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电力事业发展综述

为镍都腾飞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我市电力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赵刚

电,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

金昌有电的历史从一台柴油发电机开始。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金川镍钴基地的建设,小火电、小水电、企业自备电厂以及永昌电厂陆续建成。

改革开放以来,金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3年9月,永昌电厂三期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2009年12月,在甘肃省节能减排“第一爆”后,永昌发电公司一厂两台发电机组竣工投运;2013年底,金昌发电公司二厂两台热电联产机组投产。

2012年以来,我市风光电产业异军突起,金昌电网告别了常规能源发电的单一电源模式。与此同时,我市电网建设经历了由小到大电压等级、由低压到高压,供电能力由弱(孤立电网)到强(接入陕、甘、宁、青电网)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柴油发电机、小水电、小火电到大电厂的建设,从火电机组“上大压小”扩能改造到新能源的发展,从220伏低压就近分片独立供电到330千伏、75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联通,强大的电流和坚强的电网为镍都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柴油发电机到建设发电厂

“金昌早期的电源属自建、自管、自用。”记者从金昌供电公司提供的《金昌电力工业志》看到,1951年,驻永昌县河西堡镇的武威汽车运输公司,安装了1台2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供汽车检修用电,由此揭开了金昌地区有电的历史。

随后,永昌县境内的厂矿企业、机关单位相继购置柴油发电机组,以解决本单位生产经营和照明用电。到1972年,永昌县先后安装柴油发电机组43台(组),用于境内小煤矿、小铁矿、小钢铁厂、农机修造生产及金川公司开发建设初期用电。

1954年底,兰新铁路兰州至哈密段贯通试运营,为满足铁路基本建设及沿线信号用电需求,兰州铁路局在永昌县河西堡镇白沙窝滩(金昌火车站机务段),动工建设河西堡车站(金昌车站)专用铁路电厂,安装2台德国进口的500千瓦柴油发电机,1956年3月建成投运。

除铁路电厂外,我市还曾有过一座列车电站。1961年,金川公司、国家水电部列车电业局筹建白家嘴铁路专线,配套建设了装机容量2×800千瓦的38号列车发电站,主要为金川公司矿区建设、生产指挥机关的工作和生活供电。

在这一时期,我市水力发电也逐步形成规模。1958年,永昌县第一座水电站——北海子水电站建成。到1983年,永昌县境内共建成梅家寺、杏树庄等6座水电站。1984年起,又相继建成皇城、金川峡、头坝等16座水电站。之后,随着水情变化和大电网供电日趋正常,梅家寺等6座小水电站、各单位的柴油发电设备和列车发电站,在永昌电厂发电机组投产后陆续关停报废。

永昌电厂的兴建与河西堡铁厂发电所还有些渊源。

1958年底,为解决金川公司采矿用电及大炼钢铁的需要,甘肃省委决定在河西堡铁厂兴建火力发电厂。1959年2月河西堡铁厂发电所开工建设,1959年3月底,两台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完毕并投入生产。《金昌电力工业志》记载,1961年7月,永昌电厂筹建处接管了河西堡铁厂发电所,8月1日永昌电厂正式成立,8月15日,河西堡铁厂发电所更名为永昌电厂发电所,为永昌电厂基建工程提供了电源保障。

永昌电厂一期工程于1960年9月破土动工,1965年5月和8月份,一期工程两台1.2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先后投产发电。同时,永昌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3台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1967年9月、1969年2月和1970年2月投产发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金昌地区电源点建设滞后,工农业供用电矛盾日趋突出,并出现间歇性缺电的局面。

1991年6月,永昌电厂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993年9月,两台1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相继建成投产。通过一二期和扩建工程建设,永昌电厂形成7炉7机、装机总容量29.9万千瓦的生产规模,成为甘肃西部地区电网骨干电源。

同时,为解决企业生产建设中供电、供热问题,根据国家热电联产相关政策和企业发展实际,1988年,金川公司自筹资金建设自备热电厂,经过1995年二次扩建增容后,总容量达到3万千瓦(5×6000千瓦);2009年10月建成2×15万千瓦热电联产发电工程。为保障年产12万吨磷铵项目稳定生产,金化集团公司于1994年建成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自备电厂。

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

2007年5月1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当天下午2时33分,随着“轰隆”的爆炸声响起,甘肃电投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原永昌电厂)1—5号火电机组冷却塔轰然倒塌。这个被称为甘肃省“第一爆”拆除的火电机组,是西北地区关停小火电机组中规模最大的机组,由此拉开了甘肃省完成“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节能减排计划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我市电力事业向绿色环保方向迈进。

2007年9月,永昌电厂“上大压小”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安装的设备采用国内多项先进技术,并配套安装了脱硫、脱硝、电子除尘等环保设施,是一个集节水、节能、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化发电工程。2008年6月,以该工程为主要资产注册成立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两台33万千瓦发电机组相继投产发电,并担负起为河西堡镇居民供暖,以及向周边企业供应低压工业蒸汽的任务。

