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征途:翻閱女冒險者的旅行筆記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幾年前的一次長途飛行,我帶了柏瑞爾·馬卡姆(Beryl Markham)的《夜航西飛》在身邊,七八小時的航程裡,來回將書裡二十四個故事翻了個遍,最愛的還是夜航這個章節,神秘、帶感。

“我們要去距離這裡三千六百英里的地方——其中兩千英里是連綿不絕的海洋。一路上大部分時間是夜晚。我們將趁著夜色西飛。” 1936 年 9 月,柏瑞爾駕駛著一架名為“銀鷗號”的飛機,由倫敦出發,橫跨深夜和大西洋,途中經歷了兩次引擎熄火,最後降落在加拿大東部的沼澤裡,成為了歷史上首位單人由東向西飛越大西洋的人。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柏瑞爾·馬卡姆:飛機現在正對我說話。它說“風力合適,夜色美麗,所有的要求力所能及。”

柏瑞爾·馬卡姆是很多人喜歡的女性作家,當然她一定不會由著我或其他任何一個人這麼稱呼她,寫作於她只是生活中的一次怪異插曲,飛行員、馴馬師或者農場主,才像是她可能會接受的標籤,又或者說,她不接受任何標籤。

瑪莎·蓋爾霍恩(Martha Gellhorn)雖然與柏瑞爾只有一面之緣,卻很是惺惺相惜,她在給她 1984 年再版的新書序言裡寫道:柏瑞爾˙馬卡姆不是尋常的肯尼亞喀耳刻女巫(希臘神話中的巫術女神,善於用藥)……讓眾人著迷是容易的事,那是她天性使然,而且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學識與冒險。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柏瑞爾·馬卡姆(Beryl Markham)

類似的冒險,瑪莎也經歷過不少。她是美國 20 世紀最偉大的戰地記者之一,多次深入爪哇島、芬蘭、中東和越南等地報道戰爭,而她另一個身份可能會更叫人意外——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

兩人於西班牙內戰期間相識,1940 年戰爭結束後結婚,可惜婚姻只維持了 5 年。第一年他們租住在古巴的觀景莊,後來又一起去旅行,由此有了瑪莎那本曖昧的《我和另一個人的遊記》(Travels with Myself and Another)。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瑪莎•蓋爾霍恩:我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註腳!

伍綺詩小說《無聲告白》裡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瑪莎的困擾在於,她成為了鼎鼎大名海明威的註腳,這在大女子的瑪莎看來實在接受無能,於是整本旅行日記裡沒有一處提到海明威,連書名也隱晦地用了另一(Another),旅行也好,書寫也罷,都是自我的表達。

上個月在蘇州,特意去了趟誠品書店,上上下下四層逛下來,單單被一本橘色封面、口袋大小的《香港假日》吸引了去。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項美麗,艾米麗·哈恩(Emily Hahn)

作者叫項美麗,一個很上世紀的內地名字,卻屬於一個美國女人。1935 年,當時還是艾米麗·哈恩的她隻身來到上海,5 年後又輾轉來到香港,其間在香港的生活與見聞,便是這本自傳性質的《香港假日》了。

說是假日,其實是作者風趣,那幾年正是戰時,英國人從九龍撤到港島,本是懷著去過個週末的心態,卻沒曾想會是一段被無限拉長了的無奈“假期”。張愛玲的文裡寫,香港淪陷那會兒,出門買吃的,不遠處就是屍體,項美麗見到的情形,並不會比師太好一些。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項美麗:我要一頭扎進中國、扎進戰爭、扎進真正的生活了

假日並非假日,卻很香港,酒吧依舊開著,餐廳也在營業,旗袍店的太太小姐也會照舊來定做新裳。炸彈過來先躲,完了撣一撣頭上的灰,禮樂繼續。我們也得以窺見,在那個萬物皆是裂痕的時代,也有光照進來的地方。我們四處旅行,從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到別人待膩了的地方,尋的不就是這一束生活之光麼。

今年的上海書展上,《魚翅與花椒》

是大熱門,魚翅是西方最神秘的食材,花椒則是東方的代表,很多人拿來當饞書看,其實它也是部冒險片,一個西方女孩在東方的味覺冒險:湖裡釣魚、山裡挖筍、到漢源尋娃娃菜,非典時期入湖南、和土官鄉紳鬥智勇,比本地女娃子還野上幾分。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英國姑娘扶霞

英國姑娘扶霞, 1994 年來成都上學,正好趕上了好時候,“那些最最簡陋的蒼蠅館子端出來的中餐,也比在倫敦能找到的任何一家要好吃。”打定主意後,以後遇到的食物不管多奇怪,她都要試一試,於是噩夢般的皮蛋也硬著頭皮上了,看到兔頭、腦花等令西方人毛骨悚然的食物,最開始一百個不情願,嘗後卻也愛得無法自拔。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扶霞踐行的“味蕾的冒險主義”

文化的碰撞,往往最先發生在餐桌上,味蕾的冒險主義,其實是旅行中最開放的姿態了。

“在我看來,整個人類都正經歷著艱難,男人與女人應該而且將會結伴而行,從傷害我們大家的偏見與愚昧中解脫出來。但是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擁有勇氣和意志力,永遠走她們選擇的人生路,無視任何約定俗成的界限。” 瑪莎在《夜航西飛》序言裡的話,如今看來尤其應景,她和上面提到的幾位女性一樣,都是我崇敬的,她們自是比一般人多看了些風景。聽智慧的老人說,使人“活得更多”的途徑:

讀與遊,普通人做的是單選題,她們都勾了全選。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Miya

自由撰稿人

撰文 / Miya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勇敢征途:翻阅女冒险者的旅行笔记

Copyright © 2018 NYTimes Travel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