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為支撐還算有力的特效,《念力》製造了漏洞百出的廉價戲劇衝突,並將之草草結束。作為《釜山行》導演延尚昊自編自導的奇幻新作,

《念力》在劇作及內涵上的讀解空間極為扁平,幾乎沒有任何斑駁的縫隙,或者任何深入的刺穿感。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念力》劇照

主角申碩憲因喝了藥泉水而獲得超能力,這種超能力本身就是不乾淨的,它完全為適應幾無章法的戲劇情節而存在。它的主體是「騰空起物」,又因為逗人意趣、向人示威、追趕時間等,產生「操縱物體運動」(領帶跳舞)、「壓扁金屬」(毀掉汽車)、「撞擊式飛翔」等分支。劇情一旦需要,這些分支便應運而生,甚至不給觀眾或主角片刻反應時間。

這些超能力被用以對抗沒有什麼邏輯韌性的「強拆」時,似乎也在某些偽性的一觸即發時刻,能激起一點類似閱讀「修仙爽文」的悸動,但大多數時刻,它們對觀影情緒的調動能力失效。而在臨近結尾,電影試圖以一個驚險卻安全的高光時刻,統領整部作品一以貫之的親情主線,卻因其過於司空見慣,不但不動人,反顯出一絲對電影本身的諷刺。這一個「超能力父親懷抱女兒緩緩升空」的鏡頭,其愚蠢地代表「電影之眼」的儀式感,如《血戰鋼鋸嶺》中「安德魯·加菲爾德隨擔架一起緩緩落下」時的「上帝形象」,皆因過於刻意而成為敗筆。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經歷過《殺人回憶》、《追擊者》、《老男孩》等衝擊力十足的黃金時期,韓國電影似乎已經陷入一種「傾注全力」的瓶頸期。無論影像處理,還是題旨挖掘,如今的韓國電影都試圖在一部作品中使用「洪荒之力」,而能承載「洪荒之力」的題材,似乎非「批判政府」與「小人物親情」兩種莫屬,所以能看見《局內人》這種以血腥加色情刺穿政商媒勾結現實的電影,也能看見《與神同行》這類構建整個龐大的地獄世界觀,只為小家庭悲歡離合服務的電影。然而,這些作品並未考慮「題材的承擔能力」。所以在不可謂不成熟的影像中,稍微敏銳的觀眾,都能感受到題材本身因無力承擔情節構架所隱現出的垂死掙扎。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與神同行》劇照

當日理萬機的閻羅王還要在《與神同行》中,感動聆聽一隻電飯鍋的故事,這種感覺就尤其突出:因為這是一隻必須出現、卻沒必要出現的電飯鍋。

《念力》和《與神同行》「異曲同工」。申碩憲的超能力囿於韓式小人物情感中,相比美漫中超能力與電影角色的命運吻合,它並未發現自己的匹配之物。當然,並非超能力不能與小人物情感匹配,只是若失之廣度,便應收之深度。《念力》剛開場,申碩憲的女兒與妻子就相繼哭訴命運,這裡就可以看出,編劇延尚昊已經急不可耐雙腳跳入韓式濫情的深坑,哪裡有心思為這難得的亞洲超能力編排具有更多辨證空間的情感載體?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念力》劇照

強拆就是你看到的強拆,親情就是你看到的親情。這是《念力》劇作的全部。當然,電影也試圖通過寥寥可數但仍然相當直白的「雙面時刻」,在某種程度上麻痺觀眾:暴力執法的警察突然求饒,說自己也不過是有家室的小人物;與警察搏鬥的申碩憲的女兒,對即將墜落的警察施以援手……在電影的善惡辨證已經越來越新穎與複雜的今天,如此沒有技術內涵的庸俗橋段,其實早已喪失人性思辨的基礎能力,只能淪為難以入流的教條式情節。

但《念力》也並非一無所有。支撐如白紙般毫無懸念的劇作的,是細節尚算突出的影像與特效處理。當然,影像與特效是否令人尷尬,仍以劇作為基礎。《念力》的情節與情節承擔的意義,饒是有如上種種問題,但終歸沒有產生「斷崖式墜落」,情節之間基本能夠自洽。而基於此的影像與特效,誠然同樣沒有任何值得人心動的藝術處理,但還是能夠代表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水準。申碩憲在高樓大廈間又飛又撞的視覺衝擊,其實可以媲美《與神同行》中,地獄使者與怨鬼之間的疾速追截。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念力》劇照

一次成熟而直接的電影技術展現,對應一個俗套而簡單的電影劇作,從這個角度而言,《念力》並不算徹頭徹尾的爛片,它只是導演前作《釜山行》的低配版而已。

《釜山行》將故事場域壓縮在一趟旅程中,壓縮故事場域的同時,向其中注入大量生動群戲以及人性測試。「空間的壓縮」加「內蘊的膨脹」,構成一種廣義的密閉空間劇作結構。

但其實,其中的喪屍或生人群戲,也只是韓國成熟電影工業的常態展現,而夾雜在群戲之中的人性測試。儘管存在人性隱藏、爆發、轉化、堅持等多種層次,但仍停留在「非黑即白」的簡單水平,幾乎沒有需要更多技藝才能複雜推演的「灰色地帶」。同樣是韓式災難電影,2013金成洙自編自導的《流感》,則通過配角真切的角色轉換,成功突出了人性的複雜(焚屍工作人員在處理現場看見自己的母親,其情緒與態度的變化)。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釜山行》劇照

《釜山行》的口碑發酵,可以看作觀眾對真正意義上的「亞洲喪屍」形象的期待與認可,尤其當這些「喪屍」經過嚴格專業訓練,「走屍」速度與技巧都不輸好萊塢「喪屍」之時。而《釜山行》的劇作相比《念力》,又恰恰更見豐滿、成熟,情節的起承轉合都符合邏輯,且在重要情節的轉折之間,留出足夠觀眾反應的氣口,不比《念力》的「急不可耐」。

所以,《釜山行》不過也是韓國電影工業在劇作合理但不突出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成熟演示。在2016年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上,《釜山行》收穫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新導演等九項提名,最終卻只斬得最佳技術獎,這或許就是一種證明。

韓國人拍超能力,這次的催淚,失敗了

《念力》片場照

綜上,即使拋開導演這一因素,《念力》與《釜山行》也可看作「同出一門」:技術過硬,劇作普通,在小人物親情中打轉。只是,《釜山行》各方面都更完整一些,但若要令人難以忘懷,我同某位豆瓣網友的想法一樣:

最後那一槍要是開了,就是神作了。

唯其如此,它才能保持住韓國電影一直以來多被讚譽的「真實而絕望」

遺憾的是,在《念力》中,這點可以被改寫的餘地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