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各行業利潤率變動的影響——基於2007年投入產出表的研究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袁志剛1 邵挺2

1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摘要:本文利用涵蓋我國全部42個行業的2007年投入產出表,測算了所有行業的貿易匯率風險敞口。在此基礎上,本文構建了一種新的定量分析方法,來分析人民幣升值對各個行業的產品出口和中間品進口的不同影響,並用它模擬了在不同的升值幅度下各行業利潤率的動態變化。結果顯示:22個行業的利潤率會因升值而提高,20個行業的利潤率則會因升值而降低。另外,受損行業一般是勞動密集型和研發投入較少的競爭性行業,大多數受益行業則是屬於資本密集型和研發投入較多的壟斷性行業。因此,人民幣升值的具體幅度和節奏要同國家在一定時期的產業和就業政策相協調,通過貿易結構的調整來降低行業的貿易匯率風險敞口,為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競爭與就業和保持經濟平穩可持續增長作出貢獻。

JEL: F31, L10

一、引 言

隨著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和外匯儲備的迅速上升,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成了我國經濟領域的重要主題和焦點。金融危機過後,我國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再度升級,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於一浪。但是匯率體制的改革是一個很複雜的時間選擇或者說策略問題,由於人民幣升值涉及到預期、全球性的投機活動以及可能存在的調整程度不當等問題,匯率何時調整、調整多少都是很難的問題,而且這一過程必然會伴隨著宏觀經濟的一系列波動。本文由於研究目標和方法所限,不可能討論升值對宏觀經濟這麼多方面的影響,只是從我國目前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出發,來研究升值對各行業利潤率變動的影響。

我們先來看以下兩個事實:第一,人民幣自2005年7月與美元脫鉤後一直到2009年12月,期間對美元累積升值了17.5%,但我國在美國進口市場的份額仍在持續上升,金融危機的爆發也沒有改變這一趨勢。很顯然,我國對美國的出口並未受到人民幣升值的顯著影響。第二,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雖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即主要的貿易形式是南北貿易,但是我國的貿易結構並不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而是以產業內貿易為主(馬徵、李芬,2006;姚樹枝,2008)。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加工貿易出口,同時這也是外資企業出口的主要方式。

直觀地看,後一事實可以為前事實提供一種解釋: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受損,但也使進口受益,由於我國進口中間品的比例較高,所以升值後進口的受益部分彌補出口損失,使得整體來看升值對出口的影響不大。那麼,能不能把我國對外貿易中進口、出口比例與升值損益的關係進一步理論化,用來解釋和測算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利潤率的影響呢?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各行業從購進原材料和中間品到銷售產成品的整個過程,就可以發現有兩個環節會受到升值的影響,一是從國外購進原材料和中間品的環節,另一個就是把產成品銷售給國外的環節。在進出口商品均以外幣計價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會造成出口環節中用人民幣計算的產品收入下降,從而對行業利潤率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會降低進口環節中以人民幣計算的進口成本,從而對行業利潤率帶來正面影響。

由此可知,升值對各行業利潤率的影響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用於出口的產品價值佔總產出的比重和進口中間品成本佔總投入的比重,不能只看對出口或進口一方面的影響就輕率地得出升值對各行業有利或有弊的結論。但遺憾的是,要想獲取進口中間品的相關數據,就需要對所有行業之間的投入產出關係進行整理和挖掘,受技術和數據的限制,目前的研究還缺乏匯率變動對各行業利潤率影響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最新的涵蓋全國所有42個行業的2007年投入產出表,構建了一種定量分析方法,用來研究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息稅前利潤率影響的動態變化。我們首先借鑑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方法對我國目前的競爭型投入產出表進行調整(Feenstra and Hanson ,1999;Lawrence J.Lau等,2007),測算出各個行業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比重,再結合該行業產品的出口比重,就可以得到各行業的利潤率變動跟升值之間的關係。本文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第一,通過構建一個可以同時反映升值對產品出口和中間品進口影響的指數(貿易匯率風險敞口),來發現各行業在產品出口和中間品進口這二方面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到底有多強?第二,人民幣升值會讓哪些行業受益,哪些行業受損。另外,在不同的升值幅度下,各行業的利潤率變動情況又是如何?

