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與華為纏鬥5G,博通來攪什麼局?

■文 | 呂永奇

■來源 | 人民創投(renminct)

高通與華為纏鬥5G,博通來攪什麼局?

天氣越來越冷,5G越來越熱。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很直觀,感官可直接體驗;後者則更為抽象,需要觀察思考方能瞭解。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5G不僅將逐步取代目前普遍應用的3G和4G,而且在它統治期間,我們將實現萬物互聯,在驅動信息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形成數以萬億計的價值鏈。誰在5G技術上贏得先機,誰就將在十年內乃至更為久遠的未來佔據主動,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加遼闊的財富版圖。

基於這個原因,相關企業早已展開佈局。普通人對此無所察覺,但在行業最前線,伴隨著5G時代大幕的徐徐拉開,角逐早已白熱化。在眾多參與者中,高通與華為近兩年來的明爭暗鬥尤為搶眼。為了奪取含金量巨大的5G領導羊地位,它們在技術突破上緊緊咬住對手,你追我趕,上演了一場扣人心絃的暗戰。

然而作為高通世仇的博通卻在此時突然殺出,毫不掩飾地向高通提出收購意向。如果這場總價格超過1300億美元的交易最終成功,這將會是通信設備領域金額最高的收購案。但顯然,高通對博通開出的條件毫無興趣,乾脆利落地拒絕了後者。在5G話語權的爭奪上,高通與華為的激烈博弈恐怕還要繼續。

高通與華為纏鬥5G,博通來攪什麼局?

1

行業格局劇變

從深圳市南山區阿里巴巴大廈出發,驅車沿科苑大道經沙河西路和南坪快速等直插東北,在坂田區五和大道南端停下,一路上經過8個紅綠燈,行程約28公里。這是高通深圳創新中心到華為深圳總部的距離,不堵車半小時內即可走完。

不過高通和華為之間的心理距離無疑要遠得多。

一直以來,高通依靠超強的技術實力,向通訊行業眾多下游廠商銷售手機芯片以及收取高昂的專利使用費,過著躺著數錢的日子,但現在黃金時代似乎正在遠去。就在11月2日凌晨,高通披露最新一季的財報,其中淨利潤同比大幅下跌89.7%。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有高通在財報中提到的,比如自己與蘋果之間一場曠日持久的訴訟以及由此引起的蘋果應交專利費用的拖延;也有它沒有提到的,比如近年來漸次崛起的一眾競爭者在幾乎在整個行業鏈條上對其市場份額的蠶食。其中對高通威脅最大的,或許就是後來居上的華為。

這不僅僅在於華為植根於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並且發展極為迅速,更在於它帶來的巨大挑戰並不侷限於對高通當前市場份額的分割,同時還聚焦於對下一代通信技術制高點——5G的爭奪。目前,雙方正竭盡全力,試圖讓國際電信行業的標準組織選擇自己的方案作為5G的核心技術標準——這事關5G時代天文數字的技術專利費和設備銷售額——因為誰的方案被選為標準,也就意味著其搶先研發申請的專利會成為核心專利,生產企業無法繞過,必須繳納高額專利費。

如今伴隨著華為崛起,行業格局劇變,高通開始面臨強勁挑戰。2016年11月17日,國際電信行業的標準組織選擇了華為提供的Polar Code作為5G的短碼解決方案。一時間,“華為碾壓高通”,“引領世界5G發展”的說法四起,在業內引起巨大震動。

在華為的緊逼之下,高通似乎越來越不輕鬆。

高通與華為纏鬥5G,博通來攪什麼局?

2

同步已成默契

華為的異軍突起可能讓高通深感焦慮。剛剛過去的十月裡,高通動作頻頻,被外界解讀為宣誓自身目前的引領地位。

在新一季財報發佈前的10月底,高通在自己的深圳創新中心設立了技術展示中心,這是高通在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設立的第一個技術展示中心。在那裡,高通全面展示了自己在5G等無線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領先技術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在阿里巴巴大廈辦公區,高通召開了一場媒體分享會。在會上高通工程技術副總裁範明熙詳細介紹了5G在垂直行業的廣泛應用前景。同時他還特意強調,“高通正在引領著全球的5G之路。”

範明熙的話也有著現實支撐。因為就在10天前,高通在香港宣佈推出首款面向移動終端的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驍龍X50,在業內首次實現了28GHz毫米波上的5G數據連接,這被視為是一個全球性突破。執行副總裁兼QCT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在現場進行了展示,並表明驍龍X50系列將支持於2019年上半年商用推出的5G智能手機和網絡。

而幾乎在此前後,華為也毫不示弱地宣佈,自己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次跨地域場景下的5G高清語音通話。這種同步似乎早已經成了一種“默契”。

在2017年2月下旬,高通與華為在同一天發表聲明,分別宣佈自己布完成新規範下的5G連接。2016年年底,兩家又分別拿下了eMBB場景下控制信道的短碼編碼方案和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各下一城。不僅如此,兩者的同步還表現在其他諸多方面。高通推出驍龍手機處理器,華為推出麒麟芯片;高通進軍服務器芯片市場,華為也發佈自研服務器樣機;高通做V2X-LTE網絡推廣,華為也馬上跟進。

更有意思的事發生在今年8月下旬,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相關會議上,高通和華為角逐5G標準制定組織中一個關鍵崗位的人選,結果代表高通的陳萬士是一位中國人,而代表華為的BrianClasson則是為數眾多的華為外籍專家中的重要一員。儘管高通取得了勝利,但通信圈子裡卻流行起一種說法,即在本次選舉中,“候選人分別是國外公司的中國人、中國公司的外國人,這意味著在5G技術基礎研究和標準制定領域,中國人、中國公司已經成為第一流的貢獻者。”

