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朝圣梅里

朝圣梅里

——和建聪·拉玛人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年我转山转水,只为祈求你的平安。

——题记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冬日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

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省第一高峰,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雪山”的美誉。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保护神。

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但实际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脉。那座小山脉在当地被称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脚下的一座村庄也被称为梅丽水(又作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说拉曾归面布,海拔5229米。这个错误主要源于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地测量。当年,一支解放军测量队到德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记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图以后如此标注出来。从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这个名字也彻底压过了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这个称谓。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卡瓦格博山下的村庄

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的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朝拜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卡瓦格博属羊,每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据传,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及噶玛噶举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巴地区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的转经活动至少已经持续了700多年。

2011年8月下旬,我和斯那此里怀着虔诚的心,跋涉数百公里去朝拜我们心中向往已久的神山——卡瓦格博。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升平镇全貌

一、德钦 德钦

从香格里拉出发,汽车沿国道214线一路往北,过了纳帕海,公路随着群山的起伏变换着轨迹,从尼西缓缓向下,穿过幸福村,顺着岗曲河的方向前行便到达金沙江岸了。红色的金沙江展现在眼前,宽阔的激流一往无前地朝着南方而去。由于214线奔子栏至德钦段正在进行改造工程,我们只能绕道四川甘孜州的得荣县,从另一侧的山路翻越白马雪山。从岗曲河和金沙江交汇处逆流而上,过伏龙桥,再往前走约10多公里,就到达四川甘孜州得荣县子庚乡瓦(哇)卡了。

瓦卡对面是德钦县奔子栏镇,与四川甘孜州得荣县仅一江之隔的奔子栏,气候炎热,盛产黄果等热带水果。而瓦卡则以西瓜的甜蜜而著称。瓦卡和奔子栏镇之间有吊桥连接便于通行,两岸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较为活跃。我们在瓦卡稍作停留后便继续上路。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金沙江畔的奔子栏小镇,对面是四川甘孜州得荣县瓦卡

8月的金沙江峡谷,夏天的威风还肆意横行,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水在脚下流过,江岸的沙滩上,偶尔见几个小孩子在嬉戏玩耍、垂钓,两岸巍峨而倾斜的山上,岩石裸露,植被稀少。生长得最多的是仙人掌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矮小灌木,仙人掌在公路上下的悬崖峭壁之上顽强地生长着,挂满火红色果实的仙人掌让人垂涎欲滴。

从瓦卡到定曲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处约有20余公里,过金沙江大桥,继续逆流而上,从主干道转入白马雪山脚下叶日村附近的一条简易乡村公路,开始翻越白马雪山。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秋天的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又称白芒雪山,位于德钦县境内,地处横断山脉中段,为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海拔5430米。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故而得名“白马雪山”。从香格里拉到德钦,必须要翻越这座海拔5430米的雪山,雪山垭口处的海拔约4200米。214线香格里拉至德钦段改造工程完成后,将大大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今后,人们再也不必翻越这座海拔5430米的雪山了。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向上,从海拔2000多米炙热的金沙江岸一直向上翻越到海拔4200米的白马雪山,垂直高差达2000余米,到了半山以上就开始感觉有点冷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更不要说在初秋的高原。还好沿途旖旎的风光和飞舞的经幡让旅途轻松愉悦。初秋的白马雪山雨雾蒙蒙,带来些许的寒意,车窗上逐渐泛出一层薄薄的水雾。车窗外的白马雪山,原始森林的生态系统一览无余,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大片大片地生长着,厚厚的苔藓铺满大地。林间大片的落叶松正悄悄泛黄,枫树微红的叶子,凋谢的杜鹃花朵,在暮色苍茫的大地上五彩斑斓。途中有附近村落的藏民在清理公路,看见过往的车辆,便拉开哈达横在路中间,敲开车窗,先敬上一杯青稞酒,然后向我们讨要了一点清理公路的费用。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白玛雪山U形谷

白马雪山盛产虫草、松茸、雪茶等特产,故而在这条路上,是生意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在半山的公路旁,有几所生意人、附近藏民们建造的房屋,还有些人在这里常年居住。向往来于这条山路上的游客、信徒及各种各样的人兜售一些特产、饮料等。

到达白马雪山垭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和斯那此里在垭口附近的地方留影,已期纪念这次朝圣之旅。从垭口往下走,沿途都是机械设备在施工作业,路况较差。山路随着山势缓缓下降,下到一半山路的时候,澜沧江西岸的卡瓦格博露出了它的真容,清秀脱俗,一尘不染,美轮美奂,自在而高雅,仿佛迎接从远方而来的信徒。斯那此里说能第一次来德钦便看见卡瓦格博这是吉祥的象征,我心里不由得欢喜起来。也对这次朝圣之旅更加充满好奇。

当汽车下至雾浓顶,翻过雾浓顶一转眼就看见了在山沟中放置的德钦县城。县城呈条状顺着山沟布置,相对于两边的高山巨壑显得那么渺小。德钦,我来了。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雾浓顶观景台,远观梅里

德钦升平镇,旧时称阿墩子,据说这个称谓源于丽江纳西族的语言。我和斯那此里准备先回他的老家,于是先去菜市场买了一些东西。之后去了公司老板在德钦县城的家,那是一栋在214线进入德钦方向公路上方老式的砖木结构房屋,依山而建,也是恒大公司总部的办公地点。我的表哥在这里工作,负责三岔河电站的各项事务。在来之前我就和他通过电话,因此对于我们的到来他没觉得意外,只是问我感觉德钦怎么样?我说还好。我很久不见的表哥,依旧沉默寡言和低调。

和表哥简单的闲聊之后,丹总、阿尼此理都吉等领导视察完电站以后回到办公室。丹总说明天先不要去,组织搞一下野外烧烤,还命人去准备。对于老板的盛情,我们俩都非常感激。之后我们一起去吃饭、喝酒观看表演。到了晚上,领导同志们似乎有点喝高了,而我也有点醉意,晚上回去是不可能了,我和斯那此里只能下榻卡瓦格博酒店,等待第二天回去他的老家。

德钦,是我朝圣梅里的第一站,也是最为匆忙的旅途。我想:我只不过是德钦的一个过客,而德钦不也是我匆匆的过客么?

散文:朝圣梅里

德钦:卡瓦格博主峰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