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一廟一故事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澤國鎮·福雲寺

歷史簡介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福雲禪寺原建於明嘉靖元年即公元一五二一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傳說有個和尚從外地雲遊到新秋橋東首,覺得此處風水甚好,就此停留下來不再雲遊四海。和尚整日在堂裡誦經唸佛,從不踏出房門半步。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原處建起一座寺廟,起名福雲寺。香火鼎盛之時寺內還有主持和若干小和尚,他們每天唸經吃素,為新秋人民祈福,保佑新秋風調雨順。後來因年久失修,寺廟歪斜,柱桁黴爛倒塌。時至太歲慶午年即一九九一年臘月遷建龍口舌,粗建數間房屋用來供奉董公仲舒、三寶等佛像。二十多年後,因所建房屋古舊不堪,當時新秋百姓就決定推到舊層改建福雲廟。公元二0一五年初,發動信士先開渠道,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僅僅一年的時間裡,一棟巍峨的寺廟就座落成了。

傳說故事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一進入福雲寺,你會看到“寶殿增輝麗天普照迂浦裡,朝霞神光有求必應新龍廟”,這剛勁有力的對聯。當你抬頭望去你會看到一位紅光滿面、和藹慈祥、身材魁梧的岱石尊王像(俗傳即西漢名儒董仲舒),這岱石尊王到底是誰呢?他又有怎樣的傳說呢?

據說,漢朝時期,朝廷內有個姓董的尚書,為官清廉,體察民情,深受皇帝寵信。有一年天時不利,災禍四起,舉國上下,人心惶惶。皇帝非常焦急,召集百官商量對策。朝議時,門官傳報,說午門外有個瘋瘋癲癲的道士要見皇帝。皇帝傳旨將道士引到殿前。只見他人貌揚,衣衫不整,手裡拿著一把灑壺。聲稱:喝壺

內老灑,定保天下太平。

皇帝命人接過灑壺,揭蓋一看,見裡面是清水,仔細一聞,卻覺得有股異味。喝了還是不喝?皇帝疑心兩惑。董尚書閃出來奏道:"萬歲,你是一國之尊,不可草率從事。臣當代食之?說罷,奪過灑壺,一仰脖,把壺裡的老灑一飲而盡。

董尚書喝了老灑,頓時酒性發作,幾日幾夜不省人事,最後一命嗚呼。皇帝感念他的功德,封他為"代食尊王"。那"代食尊王"又是如何變成“岱石尊王”呢?原來,董尚書那天喝的灑,不是毒酒,而是仙酒。那個瘋瘋癲癲的道士是玉皇大帝派來的仙人。董尚書喝了仙酒,受了仙氣,過幾天又復活了,但他不願在京做官了,也扮成瘋瘋癲癲的道士,雲遊四方,最後在松巖山下定居下來,自稱"岱石尊王"。

“岱石尊王”的左右站著的是他貼心的丞相,前面是童男童女。往左邊看去,你會看到管廟的土地老爺、掌管金銀的財神老爺和三官大帝;往右邊看你會看到兩位岱石娘娘。可為什麼一位臉上笑嘻嘻,一位卻愁眉不展呢?還要從兩位娘娘的來歷說起。相傳董尚書來到黃岩,扮作一個賣鹽的青年人,在鄉下賣鹽。這天來到澄江岸邊的七里村。見村口有兩位姑娘在搗米,她們是姐妹倆,長得很漂亮。董尚書想娶他們作妻子。但是怎樣才能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妻子呢?他想了個辦法:挑著鹽擔走過去。繞姑娘搗米的地方轉了一圈。說也奇怪,這麼一來,姐妹倆的米就搗不熟了。董尚書走過去對她倆說:"我願意幫忙,把米一腳搗熟。你們倆位都嫁給我,好嗎?"姐妹倆以為是開玩笑的,就答應了。董尚書上去只搗一腳,果然把米搗熟了。妹妹見了很高興,爽快地答應嫁給他。姐姐卻後悔了,不想嫁,但剛才話已講出口了,後悔也沒有用了,只好勉強嫁給他。這樣,姐妹倆就成了岱石娘娘。妹妹當初願意嫁,臉上笑嘻嘻。姐姐不願意,整日皺眉著。你若不相信,可以到福雲寺仔細看看。

點擊下滑瀏覽

寺廟現狀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登上樓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鑲上的匾額,書寫“大雄寶殿”。兩邊的柱子上面雕刻著“福雲古寺香輝皆入三摩地,塵身再現大雄寶殿壯奇觀”的一幅對聯。步入大殿好似進入仙境,大殿正中端坐彌託佛、釋迦摩尼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和一座金碧輝煌的佛祖,栩栩如生。背後是手拿楊柳枝瓶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左右站著童男童女,兩側立著十八羅漢,形態各異,相貌堂堂。東偏殿是觀音閣,西偏殿是濟公殿。


「一廟一故事」|澤國鎮 福雲寺


寺內佛事頻繁,每月十五大眾普佛,場面十分熱鬧,香客如雲。每年的二月十九是觀音生日、六月十九是觀音出家、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修煉成正果上天、八月八十釋迦摩尼壽誕、九月佛聖誕、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每逢佳節,信眾凝聚在一起唸經拜佛,中午吃素齋。特別是八月八日那天,信士們坐船去放泥鰍、黃鱔、烏龜、螺絲等生靈。總之,福雲寺香火陸續不斷,年年興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