凸顯。為此,在部署開展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之初,該部就注重用“三個特別”精神激發新一代高原汽車兵紮根高原、奉獻青春的澎湃熱情,並開展了以“三個特別”精神為核心的系列活動:組織官兵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傳統教育,到格爾木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在唐古拉山口西部軍人雕像前重溫軍人誓詞,讓官兵在深切感悟先輩事蹟中洗滌心靈。

隨著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像小朱一樣心存疑慮的官兵受到了強烈震撼,他們愈發深刻地認識到:“海拔高,追求要更高;缺氧氣,不能缺精神。”

傳唱先輩故事,紮根高原熱土

3月29日晚,某團禮堂內座無虛席,一部由兵站部戰士業餘演出隊編排的話劇《選擇》正在上演。這部以傳承弘揚“三個特別”精神為主線的作品,講述了在改革強軍大背景下,一群常年駐守在風雪青藏線上的軍人,面對愛情、家庭、事業和未來如何做出選擇的故事,讓在場許多官兵熱淚盈眶。

“改革強軍是另一種形式的將士出征。”面對改革大考,兵站部從黨委到基層官兵不觀望、不徘徊,他們緊跟陸軍轉型發展,聚焦新需求,制訂新舉措,主動研究保障需求,及時修訂完善行動方案和應急預案,創新重裝運輸、集裝化運輸方式,形成多方向、多地形、多任務運輸投送能力。

教育中,一位將軍與一座城的故事被官兵們反覆傳唱。1953年8月,慕生忠將軍率部行至崑崙山下的一條河流處,有人問:“格爾木在哪裡?”慕將軍將鐵鍬往地上一插說:“我的帳篷就是格爾木!”於是,部隊在格爾木河兩岸紮下營盤,官兵們清除雜草,趕走狼群,搭起第一批帳篷軍營,栽活第一棵楊柳,收穫第一茬蔬菜,完成了格爾木市從無到有的奠基工程。

每憶此事,14年來把根深紮在藏北高原的某兵站炊事班班長湯定國感慨萬千:“前輩們在歷次創業、改革中胸懷大局、服從大局,如果我們面對改革心神不定,不僅愧對先輩,更愧對這身軍裝……”


青藏兵站部5次調整改革 平均2.5公里奉獻1名軍人


資料圖:解放軍運輸車隊

躺著不算奉獻,苦幹絕不苦熬

走進青藏兵站部軍史館,一組數據令人震撼:62年來,青藏兵站部已有780多名官兵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生命。四千裡青藏線,平均每2.5公里就有一名軍人長眠於雪山凍土之中。

青藏公路通車多年來,一代代高原官兵穿行生命禁區,闖過死亡地帶,用生命守護著光榮傳統,用血肉之軀詮釋著軍人使命,徹底結束了西藏物資運送靠人背畜馱、照明靠酥油點燈、通信靠烽燧傳遞的歷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典型是最好的引路人。主題教育活動中,該部針對個別官兵存在的“改革與我關係不大”等認識偏差,通過開展“高原精神代代相傳”主題演講、“感動雪線”典型人物評選等活動,讓官兵深刻認識到:在強軍興軍的新徵程上,傳承和弘揚“三個特別”精神,必須像老一輩高原人一樣,躺著不算奉獻,苦幹絕不苦熬。

5月初的一個清晨,伴隨著戈壁新城的第一縷陽光,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廣場,數十臺大卡車在全體留守官兵和來隊家屬的歡送下,緩緩駛出營區大門,奔赴青藏線,執行轉隸後的首趟格爾木至拉薩運輸執勤任務。“我的戰位我負責,我的任務我擔當!”響徹雲霄的口號聲,久久迴盪在雪域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