最後,我們的結果表明,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製造業,紡織業等行業的利潤率受升值的不利影響最大,這些受損行業的普遍特點是出口依存度較高,而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比重較低。另外,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等行業的利潤率會因人民幣升值而提高,這些受益行業的出口依存度較低,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比重較高。

本文接下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相關文獻的梳理回顧;第三部分是介紹投入產出表中的相關指標,並推導出中間品投入的進口比重以及匯率變動與各行業利潤率之間的數理關係;第四部分是測算人民幣不同幅度的升值對所有42個行業利潤率的影響,並得到各行業在升值後的利潤率水平。第五部分是總結性評論。

二、文獻綜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任何一國出口的產品並非全部是由本國生產的,許多原材料、中間投入品都需要從其它國家進口,產業內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份額越來越大。我國是個出口加工貿易大國,許多中間投入品都來自國外的進口,在產品內分工中往往只進行最後的加工或裝配工作。隆國強(2003)對我國565家加工貿易企業的成本採購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企業進口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都大於50%,有32%的企業該比重超過90%。

那麼,在我國目前還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下,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許多學者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探討和經驗研究,魏巍賢(2006)用CGE模型評估了人民幣升值對17個部門的進出口和產出的影響,總體上講升值對出口的衝擊較小,人民幣升值10%,出口僅下降1.9%。李眾敏和吳凌燕(2008)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進行分析,發現電子產業、機械設備產業的出口對匯率變化的彈性值最高,這些產業受升值的衝擊最嚴重,能源、化工、其他製造業這些產業出口對匯率變化的彈性值雖然較高,由於其產品不屬於主要出口產品,因而受衝擊相對較小。

同樣,由於沒有考慮升值對進口中間品的影響,張曙光(2005)用1994-2004年的數據得出的關於人民幣升值1%,我國出口就減少1.19%的結論也不免存在估計過高的問題。王長勝等(2005)利用《中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和2002年的投入產出表對人民幣升值進行了模擬分析,按2004年的數據計算,人民幣升值2%會使三大產業的增加值分別下降0.4、0.7、0.3個百分點。在工業部門中,那些紡織、機械、電子、化工等出口份額較大的行業受升值的不利影響較明顯。還有一些研究是針對升值對某一具體行業的影響(徐浩鈿、戴納,2006;周業樑,2008),也有跟日本、德國當初的本幣升值對其出口貿易影響的國際間比較(劉昌黎,2006;餘永定,2007)。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研究由於沒有考慮各行業間複雜的投入產出關係,由此得到的結果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偏差。當然,要弄清楚各行業間的投入產出關係,我們可以採用每隔五年出版一次的投入產出表,但由於統計局公佈的投入產出表中,各部門消耗的中間投入部分沒有區分哪些是本國生產的,哪些是進口的。因此,如何利用修正後的投入產出表去測算中間投入品的國外進口部分和國內生產部分,就成了能否真實地測算升值對各部門利潤水平影響的關鍵。Feenstra和Hanson(1999)最早提出估計中間投入品進口比重的方法,並將中間品進口分為水平型(來自本行業的中間投入)和垂直型的中間品進口(來自其它行業的中間投入),王蒼峰(2007)用該方法估計了1999-2003年我國28個製造業行業的中間品進口比重。另外,Lawrence J.Lau等(2007)構建了一種能夠反映我國貿易特點的非競爭(進口)型投入產出模型,並編制了2002年我國的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可以正確地反映一個國家真實的出口規模(剔除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的原材料和部件後)。本文在計算各行業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比例時,會分別使用以上這兩種方法。

三、投入產出表的相關指標及計算方法

(一)人民幣升值與行業利潤率的關係

首先,假設每一個行業所需的中間投入品有一部分是進口的,同時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有一部分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和公共服務部門。比如金融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房地產業等。廢品廢料行業的利潤率最高,主要是由投入產出核算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因此,我們可以推出一個基本的結論:像紡織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製品業等高度依賴出口的,所需中間品又主要在國內購買的,當前利潤率又不高的行業,升值會對這些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造成很大的衝擊。另外,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等高度依賴進口中間品且產品主要在國內銷售的行業,升值對提高它們的利潤率有很大的作用。

總結一下,這部分我們主要通過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對所有42個行業的利潤率、產品的出口依賴度、中間投入品的進口依賴度等指標進行了描述性統計,並得到了升值對各行業利潤率變動影響的幾個定性結論。接下來,我們就通過第一小節推導出來的升值與各行業利潤率變動的關係,來定量地研究升值對各行業利潤率變動的影響,發現哪些行業是升值的淨受益者,哪些行業是淨損失者?並在假設升值幅度是5%和10%這兩種情況下,計算出各行業利潤率的波動程度和升值後的利潤率。