只是與高通不同,在針鋒相對的競爭當中,華為顯得比較低調。

典型的案例發生在Polar Code被選中作為5G的短碼解決方案之後,國內讚譽和更高的期望讓華為自己都有些擔心,以至於其新聞稿措辭極其謹慎。華為公關部門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5G標準的制定並不是華為牽頭,“華為尚且無法碾壓高通,更何況是引領5G時代”。而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胡厚崑更是直接表示,說“華為拿下5G時代”太誇張。

華為的表態或許並不完全是出於謙卑,某種程度上也確實體現著華為對競爭雙方實力的真實態度。但誰也想不到,就在5G時代迎面而來的關鍵時刻,高通被斜刺裡衝出來的博通撞了一個趔趄。

高通與華為纏鬥5G,博通來攪什麼局?

3

博通殺入戰團

高通和華為針鋒相對的競爭似乎是近兩年才開始的事。

此前,高通憑藉其一騎絕塵的技術優勢站在行業食物鏈最頂端,拿著專利使用權的鐮刀,舒服地收割著全世界中下游手機企業的利潤。很長一段時間內,華為雖然進步神速並且表現出了莫大雄心,但更大程度上它仍然是一個跟隨者,甚至還是高通的客戶。

但到了4G時代,華為多年來的努力開始顯現更多結果,事情和以前不一樣了。

作為世界一流的公司,高通在技術上具有高度前瞻性,一般會提前10到15年進行下一代或更長遠技術的研發,這是它保持行業龍頭地位的秘訣。例如在3G剛興起時,高通就開始思考4G能否比3G的傳輸速率提高100倍甚至幾百倍。在4G時代尚未開啟的2006年,高通又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開始了5G的研究。但僅僅3年以後,之前在高通競爭對手排行榜中並不靠前的華為居然也了開啟了對5G的研究進程。當時先後展開5G探索的還有英特爾、三星等總體實力更強的國際半導體巨頭,但令人意外的是,搶得5G技術研究先機的也並不僅僅是高通,居然還有華為,兩者的競爭也由此陡然加劇。

不同於華為與高通,博通與高通的恩怨卻是由來已久。

在通信設備領域,博通是一個有些“奇葩”的存在。它原本只是惠普旗下的一個半導體部門,但最終分拆出來,然後在“併購狂魔”之稱的福潭擔任CEO後,在過去十幾年中連續併購,多次上演“小魚吃大魚”的戲碼。最終博通站到了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的位置上,營收規模甚至不遜色於高通。

只是在發展過程中,博通與高通爆發了多次對簿公堂,積怨甚深。

早在12年前的2005年5月,博通就曾狀告高通侵犯其在無線、有線通信技術方面的專利。同時博通還向美國相關部門舉報了高通進口方面的一些問題。而僅僅5個月後,高通又反過來起訴博通,稱後者侵犯了其涉及圖像壓縮技術及視頻編碼解碼技術的兩項專利。事情並未就此結束,2007年時,博通再次提起訴訟,狀告高通侵權。

或許意識到彼此告來告去只是便宜了律師,高通和博通最終於2009年4月底達成和解,由高通向博通支付了一筆將近9億美元的賠償金。與此同時兩家發表聲明,稱將不再相互起訴,而是相互為對方提供專利許可。

但和平也只持續了8年。如今隨著實力的增加,博通最終向高通露出獠牙,意欲吞之而後快。這其中或許有昔日仇怨的因素,也有高通麻煩纏身相對衰落的因素,但更主要的理由應該是博通在智能手機芯片以及5G研究上較為薄弱,這兩方面都是強項的高通於是便成了最佳收購目標。無疑,博通此次收購提議的背後隱藏著其稱霸半導體領域的企圖。

儘管消息傳出後,博通和高通的股票都大幅上漲,但高通還是拒絕了博通伸來的“橄欖枝”。

仔細分析一下,也不難理解。除了之前結下的樑子——雖然訴訟大戰最終和解,疙瘩恐怕難以消除,高通對博通的條件顯然也十分不屑。

對於收購高通,博通開出的價格是每股70美元,其中包括60美元現金和10美元的博通相關股票。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支出,所有這一切就意味著超過1300億美元的收購資金。這顯然是一筆鉅款,但高通對自身在5G上的優勢一清二楚,眼看5G元年將至,眼前廣闊的市場已有相當一部分快要被高通圈入,恐怕相形之下,博通的1300億美元分量太輕。

以併購見長的博通未必會接受併購失敗的結果。發佈併購要約之前,高通必定做過被拒絕的沙盤推演,後續將有進一步行動應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只要高通意志足夠堅定,博通的收購如願以償也很有難度。因為它可能將面對監管層面的反壟斷調查。高通目前在行業中仍佔據著壟斷地位,而博通在手機無線芯片領域也實力雄厚。兩者一旦合併,新公司的壟斷性只怕會更強,這可能是監管層不願看到的,到時一個反壟斷調查或許就能讓博通的雄偉藍圖胎死腹中。

此外,博通吞併高通還面臨著其他一些障礙,如高通尚未完成的一筆金額高達470億美元的併購等。所以很大程度上,博通收購高通還停留在商業計劃階段,實現的難度很大。但也不能排除博通最終克服市場層面和政策層面的種種挑戰,成功把高通收入囊中。這顯然意味著通信設備製造領域的一場大洗牌,也意味著全球5G技術研發格局的大地震。

對於華為來說,高通顯然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而往往不按套路出牌的博通恐怕更難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