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哈特:初創企業需抓緊“剩餘控制權”

奥利弗·哈特:初创企业需抓紧“剩余控制权”

時代週報記者 梁耀丹

“一個新的商業公司需要企業家或者資金來拓展公司業務,那麼控制權的問題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勸說的是,公司的CEO或者企業家應該取得公司未來發展的控制權,從而在未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議和贏取更好的發展。”

2018年3月12日,廣東佛山,第八屆諾獎得主中國行論壇上,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哈特教授現身會場,精彩詮釋了這一在經濟學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完全契約理論”的精髓。

當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場以“世界競爭格局大轉變下企業價值鏈的重構與創新”為主題的論壇,奧利弗·哈特與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及多位專家、企業代表,共同探討變化之中的國際經濟格局、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和企業價值鏈的創新重構等諸多問題,力求在新的商業競爭中,為企業解讀和詮釋佔據制高點的全新中國方案。

不完全契約理論

作為不完全契約理論的集大成者,哈特從企業的產權理論入手,通過建立嚴格的數學模型,奠定了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核心部分。而這一套理論也被公司金融、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產業組織等廣泛運用於實踐當中。正是由於對契約理論的重大貢獻,哈特也因此獲得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第八屆諾獎得主中國行論壇上,哈特向公眾分享了這一理論的誕生以及它的實際應用,而中小企業融資成為了哈特重點關注的問題。

當前中國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也因此誕生了眾多的初創型公司。從初創公司到獨角獸,再到敲鐘上市,成為了眾多企業夢寐以求的成長軌跡,但也幾乎不可避免地面臨融資的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完全契約理論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哈特假設的前提是,由於諸多不確定性,A公司和B公司寫的一份長期合同將不可避免地是不完整的,誰有權決定合同上沒有談及的東西,那就是誰有“剩餘控制權”?也就是關於剩餘控制權的分配問題。

奧利弗·哈特進一步指出,債務合同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藉助債務合同,企業家承諾向投資者按時提供固定的支付資金,如若遵守約定,企業家就會保留對項目的控制權。否則,企業控制權就會轉移到投資者,而投資者可以決定是否替換該企業家或出售項目。

當然,債務合同無處不在,雖然相比於初創企業,它們可能更適合成熟的公司。不過,這種方式迫使企業家交出一定的現金流,而不是以其他方式私自使用企業的現金流。因而,企業家和投資者在權力和資金上達成了某種平衡。

“剩餘控制權”的中國意義

事實上,哈特的“不完全契約理論”在中國企業的價值鏈重構與創新的實踐中已經初顯效應。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司海健表示,公司正是通過眾多海外技術企業的併購成為新能源行業中的佼佼者。不過,他指出,無論是誰擁有企業的控制權,都要符合整個公司的最大利益,而且關鍵是要激勵公司的核心人員。

在李稻葵的演講中,他指出,哈特的“剩餘控制權”在國有企業改革以及新型企業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於新興的企業而言,資金的所有者往往擁有企業的控制權,但從企業的長期發展來看,控制權的歸屬至關重要。李稻葵認為,必須把控制權交給企業中最有創意、最有想法的人手中,“我呼籲民營企業家、創新企業家要有控制權的思維,也呼籲證監會、交易所進行同股不同權機制的改革,這樣才能夠真正把創新企業引回到中國”。

李稻葵認為,創新企業家應該要有控制權的思維。“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學習納斯達克,我們也應該搞A股、B股,這樣才能夠真正把創新企業引回到中國,從而鼓勵我們中國的創業者在資金量不夠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擁有最終的剩餘控制權。”

企業價值鏈重構

海聞則在演講中指出,在現今中國結構轉型及企業創新中,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從滿足物質生活到追求生活質量的階段,在消費升級中,既要從便利等新消費中需求發展,更要通過“源創造”創造需求、引領需求。

隨著當前世界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競爭格局和消費習慣的歷史性轉變,企業價值鏈正在經歷著從強調單個企業競爭優勢,向強調多個企業甚至是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的方向發展。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價值鏈的重構與創新成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重獲競爭優勢的關鍵點。

比如,新時代中國產業結構轉換,新需求拉動新的產業發展,以此帶動新設計、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現。而新興產業則成為各國積極制定標準爭奪行業話語權的重要領域,尤其在新材料、機器人、物聯網等領域。圍繞著技術研發、配套基礎設施的競爭日益激烈,此外,國家、行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會呈現多樣化。

海聞認為,在近幾年國家大力鼓勵創新的浪潮之下,創新創業要找準方向。海聞在論壇上分析了當前企業創業常見的四種創新模式:源創新和改進型創新、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創業一定要符合經濟和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僅僅只是滿足需求,更是倡導和引領需求。目前我們更缺乏的是顛覆性的創新,不能跟著別人走。”海聞說道,“源創新是顛覆性、根本性的,甚至可以引領一個新的行業,我相信中國也到了這樣一個時機。”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