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紀念68屆知青上山下鄉50週年暨東固第二屆知青聯誼會見聞

圖文:紅炭||薦稿:一默

10月19日, 為紀念知青上山下鄉五十週年,響應青原區委、區政府“全域旅遊”號召,策應東固畲族鄉“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全方位、立體化挖掘旅遊資源,多角度地打造旅遊品牌,舉辦了“紀念68屆知青上山下鄉50週年暨東固鄉第二界知青聯誼會”。

第二界知青聯誼會由東固畲族鄉黨委、東固鄉政府主辦,東固知青研究會承辦。

出席會議的有原吉安市政協主席陳志明、區人大主任肖萌、東固畲族鄉黨委書記施雲、鄉長蘭勇鋼、副書記朱詩釩、東固知青研究會會長李周源。

會議由東固畲族鄉黨委書記施雲主持,區人大主任肖萌致詞,知青代表羅美珍、瞿寶珍、劉振祥、晏志華先後發言,老知青二代劉麗霞也發了言。

區人大主任肖萌對今天來參加聚會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介紹了東固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和未來發展。

他說,你們順應時代之潮,心懷歷練之志,上山下鄉,插隊落戶,與善良、勤勞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自己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這片熱土。在東固幹農活,吃農飯,同舟共濟;冒酷暑,戰嚴寒,同甘共苦。樂學好問的你們,豐富了人生閱歷;學識廣博的你們,展示了青春風采;團結友善的你們,與廣大父老鄉親結下了深情厚意。艱苦的環境,艱難的歲月,給你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磨礪了你們剛毅向上的品格。雖然我們無法讓時光留步,但我們能讓知青情、知青愛這筆寶貴財富留給知青及東固的下一代。讓我們共同攜手建設東固美好的明天!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共和國進程史上一段厚重歷史,更是知青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隨著時光流逝,你們韶華不再,芳華已去,然而留在你們心中是久久不能忘記的,沉甸甸的東固情懷。

老知青們說,時間過得真快,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變成了皓首蒼顏的耄耋老人;當年青春年少的學生娃,變成了兩鬢飛霜的銀髮之輩。歲月這把無情的刀,在我們飽經風霜的臉龐上又刻下了幾多深深的皺痕。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知青歲月早已成為美好的回憶,然而,隨著歲月的更替,我們的知青情懷卻越來越濃。知青情,是我們這一代人最不捨的情懷。50年前我們下放到東固,分別在古竹、敖上、六渡、墾殖場等地方,在這個廣闊的天地中,我們經受了鍛鍊,接觸了生產實踐,增長了才幹,為東固作出了貢獻。

歷史造就了知青,知青也造就了歷史。我們這一代人是吃過苦的,一個個都是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知青時期的經歷,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也是一筆精神財富。毎一個知青都留下了難以忘懷、耐人尋味的人生經歷;每一個知青都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歷史。那曾經的歲月留給大家太多的無奈,太多的感慨。

當年下放在東固的瞿寶珍,今年82歲高齡了,依然很健朗。她深有感觸地說,當年的風華正茂的一代知青,如今都慢慢地步入晚年,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懊悔,當我們回望青春的時候,我們應該跪拜自己逝去的青春,那是無私奉獻的青春,是虔誠忘我的青春,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青春,是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人民的青春,是為共和國排憂解難、勇於擔當的青春,我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詮釋著一種精神,那就是一種奉獻精神。

晏志華首先感謝東固畲族鄉黨委、政府和東固知青文化研究會邀請我們,有幸參加了68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0週年的紀念活動。

這次特地從上海、西安、吉安等各地專程前來參加的這次東固知青文化活動的十幾位墾殖場部分知青代表中,正巧有五七年五八年五九年六0年的老前輩。在昨天的參觀活動中我們還特此抽空去了東墾知青文化創意園參觀了一下。大家一致感覺到青原區領導、東固鄉黨委政府對東固鄉知青文化的高度重視,並把它放在了東固鄉經濟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來開發和建設。感謝兩天來活動來,鄉黨委政府所做出的周密安排和熱情的接待。

東固山是我們知青的第二故鄉,是我們曾經安放青春的地方,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兩天,我們在這裡又相聚,祭奠自己的青春。昨夜在敖上的歌舞聲中,我們又與青春相逄,又與可敬可愛的民風山情擁抱,心裡有說不完的感慨,有道不盡的念想……

知青二代劉麗霞說,我的父母當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來到了東固,那時他們也就十六、七歲,一待就是一、二十年啊,您們是被耽誤了的一代,但也是改革開放後社會的中流砥柱。您們之間的友誼是用青春與生命,烈火與鮮血凝結而成的。我們這代人生活在蜜罐中,我們要象父輩那代人學習,從容面對困難和挫折,學習前輩身上那種在苦難中抗爭的精神,做好本職工作。

原吉安市政協主席陳志明、當年下放在古竹村,他的發言震撼人心。他說,半個世紀過去了,“知青”這個特殊的名詞,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符號;“知青”這一稱呼,已超出了當初的界定,成為有過上山下鄉經歷同一代人的專稱。作為知青這個特殊群體的一員,我們的身份永遠都不會改變。時光流逝,隔不斷當年知青的情懷;歲月滄桑,抹不掉心頭的記憶。正是知青這段豐富的經歷,才使我們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風氣中永葆心中那片淨土。知青歲月,對於當今年輕人來說,僅僅是一段朦朧的歷史。然而,對於我們來說,它所代表的,卻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幾十年的歲月,我們已學會了用知青的視角,知青的情感來詮釋:作為一名知青,我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是上千萬人用青春和熱血澆鑄的時代的里程碑。

18日下午,根據安排,到東固平民銀行、烈士塔、敖上等地參觀。知青們放棄午休時間,到當年下鄉的張家背、野豬坑等地走訪。他們絕大多數知青春歲月,都與當地的各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留下了刻苦銘心的難忘記憶。思念這一代人人生最困難時,為他們遮風擋雨的第二故鄉,感恩善待庇護他們的父老鄉親。

“東固,我們回來啦!”溫暖的話語暖人心。

他們走訪看望父老鄉親,尋訪當年下鄉插隊留下的足跡,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看看50年來這裡發生的巨大變化。

緬懷過去,喜看今朝,回到他們當年戰鬥、生活過的地方,表達內心深處難以忘卻的記憶。

晚上7:30時,老知青們與東固紅歌會同臺表演和歌唱,含著熱淚歌唱理想豪情、訴思鄉之情。在這裡找到了當年那種狂野,那種激情,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回首往事,有坎坷,有歡樂,酸甜苦辣都嚐遍。如今知青們頭髮已白,但那顆心依舊火熱。他們用筆書寫最美的詩篇,繪出最美的圖畫,拍下最美的照片,唱最美的歌,跳最炫的舞蹈......

50年歲月,50年的情結,半個世紀的思念。在東固,老知青們齊聚一堂敘衷腸,思緒萬千,親情依在。面對當年風華正貌、朝氣蓬勃而今都已是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大家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0週年暨東固第二屆聯誼會,在難捨難分中結束了,但“知青”這個包含不可磨滅的歲月記憶的詞,是他們留下的共同名字,永遠不會被磨滅,永遠紮根在東固人民心中、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豐碑上!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東固,我們回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