四、人民幣升值對全國42個行業利潤率變動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行業利潤率的影響

根據上述的測算方法,我們利用式(7)測算了2007年全國42個行業的利潤率變動情況,就是人民幣每升值1%,各行業的利潤率下降的百分點。這裡,我們按照各行業的貿易匯率風險敞口進行排序,數值的絕對值越大,代表該行業的利潤率受升值的影響越大。數值為正,代表該行業的利潤率因升值而下降。數值為負,則代表利潤率因升值而提高。

從表2可以看出,在綜合地考慮了升值對產品出口和中間品進口的不同影響後,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三個主要結論:

一. 所有42個行業中有22個行業的利潤率會因升值而有所提高,另外20個行業的利潤率則會因升值而降低,受益於升值的行業要略多於受損的行業。從平均值來看,每升值1%,所有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就會下降0.0195個百分點。相對於所有行業原先12.02%的整體利潤率而言,0.0195個百分點的下降幅度就變得非常小。這一結論跟升值會令我國各行業普遍受損的傳統觀點不同,原因是過去的爭論主要針對升值對出口的單邊不利影響,而升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下降的好處卻被低估了。比如,我國工業生產的技術含量提高要依賴於從發達國家進口的設備和技術(姚洋、張曄,2008),人民幣升值將增強企業購買外國技術、產品的能力,像石油天然氣勘探、研發類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就可以從中受益。這些行業的基本特點是:出口依存度低,很多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來自於進口。在受損行業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製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木材加工及傢俱製造業。這些行業一般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依賴度都要遠遠大於中間品的進口依賴度,中間投入品的供應鏈主要在國內。

二.我們模擬了升值幅度分別為5%和10% 的兩種情況下各行業利潤率的變動情況,可以得到若干結論:(1) 那些依賴大宗商品和技術服務進口的重工業以及研發工業是升值的最大受益者。以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為例,升值5%可以使該行業的利潤率提高0.82個百分點,升值10%可以提高1.64個百分點。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的利潤率在5%的升值幅度下可以提高0.36個百分點,升值10%則可以提高0.72個百分點。(2) 那些中間投入品的供應鏈主要在國內,產品銷售卻高度依賴國外市場的行業是升值的主要受損者。以紡織業為例,升值5%可以使該行業的利潤率下降1.08個百分點,升值10%可以下降2.16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由於出口依賴度要遠大於中間品的進口依賴度,因此升值5%可以使該行業的利潤率下降0.89%,升值10%就下降1.78%。

三.結合各行業2007年的利潤率,我們可以推導出升值後的各行業利潤率。這裡面有個含義:如果升值對這些受損行業的利潤率沒有太大影響的話,也就是這些行業的競爭力在升值後仍然能夠維持的話,就說明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要求用人民幣升值的辦法來解決貿易逆差的做法將收效甚微。從表2中可以看到,升值5%後,所有行業的整體利潤率會從目前的12.02%下降至11.92%,降幅為0.1個百分點。升值10%以後,所有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將下降到11.82%。就整體來看,升值對我國行業的總體利潤率影響不是很大,行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沒有因為升值而受到太大的削弱,其主要影響將可能會體現在就業上面。接下來看一下具體行業的情況,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製造業、紡織業等受衝擊最厲害的行業,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會因升值而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降,升值5%後它們的利潤率分別下降至5.31%和4.50%。升值10%後則分別下降至3.70%和3.42%,只有升值前利潤率的43.7%和53.7%。這類行業由於本身利潤率就較低,加上其它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優勢,較大幅度的升值會大大降低它們在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人民幣升值對其它方面的影響

另外,除了升值對各行業利潤率的影響外,大家還關心升值對勞動力就業、產業升級還有行業間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影響。當然,本文不是專門研究這些問題,但通過我們的結論也可以作一個直觀的判斷。

首先,從各行業的吸納勞動力數量來看,受升值衝擊最大的前十個行業,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影響的從業人員超過了4896萬人,接近5000萬人。由於升值而受益最大的前十個行業,則多數屬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除去建築業外,其它9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接近2800萬人,遠遠低於受損行業的從業人口數量。升值對我國的勞動力就業會造成比較大的壓力,要想有效緩解人民幣升值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就要進一步加快服務業對民間資本的開放,通過服務業的發展來吸收釋放出來的勞動力。

