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株洲新聞網11月13日訊(記者 羅春嬌 通訊員 吳蜀)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株洲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決策部署,以改革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出了一批務實有效的“新舉措”,啃下了不少關鍵領域的“硬骨頭”,凝聚了廣泛的“正能量”,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株洲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去年是全國20個穩增長的先進地市之一,今年又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

株洲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經驗與啟示?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進行了權威發佈。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中國動力谷 (譚清雲 攝)

➤➤➤

株洲大力推進“動力變革”,加速“動能轉變”

生動展示了轉型升級的歷史跨越

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國動力谷挺起株洲發展“新脊樑”。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車等優勢動力產業加速崛起,“3+5+2”產業體系和15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勢不可擋,其產值規模已佔規模工業比重達70%。一個全產業、全地域、全生態的“中國動力谷”日漸挺起株洲發展的脊樑。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世界首款智軌列車

產業轉型不斷加速,主打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優勢產業做優做“強”,成功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全國90%以上的中小航空發動機在株洲製造。傳統產業日“新”月異,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成為世界行業兩強之一;醴陵陶瓷產業年產值逾600億元,電瓷產量佔全球的1/3;蘆淞服飾年銷售額突破500億元。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壯“大”,世界首款智軌列車、世界第一臺儲能式有軌電車、世界最大功率電力機車以及世界第二條、國內唯一的8英寸專業IGBT生產線均在株洲誕生。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創新驅動成為高質量發展“主動能”。連續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建成4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27家,擁有本土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39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94名,突破和掌握了IGBT、磁懸浮、深海機器人、3D打印、水墨印刷等一大批核心技術,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大科技創新“金字招牌”,連續九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河西一角 (譚清雲 攝)

➤➤➤

突出擴容提質,打造精品樣板

不斷拓展了城市發展的品質內涵

城市格局大展開。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邁出新步伐。2016年全市建成區面積238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5倍多;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402.15萬人,是1978年的1.4倍;2017年城鎮化率為65.7%,比1978年提高了30.7個百分點。今年6月,株洲縣撤縣設區,城區規劃面積由862.69平方公里拓展為1916.38平方公里,為未來城市發展打開了新空間。

城市建設大拓展。大力實施交通暢通行動,著力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和交通管理體系,至2017年底,株洲城市道路里程約1653公里,其中城市環路33.4公里;建成重要橋樑107座,其中跨湘江大橋7座、立交橋20座,株洲交通便捷,路網體系完善,實現了從一個數千居民的小鎮成長為現代中等工業城市,再到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歷史性跨越。

城市品位大提升。大力實施“三創五改”“四創四化”等系列舉措,積極探索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城市管養分離、重心下移、市場運作、網格化管理、精細化作業等管理模式,改革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先後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交通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2014年一次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17年成功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複審。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曾經的清水塘地區。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清水塘整裝再出發(圖片源自“石峰發佈”)

➤➤➤

不惜“傷筋動骨”,成功“脫胎換骨”

努力開創了綠色發展的生動局面

以壯士斷腕的意志治理汙染,增添綠色發展的新底色。大力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通過因企施策、掛圖作戰、政策支撐、包乾負責等措施,五年來累計關停汙染工業企業241家,特別是2017年一口氣關停了147家汙染企業,剩餘5家今年將全面關停。

以背水一戰的勇氣保護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新內涵。全覆蓋、高標準推進“河長制”,大力實施湘江保護與治理,累計投資200億元,完成項目1002個,湘江株洲段水質改善為國家Ⅱ類水質標準。

以先行先試的膽魄創新機制,構築綠色發展新動力。在全國率先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綠色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堅持開放開明,全面互利互惠

深度融入了開放共贏的時代潮流

“朋友圈”越來越大。全市軌道交通裝備、硬質合金等產品出口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對外投資項目60餘個,累計投資近10億美元,項目遍佈1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代電氣收購世界海工名企SMD,時代新材併購德國博格公司。全市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5372萬美元增至2017年的21.9億美元,增長40倍。

“吸引力”越來越強。先後舉辦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峰會、醴陵陶瓷博覽會等大型會展活動,簽約引進項目221個,累計簽約資金3272億元,在株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和央企達到40多家,成功獲批國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鐵路口岸和國際物流平臺,獲評“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和“中國最佳營商環境十大城市”。

“知名度”越來越高。推動旅遊產業與炎帝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深度融合,“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打造了炎帝陵、神農谷、雲陽山、酒埠、方特歡樂世界等一批特色旅遊景點,獲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魅力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美麗的炎陵

➤➤➤

牢記使命任務,聚力脫貧攻堅

堅定履行了全面小康的莊嚴承諾

堅持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地“三權分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全市農業增加值206.6億元,是1978年的44.4倍。縣域經濟總量1376億元,佔全市GDP比重53.4%,醴陵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茶陵縣、炎陵縣成功摘掉國家貧困縣帽子,全市整體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職教園

➤➤➤

堅守根本立場,提升百姓福祉

切實踐行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織牢了基本民生“保障網”。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最低工資標準制度、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勞動就業制度由“統包統配”轉為市場化配置,建成湖南(株洲)創業就業指導中心,成功獲評“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擴大了社會事業“質與量”。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建立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湖南(株洲)職教園基本建成,實現了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歷史性跨越。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連續兩年獲國務院通報表揚,醫改“株洲模式”全國推廣,群眾“敢看病、看好病”的目標基本實現,2017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17歲。

構建了社會和諧“大格局”。大力推進法治株洲、平安株洲建設,推動了社會治理由過去的政府單一治理主體模式向“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複合型治理結構轉變,株洲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綜治工作優秀地市“六連冠”、四次捧得“長安杯”的市州。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荷塘區在全省率先實行“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

➤➤➤

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

全面釋放了體制機制的強大活力

政府機構和職能不斷精簡。先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八次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市政府工作部門從最多時的50餘個減至30個,市本級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788項減至144項。

政務服務環境大為改善。持續推進以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為重點的政務服務改革,政府服務更規範、更便捷、更高效,株洲市建設投資項目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荷塘區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獲湖南省首屆管理創新獎。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開設餐館、藥店等30個事項實現“一件事、跑一次、一次結”,建設領域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由200多天縮短至50天以內,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實現交房即可交證。

要素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著力深化市場準入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公佈“三清單一目錄”,組建全省第一家市州股權交易分所,成功創建“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躋身“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株洲的經驗啟示


▲ 株洲市“馬上就辦”網絡問政平臺頁面。

➤➤➤

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

牢固夯實了改革開放的堅強保障

不斷完善市委工作運行機制。建立了以《市委工作規則》為主的“1+4+N”市委工作制度體系,確保了各項工作規範高效運行。

大力開展“馬上就辦、真抓實幹”活動。建立了“1483”的“馬上就辦”工作體系,市領導帶頭推進“五問工作法”,不動產證辦證難等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紮實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了黨風廉政責任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制工作網絡體系;全面完成紀委派駐機構改革和市縣巡察一體化改革,累計開展五輪巡察,巡察黨組織339個;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共立案6145件6150人,涉及縣處級153件154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5626人,移送司法機關189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