2010年6月,金昌发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关停了另外两台高污染、低效率的小机组。为解决金昌市区居民冬季采暖问题,服务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生产,2012年3月,金昌发电公司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2014年3月,两台33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投产,并全面向市区集中供暖。

走进位于永昌县河西堡镇的金昌发电公司一厂,入口处绿树环绕、小溪潺潺,厂房四周芳草如茵、亭台相望,若不是高耸的烟囱里飘散着雾气,还误认为进入了一座电力主题公园。这座经历了甘肃省节能减排“第一爆”后建起的发电厂,如今已从单纯发电向以电为基础、供暖供气、电力服务、煤炭物流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

2012年12月31日,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金川区西滩49.5兆瓦风电场并网成功,标志着金昌电网内首家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始并网发电,使我市步入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同步并网发电的新型电源供电模式。为加快风光电产业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开发风光电项目,逐步形成了金川区西坡、金武公路沿线和永昌县河清滩三大光伏发电产业园区,以及永昌县水泉子、金川区西滩等区域的风力发电场。

截至2018年4月30日,金昌地区新能源共有企业38家(含5家武威地区在金并网企业),装机容量达到243.5万千瓦,占金昌全网装机容量的57.46%。其中,光伏发电企业共31家,装机容量203.9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8.11%;风力发电企业共7家,装机容量39.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9.34%。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已占据金昌电网半壁江山。

从常规能源发展到新能源的异军突起,一条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之路徐徐展开。

从孤网运行到联网供电

电是一个特殊的商品,需要建设输配电网络,才能送到千家万户。

金昌的输配电网络形成较晚,电网规模经历了由小到大电压等级、由低压到高压,供电能力由弱(孤立电网)到强(接入兰州乃至陕甘宁青电网)的逐步发展过程。

1963年,由河西堡铁厂发电所6千伏配电门型架出线,建成金昌地区第一条6千伏配电线路(简称河配一回线路)。1965年,由河西堡铁厂发电所出线建成6千伏河配二回线,金昌电网6千伏配电网络初步形成。

1968年7月,永昌电厂建成796矿35千伏供电线路。同年,架设35千伏铁永(铁厂至永昌)线。1969年10月,金昌电网首座35千伏变电站——河西堡铁厂变电站建成投运,此后相继建成东大山变电站、氮肥厂变电站及永昌县、金川区35千伏变电站,初步形成以永昌电厂为电源点,向城乡辐射延伸的35千伏供电网络。

1965年,金昌地区第一条110千伏线路河白(河西堡至白家嘴)一回线建成投运。1966年8月,金昌电网首座110千伏变电站——白家嘴变电站建成投运。1977年5月,河西堡至武威双城35千伏线向外延伸,升压改建为110千伏河武(河西堡至武威白疙瘩滩)线,并相继建成河山(河西堡至山丹)线等110千伏线路23条,形成较为安全可靠的110千伏主干电网。

1976年7月,金昌地区第一条220千伏线路建宁线(兰州建设坪至金昌宁远堡)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同年,金昌电网第一个220千伏变电站——宁远堡变电站建成,结束了金昌电网11年孤立运行的历史。

1990年11月,金昌地区第一条330千伏线路海金(海石湾至金昌)线建成。同年12月,金昌电网首座330千伏变电站——金昌变电站建成。1999年11月,由330千伏金昌变电站延伸建设330千伏金嘉(金昌至嘉峪关)输配电工程,酒泉、玉门电网与金昌、张掖、武威电网联网。

为配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送出,2008年9月,750千伏金昌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9月,作为金昌-酒泉-安西与750千伏永登变电站连接点上的重要枢纽变电站,750千伏金昌变电站建成投运。

通过220千伏、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金昌电网与兰州乃至西北330千伏主网并网,金昌电力由低等级电压向高等级、跨地域、跨地区联网供电方向发展。

在电源和电网建设的同时,我市的发电和供电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完善。

1979年1月,永昌电厂供电所与永昌电厂分离,成立甘肃省电力工业局永昌供电所。1980年10月,永昌供电所更名为永昌供电局。1983年4月,永昌供电局更名为甘肃省电力工业局金昌供电局。2005年3月,金昌供电局改制为甘肃省电力公司金昌供电公司,履行金昌地区电网建设、运行维护、电价执行、电费收缴等行业管理职能。

截至2018年9月,金昌电网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5座,其中33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35千伏变电站26座,安装主变压器96台,总容量448.655万千伏安。35至110千伏输电线路97条,线路总长1222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48条,线路全长645.906千米;35千伏线路49条,线路全长576.743千米。形成了以750千伏、330千伏为主干网架,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逐级辐射外延的多电压等级电网格局。

从电力资源短缺到联通大电网外送,从传统能源建设到新能源的崛起,从厂矿单位自建自用到全市乡(镇)、村、户全部通电,金昌电力工业的起步、发展、壮大历程,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金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开启了金昌电力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发展的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