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钢:CBA小外援的“终结者”

北京首钢:CBA小外援的“终结者”

北京首钢,防守至上

行至第11轮,CBA得分榜已被小外援完全统治,包揽得分榜前9位坐席。其中得分王皮埃尔杰克逊场均得分更是高达45分,令人咋舌。此前皮埃尔杰克逊与弗雷戴特63分VS 75分的大战也刷新了人们对于CBA飙分大战的认知。

不过,也有一支球队专门和小外援作对,那就是北京首钢。

在弗神豪砍50分于五棵松带走胜利之后,北京队外线防守尖兵王骁辉回归球队,并进一步强调全队协防。在最近几场比赛中,首钢将小外援限制的欲哭无泪。

11月6日,北京 VS 上海,弗雷戴特21分3失误,场均37.8分;

11月9日,北京 VS 广厦,福特森14分8助攻3失误(19中5),场均25分12助攻;

11月11日,北京 VS 浙江,邓蒙25分,三分9投1中,场均39.8分;

11月13日,北京 VS 同曦,乔-杨8分,12中3,场均30.1分;

为什么北京队对于小外援防守强度如此之高,能够限制住他们的发挥?

单人领防+全队协防包夹

北京首钢:CBA小外援的“终结者”

首钢很少采用联防,防守以人盯人为主,结合半场紧逼等变招。

王骁辉,雅尼斯嘴里给他永远打A的男人,他的回归为首钢的外线防守增加了很多筹码。由于张才仁和段江鹏在横移速度方面并不突出,防守速度型小外是王骁辉是首钢的不二人选。

但即便王骁辉是知名防守悍将,光靠一人也无法守住身体素质远超自己的小外援,且防守小外援很容易陷入犯规麻烦,张才仁和段江鹏必须要适时顶上,例如对阵浙江队的比赛王骁辉仅出场24分钟便6犯罚下。此时,结合全队的包夹防守与协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通常情况下,在防守小外挡拆战术时,北京队会采取包夹小外,利用防守轮转去弥补对手内线空切的战术,避免换防出现小打大的局面,延误小外出球。

在1V1的情况下,内线则会以包夹协防小外为优先,同时侧翼收缩保护篮下并争抢防守篮板。

车轮战+全队协防给予小外援极大的防守压力。当小外援体力下降时,一旦比分处于紧咬状态,会更让他们陷入急躁的情绪,试图通过超远距离三分打开局面。这种情况虽然也有神仙球的可能,但更大概率还是白白将球权送给了北京首钢。

阵地战坚持打成功率,减少攻防转换限制小外援快攻

速度和个人能力是小外援极大的优势,而在攻防转换的快攻推进当中,这种优势是发挥最淋漓尽致的。由于内线无法退房及时,打对手防守阵型立足不稳,或制造犯规,或分球助攻,都成功率极高。

为此,首钢队强调在阵地战中创造更好的出手机会,绝不“浪投”,寻求空位出手提升命中率。同时内线球员快速退防,很多时候甚至放弃了前场篮板的争夺,仅靠侧翼球员去冲抢碰运气。(首钢篮板能力依旧是一大软肋)

当然,防守攻防转换球很大程度还是要建立在防守人的身体素质、进攻成功率以及前场篮板之上。原先孙悦深谙此道,经常单枪匹马快速回防,送出令人振奋人心的封盖。但如今首钢缺乏这样的防守人,前场篮板又不占优势,一旦小外援冲起来还是很难阻挡。可以看到,战胜广厦的比赛当中,福特森和赵岩昊利用快攻打出了不错的进攻终结,也是全场福特森仅有的几个舒服的球。所以对于首钢来说,与强队掰手腕,拖慢节奏减少进攻回合、增加命中率减少攻防转换还是目前的上上之策。

外援积极性是全队防守轮转的保障

北京首钢:CBA小外援的“终结者”

在CBA当中,外援大部分拥有诸多所谓“特权”。不用积极参与防守,便是其中一条。

团队防守建立在战术纪律以及积极性之上,有一个人的消极怠工,防守轮转就会造成巨大的问题,导致对手得到空位机会,同时很可能影响到其他人的防守积极性。

在这一点上,北京首钢的双外援虽然进攻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在团队性上确实相当到位。

AJ经常身先士卒,在防守积极性上丝毫不输给国内球员。大汉更是满场飞奔,防守中回防速度极快,协防到位。双外的态度成为首钢团队防守的基础,致使每一个环节能够按照战术进行执行。虽然由于缺乏内线硬度致使球队篮板与对内线的防守经常顾此失彼,但首钢对于小外的限制还是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来。

当然,再坚固的矛也有被攻破的时候。不说外援,对阵辽宁时本土球员郭艾伦便曾将首钢引以为傲的防守通过突破打穿。笔者也非常期待,当首钢再次遭遇已磨合成型的广东时,能否找到限制其小外援以及赵睿引领的快打旋风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