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詩詞去旅行:綠樹蔥蘢的桂山島

過零丁洋

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從珠海香洲港起錨,迎著海浪行駛不到一個小時,船就靠上了17海里開外的桂山島。

沿海島邊緣走不多久,猛一抬頭,一座矗立在山坡上的高大石雕像撲面而來:腰挎利劍,靠山面海,日夜俯瞰這片遼闊海疆潮起潮落(圖一,羅珣攝)。雕像山腳下的大石碑上,赫然寫著“文天祥文化廣場”。

同行的珠海博物館文史專家楊長征說:“700多年前,文天祥寫下這首《過零丁洋》,嘆盡獨撐危樓的孤寂和英雄末路的悲壯。可如今你再看一看,這伶仃洋上穿梭不息的船舶,這一個個海島上如織的遊人,哪裡還有‘零丁’?”一番動情話,說得大家紛紛點頭。

廣東珠江口,深圳西邊,有一座島,名喚內伶仃島;再往南去,完全出到珠江口外,又有一島,名喚外伶仃島。兩島之間,北起虎門,南達港澳,寬約65千米、水域面積約2100平方千米的喇叭口形狀海域,便是伶仃洋。而桂山島正好位於內、外伶仃島之間的中點位置。

公元1279年隆冬,經過多年抵抗最終被俘的南宋宰相文天祥,被元軍統帥張弘範押解著橫穿這片海域。船剛過伶仃洋,張弘範予以紙墨,讓他寫信勸降仍在前方新會崖門一帶堅持抵抗的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傑。沒承想,文天祥沉默稍許,提筆揮就這一篇千古絕唱,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高傲的張弘範也深受震撼。

站在桂山島山頂上眺望,萬里晴空下,碧波滾滾,一座座綠樹蔥蘢的島嶼,猶如一顆顆綠色的寶石,散落在廣闊無邊的水面上;白色的水鳥恣肆長空,忽而一飛沖天,忽而一紮入水;海風清朗而豪邁,帶著微微的嘯聲撲面而來,頓覺蕩胸生層雲,全身湧動一股浩然之氣……

7月11日,文天祥第24世後人、當代設計家文元衍來到桂山島。在文天祥廣場上,面對先祖的雕像和眼前浩瀚的大海,文元衍感慨萬千。

700餘年滄海桑田,正如楊長征所說,同樣這片海,如今已是天壤之別——海不再寥落,島也再不零丁。

氣勢磅礴的港珠澳大橋躍水而出,飛架東西。大橋兩邊,往來船舶承載著繁盛的對外貿易,早把珠江口變成全國航運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美麗壯闊的伶仃洋,正敞開她的胸懷,笑迎四面八方客,讓更多的人欣賞她的美,感受生活的多姿與浪漫。

伶仃洋上島嶼星羅棋佈,光珠海就有140多個,號稱“百島之市”。近年來,珠海在伶仃洋旅遊開發中大力推行海島全域遊,通過日益密集的客運航線,將具備旅遊開發條件的海島勾連起來,並不斷優化島上的配套設施。當年鮮有人踏足的海島,如今賓客盈門。

就桂山島而言,被譽為伶仃洋的一顆明珠,也是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諸海島中離市區最近的一個,每天5船遊客來到這裡,享受蔚藍色的大海、清新的空氣、成蔭的綠樹和嶙峋的奇石等構成的“世外桃源”。

桂山島不僅有獨特的人文歷史價值,更因為處於鹹淡水交接區域,魚、蝦、貝、藻種類繁多,如今已成為釣魚人的天堂,有我國目前惟一劃定的對外開放的遊艇垂釣區。近年來,桂山鎮政府已舉辦多屆國際國內釣魚比賽,並在周邊海區投放人工魚礁及戀礁魚苗以培植海釣資源(圖二為桂山島邊停靠的漁船。羅珣攝)。

在香洲港碼頭排隊上船的遊客中,有一多半都帶著長長短短的長條形箱子,或背或拉,風塵僕僕。初來乍到的我們,當時還不明所以地打聽:“你們是樂團來表演的,還是攝影協會的?”引得一位叫劉琳的女士哈哈大笑:“都不是,這裡面都是漁具啦!”原來,她和老公每週都上島釣魚,已經成為這裡的常客。

很難想象,陸地面積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僅2100多人的桂山島,如今每日的流動人口竟達6000多人。不僅桂山島,今年“十一”黃金週,萬山區所屬海島接待遊客累計超過3萬人次。如何在經濟發展、旅遊開發的同時,保護好海洋生態和海島環境,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協調發展,成為這片海域承載的新使命,有待珠海、深圳以及沿線各城市在改革探索中找到答案。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0日 08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