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享受,閱世是磨鍊!

讀書有如閱世。因為好書大抵都是傑出心靈閱盡塵世滄桑的體驗和記錄,其間種種興會際遇、人情冷暖,無一不是作者所生活的那個特定時代的寫照。久久地沉浸於古往今來千變萬化的人生情境當中,透視那一個個崇高或者渺小、誠實或者奸詐的心靈,自然就悟得了人生的微妙曲折,驗證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此看來,多讀書者閱世亦深。

同樣,閱世也如讀書。看看我們的周圍,可以說每一個精細敏感的心靈都在閱讀和寫作人生的大書,他們以自己的奮鬥與追求、失敗與調整敷演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在一連串的相識、相知、相爭中拓展出主題、結構和氛圍,此時若能有閱世如讀書的胸襟與眼光,將周圍的人看成是書中人,將遭遇的事當作書中事,自然便會有一種跳出去的灑脫和輕鬆。閱世如讀書者,人生豈不樂矣!

讀書是享受,閱世是磨鍊!

讀書與閱世如此貫通,那麼,在讀書中閱世,在閱世中讀書,不斷循環往復互為比照,也許便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方式,也許便能達到那些不讀書的人所難以企及的俯瞰人生的境界。

有人說,讀書宜專;也有人說,讀書宜雜。到底是專好還是雜好,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能泛泛而論,必須聯繫各人讀書的動機和目的來作具體的分析。

大凡為了寫專論做學問而讀書,當然以專為好。學問一途,貴在專精深透,不專便無以精,不精便斷難深透。古代學人的韋編三絕、皓首窮經,可以說是專的典範。若以社會人生的眼光觀之,這種對學問的專注似乎過於迂執而缺少機變,但就人類薪火相傳的文化積累而言卻是功勳卓著。很難設想,離開了一代代學人讀書的專精深透,人類精神文化生活的水準會有持續不斷的提高!

在現代社會里,讀書人漸漸多了起來,更多的讀書人並非是為了研究某一門學問而讀書。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陶冶心靈、豐富生活——讀書的目的變得非常寬泛,不再僅僅侷限在書本身。更多的成了生活的必備,成了閱世的基礎。這樣的讀書當然以雜一點為好,唯有雜方能驗證生活的豐富、多樣、博大,唯有雜方能培養我們面對社會的寬容、機敏和超越。

讀書是享受,閱世是磨鍊!

人類在其發展的漫漫長路上,需要精神營養源源不斷地補充,因而須臾不可離開讀書;讀書的專和雜,對於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各有其作用。必須注意的是,現今我們的讀書其實更多的是為了閱世之需,生活既然那樣複雜多變,我們的讀書自然需要多一點、雜一點。不過,對雜的需要並非是對專的排斥。

我們是習慣於沉迷在享受之中的。古往今來,讀書作為一種高雅的享受被人們讚歎不已,所謂簞食瓢飯,所謂陋室生春,所謂紅袖添香。讀書仕進的至高無上地位的確定,引發了多少讀書人的自以為是和沾沾自喜,太多的軼事珍聞的遷延流播,給枯燥的讀書生活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趣味和詩意。久而久之,熱愛讀書、尊崇讀書、倡導讀書,成了我們一代一代繼承發揚的文化傳統。

然而我們往往忽略閱世。與對讀書的推崇備至相比,我們的傳統對於實踐的意義和作用似乎不怎麼喜歡尋根究底。人生閱歷不重要,身體力行不重要,經世致用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書齋一旦成了整個世界,讀書一旦成了人生的全部內容,許多讀書人精神上都患了發育不良症,迂腐偏執的多了,坐而論道的多了,清談誤國的多了,死讀書、讀死書的書蛀蟲、書呆子一代一代衍生不絕,儒林世相總是讓我們感到失望和難堪。

讀書是享受,閱世是磨鍊!

比之於讀書,閱世其實更為艱難也更為重要。讀書固然可以拓寬閱世的眼光,可以增加閱世的體驗,可以為閱世打下基礎,但閱世畢竟是屬於個人的獨立行為,生活中各種磨難要自己去經受,心靈的各種痛苦要自己去承擔,改造社會的實踐要靠自己去身體力行。閱世是一場孤獨的人生長旅,一方面要通過讀書不斷地補充精神營養,另一方面要靠自己的頑強拼搏不斷地開拓未來的道路。唯有在艱難的閱世之中,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才能變得豐厚起來,人類也才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