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跖·北京胡同記憶

2005年,北京奧運的前3年。

那時候的北京城,進入了改頭換面的新時代:辭舊迎新。我和你,一家人,共話北京歡迎你。

改革建設的步伐太快了,只要一不留神,很多的街頭巷尾就會陌生起來。

至今,北京奧運已過去8年了,改變更多了。不過,路是永恆的,房屋或景點會改變,以至於每一次拐入衚衕,都會有不同的感觸。

對於北京胡同的變化,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攝影師陳躍感同身受,稱很多條衚衕,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會變得陌生。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陳躍簡介。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陳躍老師的回憶。

2017年10月7日,在史家衚衕博物館舉行的“宣南殘夢”老照片分享會上,他拿出了他在2005年的攝影作品,與在場數十位老北京居民一塊回憶那過去的歲月: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一道門。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二道門。

在陳躍老師的照片上,寫滿了厚厚的回憶。憑票去理髮的理髮店和老師傅,還有坐在衚衕口嘮嗑的大爺大媽們,還有住著各色人群的會館……這些建築和人物,都成了讓現場聽眾進入過去歲月的引子。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記憶中的畫面。陳躍照片截圖。

曾經在光明日報工作的王大爺說,老報社就在虎坊橋,周邊有許多會館,比較著名的有湖廣會館、中山會館,還有好多名人的故居,他們的故事常是市民飯後談資,“看到現在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陳躍照片截圖。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陳躍照片截圖。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老理髮師。陳躍照片截圖。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衚衕裡的老太。陳躍照片截圖。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中州會館。陳躍圖片截圖。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那時候的米市衚衕。陳躍圖片截圖。

看了這些照片,熟悉這些老情老景,是不是感慨萬分?的確,眼下的北京胡同和大雜院變化不小。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整治“開牆打洞”的城區規劃建設行動的開展,北京胡同裡的變化更是新然,道路變寬了,看上去也更整潔了。畢竟,這些改變,都是在設計規劃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的。

從如何發現衚衕,到新衚衕及大雜院的建設,逐處都有智慧的呈現。在史家衚衕博物館的院子裡,關於如何設計規劃新的北京胡同風貌,以及怎樣對衚衕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試點,在這裡都會找到答案。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衚衕裡博物館的規劃設計。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如何發現衚衕。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對大雜院的空間改造設計。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人員稱,城市建設改造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在對原有文化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做出的規劃設計理念,不僅有助於對衚衕建築原有風貌的保存,還能傳遞出新的文化氣息,讓衚衕重煥生機,豐富了衚衕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時也提升了衚衕文化的藝術價值。

稍縱即逝:有時候,咱們跨過的不只是一道門|十蹠·北京胡同記憶

善學博雅&情感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