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陳家村”,全村人都姓陳,祠堂都有46座


大長隴村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東南,該村於元代至正年間由陳秋月帶妣楊氏從福建莆田中轉至今潮汕東南沿海一帶開基創建,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此處原由大長隴山開墾而來,故名大長隴村。

舊時的大長隴村屬老潮陽縣管轄,1958年5月,劃歸普寧縣直屬軍埠鎮。該村被譽為全國人口第一村,常住人口達4.5萬人,比一些鎮的人還要多,其海內外人口約為20萬,全村皆姓陳。

大長隴村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現代新建有鋼筋水泥樓房局。有古寨圍多處,神廟眾多。自明清到民國至現代,歷建祠堂據不完全統計共有四十六座,公室公廳則不勝其數。

大長隴村還是普寧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東南亞、歐美僑胞及香港同胞三四萬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僑捐資建影劇院、產育院、僑聯樓、福利院、學校等多處。

大長隴燈籠除了姓氏郡望之外,寫得最多的是“千子萬孫”。每年春節有遊神民俗活動,其中賀燈獨具特色,另還有英歌。

十四夜,村中各處人家男丁在入夜前陸陸續續走行來到東門埕神廠前營圈,其手持著一把T字型的架子,架子上正中要插上一撮來此方點起的香火,而架子兩邊則各掛有燈籠,燈籠上書“陳”、“千子萬孫”或“五世同堂”及“囍”等大紅字眼,在連續幾巡之後,請老爺出遊,然而因為村大人多,這樣的遊燈從傍晚五點到七點多都不見減少!

十五夜,活動與十四夜相同,不過更加熱鬧,要進行卜杯,請老爺出巡,十五夜的巡遊活動會一直到隔日天明並且跳完火堆才算結束。另外元宵夜的燈架上還要插上一把竹葉榕枝寓意“有德”和“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