其次,從產業分類來看,受益的行業一般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公共服務提供部門,前者像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金屬礦採選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後者如燃氣生產和供應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教育等行業,這些行業的壟斷程度較高。受損的行業一般是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競爭性行業,像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製品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等行業。升值可以提高這些壟斷行業的利潤,但會降低這些競爭行業的利潤,這會進一步拉大行業間的收入差距。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原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五、總結性評論

本文利用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測算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所有42個行業利潤率變動的影響,並模擬了人民幣在5%和10%的升值幅度下各行業利潤率的動態變化。最後,我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結論:

第一,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利潤率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大類。20個行業的利潤率會由於升值而受到下降,這些行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研發強度不大的行業。同時,升值可以提高另外22個行業的利潤率,這些行業大多屬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研發強度較大的行業。

第二,假設人民幣分別升值5%和10%後,那些原先利潤率就較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比如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製品業等受影響較大。但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利潤率的提高幅度就比較明顯。這一點我們通過對投入產出表中劃分更細的135個行業的分析,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本文的啟示是,在分析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時,要同時看到升值不利於產品出口和有利於中間品進口的雙重影響。決策層要把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和節奏同國內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緊密地結合起來,在人民幣匯率走向更加富有彈性的過程中,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結構性調整,逐漸地從過度外向型經濟增長戰略中轉移出來,要走向更加註重內需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可以更強烈地要求美歐等發達國家打破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的壁壘,逐步提高中間品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中間品的進口比例,促進我國產業升級。這樣“雙管齊下”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貿易匯率的風險敞口,也就是降低匯率變動對我國各行業利潤率造成的波動程度。

參考文獻

白重恩,錢震傑.國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統計數據背後的故事[ J ]. 經濟研究,2009,24(3):1-18.

範金,王豔,梁俊偉.中國進出口價格彈性研究[ J ]. 當代經濟科學,2004,52(3): 18-26.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 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 M ].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李眾敏,吳凌燕.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基於全球貿易分析模型的初步評估[ J ].世界經濟,2008,32(1):2-16.

隆國強. 加工貿易國內價值鏈問題研究[ R ]. 北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3.

劉昌黎.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從中日比較看我國的出口貿易 [ J ]. 國際貿易,2006,34(3):3-19.

馬徵,李芬.從產業間貿易到產業內貿易—我國貿易結構演變的實證研究[J ]. 國際貿易問題,2006,19(3):13-21.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中國出口貿易中的垂直專門化與中美貿易[ J ]. 世界經濟,2006,31(6):1-19.

王蒼峰.中間品進口對我國製造業行業人均產出的影響—對1999-2003年28個行業的實證研究[ J ].南開經濟研究,2007,42(4):4-19.

王長勝,範劍平,祝寶良.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及主要行業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的定量分析[ J ].新財經,2005,31(4):3-17.

魏巍賢.論人民幣升值的宏觀經濟影響評價[ J ].經濟研究,2006,28(4):12-24.

許憲春.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改革和發展[ J ].中國社會科學,2009,41(6):42-53.

徐浩鈿,戴納.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對紡織行業的影響分析[ J ]. 上海金融,2006,37(7):13-21.

餘永定.抑制通貨膨脹是貨幣政策的中心目標--談德國馬克升值經驗[ N ]. 21世紀經濟報道,2007,12(24):10.

姚洋,張曄.中國出口國國內技術含量升級的動態研究—來自全國及江蘇省、廣東省的證據[ J ].中國社會科學,2008,39(2):41-53.

姚樹枝.中國貿易結構的變動:2001-2008 [ J ]. 國際經濟評論,2008,38(6):3-12.

張曙光.人民幣匯率問題: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 J ]. 經濟研究,2005,31(5):14-25.

周業樑. 浙江紡織服裝業應對人民幣升值影響的調查報告[ J ]. 國際經濟評論,2008,18(1):23-35.

Feenstra,R.C.and Hanson,G..H, 1999,“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and High-Technology Capital on Wages:Estimates for the U.S.,1979-1990”,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4,pp.907-940。

Lawrence J.Lau等. 非競爭型投入佔用產出模型及應用—中美貿易順差透視[ J ]. 中國社會科學,2007,42(5):37-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