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女孩甩了高鐵霸座女多少條街?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李建科文

“對號入座”,原本是幼兒園小朋友都懂的常識,但是偏偏有大人非要“特立獨行”。

近日,高鐵霸座事件刷屏,一男一女先後霸座,被網友稱為“霸座夫妻”,再次毀了我們的三觀。

你不懂法沒有教養的樣子,真醜

9月19日,網上傳出一段永州開往深圳北的G6078列車上一名女乘客的“霸座”視頻。視頻中的女乘客,本來買的是靠近過道的座位,卻偏偏霸佔靠窗的座位。列車工作人員反覆與她溝通,請她坐回自己的座位,但女乘客堅決拒絕。還和工作人員振振有詞地爭辯,實力演繹了什麼叫“無理取鬧”。

網友實在看不下去了,評論說:你沒有教養的樣子,真醜。

日本小女孩甩了高鐵霸座女多少條街?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無獨有偶,此前不久,一名孫姓男子在高鐵上霸佔另一位女士的座位,被公安部門給予治安罰款200元,列入嚴重失信人員黑名單,限制乘坐火車180天。

霸佔別人的座位不僅不道德,而且觸犯了我們國家的《治安管理處罰法》。那麼,這個行為到底錯在哪裡?

從法律的角度講,鐵路部門和執票乘客之間屬於運輸服務關係,執票人在上車後和到達終點前,對票上座位享有使用權佔有權,鐵路部門有義務保證乘客得到自己所選擇的座位。他人無理佔座致使執票人正當合法使用權受到侵害,這時乘警和乘務人員應當出面維護執票人的合法權益。

為什麼很多中國式巨嬰,沒有教養?林語堂先生之前說過:“很多中國人只知家庭,不知社會,沒有公共意識,更沒有公共教養。

教養是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是個高頻詞。

什麼是教養?我看到的最好的定義是:

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仔細想想,除了霸座者之外,我們身邊有很多沒有教養的行為。

比如,武漢大學賞櫻季節,一男子跨過護欄,瘋狂地搖晃櫻花樹幹。櫻花花瓣散落一地,如同下雨一般,旁邊很多人起鬨叫好。

陳丹青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有一次在廁所正撒尿,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是個研究生,立刻跑過來站在我後面大聲說:“你是不是陳老師?我是從江西來的,你江西插過隊,我要跟你照個相。”

我非常尷尬,因為我正在撒尿。

他那樣沒禮貌,完全不懂應該在外面等我,不懂得不可以這樣對一個長輩說話。

出了廁所,他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我像人質一樣一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

這樣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來就抓緊,拍完就走,然後跟人說:“你看!我跟陳老師合影。”

一個人讀再多的書,穿再貴的衣服,沒有教養也只是空有一副皮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與“霸座夫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下面的一個故事。

前一陣,看到一段“日本小女孩過馬路”的視頻。這個視頻非常短,只有8秒鐘:

視頻中,司機看到小女孩站在人行橫道邊想過馬路,立即把車停下;

小女孩走到馬路中間,停下來,向司機恭敬地一鞠躬,向司機表示感謝。

就是這麼一個微小的細節,卻令無數人感動和深思。

日本人非常注重教育孩子禮儀。在幼兒園裡會設置禮儀室,老師身穿和服,教孩子如何倒茶、如何敬茶等基本的禮儀規範;進入小學,還會有禮儀課和專門的教材。

日本父母也會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們如何鞠躬,如何保持各種餐桌禮儀。比如,吃東西之前,一定要先說“我開動了”;大人不動筷,孩子也不能先動筷。

所謂教養,全看小事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我們知道,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但是作為父母,你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正確麼?

朋友聚會,一個初次謀面的朋友帶著孩子來出席,孩子的老爸見面先打圓場:“我這孩子,就是從不叫人。”然後話鋒一轉:“唉,只要他的學習成績好,我也懶得管他了!”這位寬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早已習慣了被周圍原諒,知書未必就能達禮。教養,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證!

在中國,沒有誰會告訴你,你家孩子沒有禮貌,但是所有人都會討厭你的孩子,這種討厭會有意無意的波及到你。對於別人家的孩子說不得,不說又看不過眼,只能感嘆一句:“他爸媽怎麼也不知道教育一下”、“把孩子都慣成什麼樣了”、“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

記住,孩子的教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影響。教養體現在小事上。都說父母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下面這些家教的法則,你需要逐條告訴孩子:

1.見人微笑問好,會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父母一定要教給孩子。

2.懂分享的孩子招人喜歡,教導孩子有東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3.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則會給對方留下守信的好印象。

4.不在背後說人壞話,即使讓你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也要尊重別人的不同。

5.不隨便動他人物品,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用別人東西之前要詢問對方的意見。

6.不要輕易評價別人的東西,更不要有事沒事就做負面評價,比如:你新衣服好醜,你家房子好小。

7.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不麻煩別人;麻煩別人時,要積極道謝,不強人所難。

8.在電影院、圖書館等的公共場合,不要大吵大鬧。

9.吃飯時不發出聲,不隨意轉盤,不翻菜,不要夾光自己喜歡的菜。

10.咳嗽、打噴嚏、打哈欠時捂住嘴巴。

總之,細節之處見教養。

馬丁·路德·金曾說過:“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這種深入骨髓的教養,願你我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