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情商更能決定人生高度的,其實是你的“學習力”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說情商比什麼都重要,有人特別能說,有人特別能處理事情,於是他們在社會上都很容易站穩腳跟。

但是除了一些特別的天賦,其實很多東西是可以不斷學習並獲得提高的,情商亦是如此。

在現代社會,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就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它。

學習真的重要嗎?

從出生起,學習就是伴隨我們一生的事情:學習知識技能,學習建立人際關係,學習提高工作效率等。

然而很多人興致盎然,面臨的情況卻是這樣的:讀完一本書,卻不記得講什麼;美劇看了一籮筐,英語還是磕磕巴巴;公眾號、牛人帖,一個都沒落,卻還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

相比之下,那些遊刃有餘的學霸,不僅成績優異,還有拿得出手的特長。進入職場後,也一路開掛,成為人生贏家。

比如美國雙料冠軍喬希·維茨金,9歲起,便8次獲得全美國際象棋冠軍,13歲獲得“象棋大師”頭銜。縱橫西方棋壇10年後,他又研習太極拳,21次獲得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太極拳王”。

如果說象棋是這位冠軍的天賦,那麼如此南轅北轍的“太極拳”,而且是在青年時期才學習,並非“從小鍛鍊筋骨”,他是如何打通自己練拳的“任督二脈”的?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其實是學習力。缺乏有效的方法,只會消耗天賦,陷入低質量的學習。

維茨金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入《學習之道》一書中,向讀者分享了任何人都能掌握,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終身深入學習法。

比情商更能決定人生高度的,其實是你的“學習力”

值得閱讀的好書

為什麼有些人沒辦法持之以恆?

前幾天和朋友一塊報名健身,朋友興致勃勃地買了裝備,但才去了幾次就意興闌珊了,認為自己沒有運動方面的天賦。

作文寫得不好,因為天生沒寫作細胞;工作沒起色,因為自己個性散漫,不適合這種細緻的工作……

你也是這樣的嗎?

種對於學習能力的認知,心理學家將之稱為整體理論,持整體理論的人傾向於將成敗歸結於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能力水平。認為自己的綜合智力或技能水平是一個固定的、無法繼續演變的“整體”。 例如,我一讀書就犯困,天生不適合學習;我籃球好,是因為我運動神經比較發達。

而與此相反的是漸進理論,更多地把成敗歸結為自己的努力,認為一個人的成長是漸進的,凡事皆有努力的空間,只要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就能獲得成功。

事實上,從天賦歸因,為自己找藉口,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其實,任何人只要專注於一個領域,付出足夠努力,即便不一定能成為專家,至少也能躋身所在領域的前10%。

遇到困難,與其被動接受現實,不如主動改變,調整戰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套路、技巧能吃遍天嗎?

很多人喜歡講“套路”,尤其是在學習某項技能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蒐集各種套路、技巧。

比如要學習PPT、素描,類似《讓PPT做得更漂亮的6個技巧》、《七天學會素描》等乾貨滿滿的文章沒少收藏。

剛入門就能學到大招,坐擁大神牛人的技巧,一種也不過如此、手到擒來的錯覺讓人頗為享受。

然而一味走捷徑,而不是想著花功夫夯實基礎,就如同高屋建瓴,華而不實,到後期更容易放棄一切努力。

維茨金提出,讓我們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在學習過程中,深度勝於廣度,質勝於量。所有的絕妙創意或“神來之筆”,無一不是以紮實的基本功為根基的。

美國鄉村有一位家喻戶曉的“摩西奶奶”,她從76歲才開始繪畫,雖然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在2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共創作了1600幅作品,成為美國著名的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摩西奶奶:我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或許你曾也有過夢想,只是被現實、被生活磨成一剪影,但是如果連76歲的姑娘都能為了自己所愛去學習,那你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有什麼理由說自己學不會?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只要你行動起來,就已經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比情商更能決定人生高度的,其實是你的“學習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