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然氣迎來“2.0 時代”,市場價格、貿易規則都將被重塑

11月12日,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中國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管道氣以及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為7206萬噸,同比增加三分之一。

我國天然氣進口數量增加的背後,其實暗含著天然氣市場貿易格局整體的變化。

全球天然氣迎來“2.0 時代”,市場價格、貿易規則都將被重塑

根據國際天然氣協會預測,歐洲地區天然氣進口量佔全球的份額將從63%逐步降低至38%,而亞洲地區天然氣進口量所佔份額將從36%逐步攀升至58%。可以預見,未來全球天然氣貿易將從大西洋盆地轉向太平洋盆地,而且這種趨勢在2025年後將變得更加明顯。

隨著天然氣尤其是LNG資源供應在全球流動性日益增強,地區間的天然氣貿易互動將更加頻繁。預計過去多年來形成的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個區域性天然氣價差有望縮小,天然氣“亞洲溢價”也有望得到緩解乃至逐步消失。

從目前情況看,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將很有可能走上一條上世紀90年代石油市場曾經走過的市場化之路。隨著天然氣行業逐步邁入“2.0時代”,天然氣將更加具備獨立大宗商品的特性,也可能會逐步形成相對獨立的“商業週期”。預計,未來全球天然氣市場價格的波動性將日益增強,參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也會增大。

全球天然氣迎來“2.0 時代”,市場價格、貿易規則都將被重塑

同時,隨著全球LNG供應日益充裕,LNG貿易方式和策略正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照付不議”商業模式開始遭遇挑戰。具體來看,變化有兩點:

首先,短線交易合同規模不斷增大。

根據IGU統計,截至目前全球非長期協議的天然氣合同已經達到30%,比2010年之前的15%翻了一倍以上;平均合同年限只有7年,比2010年之前的15年大幅縮短;合同規模只有75萬噸/年,比2010年之前的150萬噸下降了50%。目前LNG現貨與短期合同(短於3年)交易市場規模約為7000萬噸/年至8000萬噸/年,預計到2020年達到1.6億噸/年,將佔到全球LNG銷售量的40%。

其次,LNG貿易合同限制性條款逐步減少。

根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預測,2017年全球新簽訂的合同中35%沒有目的地條款限制,部分亞洲買家(比如日本JERA公司)已經明確表示不再簽訂帶有目的地限制的合同,並且要在2030年前後將現有長協合同縮減一半以上。

上述變化,或將對天然氣進口量不斷增加的中國帶來挑戰和風險。因此,如何適應新的形勢變化,積極參與全產業價值鏈的重塑,並通過多種手段最大可能規避風險、獲取收益,成為擺在石油公司以及其他市場參與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全球天然氣迎來“2.0 時代”,市場價格、貿易規則都將被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