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變盤窗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週五指數收盤情況,滬指收漲0.41%,深成指收漲0.75%,中小板指收漲0.86%,創業板指收跌0.14%,上證50收漲0.09%。個股方面,兩市合計上漲2375家,下跌1145家,漲停124家,跌停6家。券商強勢領漲,行業板塊大部分呈上漲狀態,保險板塊所有的光環基本被首日上市的人保霸佔。總體來講,周線的收官多頭仍然佔優,但也沒有沖淡短期存在的調整風險。

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從盤面運行情況來看,滬指先抑後揚然後尾盤迴落,日線收十字小陽線,首次衝破60日均線壓力,並且最終收於其上;深成指走勢和滬指相似而且形態稍強,說明短線還有反彈的動力。周線級別,創業板指和深成指均打破上週的壓制,滬指則陷入僵持狀態,主要是因為本週初幾天小盤股受政策刺激大幅度拉高,炒作的熱點大多不在主板市場。成交量方面,今天滬市成交2050,深市成交2709,兩市合計4759億相比周四為大幅放量;周成交量滬市合計8858億,深市1.2萬億為近幾個月以來最高,說明政策刺激下市場活躍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當然,這主要得益於小市值低價股的集體反彈。

週四、五這兩天我們主要的應對策略是衝高出貨,原則上是要把本週初的短線全部出完,留前期2成底倉。這麼做主要是因為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均走到了關鍵位置,存在變盤的風險。正如今天市場的表現,盤面上多頭仍然佔據優勢,但相應風險也在堆積。以滬指的60日均線為例,除去1、2月份不算,今年的下跌行情中有三次衝破60日均線(今天是第三次),第一次是5月18號週五,第二週周初兩日高位調整,週三向下跳水開啟新一輪下跌;第二次是9月21號的週五,突破60日均線之後維持了4天時間,隨後的大跌試探出了本輪的政策底2449。今天是第三次突破,雖說歷史不一定就會重演,但走勢的相似度極高,當前也是熊市環境,複製歷史走勢的風險我們不得不防。和前兩次不同的是,本輪的上漲中穩市政策較多,2449的政策底認可度較高,年末大跌的風險不大,但排除不了市場會陷入低位修正。

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因此,從理性角度來講本週末兩天的衝高出貨的策略並沒有錯,也不用擔憂會就此踏空行情,若真是牛市啟動,觀察一下當前的股價,上不了車完全就是無稽之談。況且,以目前的趨勢看,上漲僅僅是政策底觸發的反彈,熊市正逐步走向末尾,但牛市不會這麼快就來。A股玩得最純熟的套路就是“一邊忙著造勢,一邊複製歷史”。

目前市場炒作的熱點仍然停留在創投的主線上,ST概念和殼資源因監管層的發生稍有降溫,但資金追捧的熱度並沒有多大的衰減。同時,這兩日的分化中高送轉相對比較受寵,有可能會進一步延伸。主板市場,券商的再度拉昇打破前些天的調整,是走勢最強的權重;其他權重藍籌則比較低迷,沒有拖後腿但也絕沒有出多大的力。而其他板塊題材概念,輪動性依舊是最顯著的特點,操作需要靈活對待。

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本週小市值低價票的強勢表現對市場最大的影響應該在於市場言論方面,這兩天機構看大漲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有人已經把年末的目標定在了3000點。回顧一下歷史,看一看現在,細思之下讓人不由得內心發寒。可能是立場觀點不同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們不好評價。只是歷史規律告訴我們“每當機構出奇的一致,就會出奇的錯誤”,奉勸朋友們須謹慎。目前剩餘的行情利潤和風險比=1:3,窗口期的風險與機會,把握什麼或放棄什麼在於自己的選擇。

本週利好較多,市場溫度急速升高,人保業已藉機上市,週末勢必還會有相關政策放出,具體是給垃圾股降溫還是繼續打雞血刺激市場,耐心等待相關消息放出。下週市場何去何從,其中會透露相關蛛絲馬跡。

兩次前車之鑑,滬指有多大機會站穩60日均線?

總結,滬指突破60日均線,周線強收官;短線做多情緒仍然很強,同時也在堆積風險。關注週末相關消息,大概率下週會出現調整,謹防衝高回落複製歷史規律。目前周初短線已全部離場,只留前期低位2成倉,風險偏好較低的朋友可繼續關注貴金屬和黃金概念的中期買入機會。後市調整關注行業題材方向,5G概念、軍工以及生物醫療。

文中板塊、個股均為技術分析,僅供參考!

歡迎朋友們關注黑馬牛散,聊技術侃大盤,相互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